絲綢之路南路(下)

人氣 4
標籤:

【大紀元訊】和田「艾的麗斯」是漢公主傳蠶種造就  

於田縣城的北邊,是浩瀚的大沙漠,南邊是莽莽的崑崙山;而克里雅河和崑崙引水渠網東西環繞於田,形成了一大片沙漠綠洲。漫遊於田,特別讓外地客人驚奇的,是當地維吾爾族婦女頭頂的「泰勒拜克」,這是一種用黑色布料縫製的好像小茶杯大小的喇叭形小帽,不論她們身體如何擺動彎曲,那小小的帽兒總是不會脫落;真懷疑她們有甚麼絕招!其實答案很簡單:帽子是縫在頭巾上的。
  
初到於田的人都認為這裡便是古代于闐國的所在地。其實不然,那漢唐以來聞名的于闐國遺址,是遠在200多公里之外的和田!在和田縣城西南的玉龍喀什河西岸,有一座叫「買力克阿瓦提」的古城遺址,據專家考證,這就是漢代于闐國城府。
  
一般人可能都知道,和田有天下聞名的「和田玉」,有精美的「和田地毯」。但對於和田的另一絕活,瞭解的人就少些了。其實凡去南疆的人,都會被維族姑娘身穿的艷麗飄逸的彩條裙所吸引——那便是絲綢古道的特產「艾的麗斯」綢。
  
據說,遠在東漢時期,中原的蠶桑技術便已傳到高昌、于闐、焉耆等國,接著便有了西域風格的絲織物。而于闐最初的蠶種,傳說還是一位漢公主從家鄉帶來的呢!在和田出土的唐代版畫中,便繪有這位漢公主同維族婦女一起植桑、養蠶、紡織的情景。
  
帕米爾高原孤立「石頭城」
  
離開豐饒美麗的和田繼續西行,又經過了「皮山」(今皮山縣)、「西夜」(在今皮山縣西南)、「蒲犁」(今葉城縣東)、「莎車」(今莎車縣)等西域古國故地。據史書記載,在莎車一帶,絲綢南路便分成兩條走向:一是北上到達「疏勒國」,即今天的喀什市,與絲綢中路匯合,再折返向西南,翻越「蔥嶺」(帕米爾高原),經過「石頭城」,進入「大月氏」、「安息」(波斯);一是從「莎車國」,直接向西,沿葉爾羌河谷攀上「蔥嶺」,也經過「石頭城」,再向南,進入「安息」,還可以到「大秦」(羅馬帝國)。
  
那座「石頭城」,看來確是中、南絲路都必經之處。據說,古城在南北朝時就已經存在了。雖然已經有了1,400多歲的「高壽」,但「石頭城」的城門、角樓、城牆都依然大體完整,有形有款。今天的人可能難以理喻,在人煙罕至、海拔又高於4,000米的荒原雪域,為何要建造這麼一座高大的孤城?看來只有一種解釋比較合理——為踏上高寒險途的商旅和使團,提供一個消除疲勞、驚恐和饑寒的「安樂堡」。
  
「蔥嶺」坦道盤旋日行八百里
  
在漢唐時期,商人、僧侶和使者,要攀登這段「蔥嶺」的險途,起碼得10天以上。而且隨時都可能遭遇雪崩、風沙和極度缺氧帶來的死亡危機。但今天乘坐汽車上「蔥嶺」,一路上可以輕鬆地欣賞那如明鏡一般的高原湖泊,飽覽那冰川披掛的「公格爾」和「慕士塔格」雪山,還有那牛羊成群的草原。
  
在這段地球的「脊樑」上,生活著耐得高寒的塔吉克族人。雖然他們總共才26,000多成員,但卻有很鮮明的個性。看五官,多是深目高鼻瘦長臉。婦女一見面,便忙不迭地擁抱親吻。塔吉克人自稱是「鷹的傳人」,因而能在這「蔥嶺」上自由自在地生存的,也只有鷹和塔吉克人。
  翻過紅其拉甫達板,再行20多公里,便來到了中國和巴基斯坦的邊界。四野儘是光禿禿的寒山惡嶺,不見樹木,只有一層育黃的瘦草匍匐在地面,一座高大的界碑聳立在海拔3,900米的國境上,界碑的西側,站立著巴基斯坦的軍人。
  
輛輛運貨的卡車、載客的國際大巴士,轟隆隆地從邊界上通過,或向東,或向西,川流不息地各奔前程。
  
而在千百年前,中國的玄奘、意大利的馬可.孛羅,也都曾從這條國際的通道走過。只不過,那時沒有明顯的路,沒有絲毫的國界標記。有的只是刺入骨髓的風雪、緊追不捨的惡狼和飛旋在腳下深淵中的黑鷹……。

(資料來源:世華網)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四川發現唐代男觀音造像
【紅朝謊言】祁連山的血淚 ——西路軍全軍覆沒
絲綢之路
絲綢之路 人氣 3
絲綢之路南道(上)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