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庵居士政經系列﹕美國新經濟理論与WTO的本質

草庵居士

標籤:

【大紀元12月26日訊】兩年前,美國金融投資界在大西洋城舉行了一個年會,全美四百多位金融界人士參加。因為我長著一張中國人面孔,所以,很多人都不問原由就將我當作中國問題專家。其中几位先生問我怎么看中國,當時我這樣回答:“大家都喜歡將美國當作一個股份有限公司,美國總統是CEO,參議院議長是董事長,眾議院議長是股東大會主席,美國百姓是股東。中國則是一個無限公司,中共是老板,對內是家長,中共政府對外是總經理,人民代表大會是顧問組,政治協商會議是咨詢組,百姓既是家庭成員,也是公司雇員。如果你能從這個角度來看待中國,你就會理解他們的一切……”

如果問大家:“誰管美國總統?”大家也許會回答是總統夫人。其實,按照美國法律,在美國能夠管總統的是美國財政部,因為美國總統是美國政府的財產,按照美國法律條例是由財政部進行管轄。從這里大家就可以明白為什么美國總統保鏢不是由CIA或FBI負責,而是由財政部負責。事實上,當緊急時刻發生的時候,保護總統的命令既不是由國防部發出,也不是由參議院發出,而是由財政部部長發出。大家由此就容易理解美國是個什么樣的國家,經濟才是美國真正的血脈。事實上,保險公司也賣保險給美國政府,這個保險就是保美國總統的意外損失險。就如同各個大企業會給公司內重要職員投保生意意外損失保險一樣,美國總統也是美國政府的財產,也需要進行財產保險。美國就是這樣一個國家,任何人或事或物品都可以量化成為金錢,美國人對任何事情都會先讓它變成金錢才能衡量出它的利益所在。

中美體制上的不同造就了經濟層面上的不同,關于經濟理論的運用也就有了相當程度的不同。最近,我經常前往中國大陸一個經濟論壇,在那里聚集了很多大陸的經濟精英,眾多知名的主流經濟學家。看大陸經濟學家的文章多了,總有种說不清的感覺。盡管這些具有博士學位的經濟專家工作在大陸的中央政府決策部門,他們具有丰富的經濟學知識,但發表的經濟論點和研究卻總是讓我感到一絲的困惑。盡管我并不如他們了解中國大陸,但我卻感覺他們的經濟理論是建立在一种自我感官的表層,盡管理論推論正确,但從某种意義上講卻是沒有可行性的空談,是一种失去社會意義的純粹經濟理論。他們實施的目標只存于真空的社會之中,既不能准确地解釋社會中的經濟現象,也不能指導現實中的經濟實踐。中國的經濟學家怎么會這樣呢?

我喜歡讀書,只要能看到新的經濟理論,我就會買一本回家慢慢地讀。美國可以說是經濟學家遍地的國家,經濟理論有數百种之多。但在我看來,真正的經濟學家應具備三种技能,一是具有心理學水准,二是具有政治家的頭腦,三是數學家的理論。真正的經濟學家應該是了解大眾心理的專家,這是經濟學家的基本功夫,如果連大眾的思想都不能掌握,就不要談什么經濟學。如果沒有政治家的靈活敏銳的頭腦也不可能預測和解釋經濟現象,二者都具備了,但沒有數學邏輯推理就可能成為瘋子。我從來不是靠經濟理論來謀生的,我相信,如果我相信某种經濟理論并嚴格按照它的理論執行,我會成為世界上第一大的傻瓜,也會成為沿街乞討的乞丐。在某种意義上講,我更相信自己的直覺和判斷。舉個例子說,針對美國的整體經濟層面,我有一個”七年理論”。所謂七年理論就是,美國的經濟會在七年有個整體的起伏周期。七年一個輪回。也許大家會問,你這個七年理論是怎么來的。我的理論基礎很簡單,美國總統是四年一屆,一半的總統是連任,也就是八年。當每個總統候選人競選的時候,他所在的政党都會進行大量的民意調查,了解百姓的具體需求,然后政党會組織各种專業的專家來制定政策。這個政策就會比現政府更貼近民意如此,競選才會贏得選民的選票。按照美國百姓的心理,當一個政党執政久了,自然就會厭煩,而且每個政党的政策不會全部符合選民的意愿,即使這個選民支持這個政党的大部分政策,但政党推行的政策要考慮大多數,即便某個小政策不符合這個選民的意愿,甚至損傷了他一個極小的利益,他也會認為這個總統讓他失望,他就希望換個新的領導人來試一試,也許自己的運气會換一換。而每個政党為了贏得選民支持,當然就要推出一個与眾不同的政策,這個政策就會影響經濟發展和經濟政策。另一個角度上看,每一屆連任的總統都知道自己不能再次連任,在他的后半期執政時就要為本党的總統候選人備書,在各种經濟政策上就要放松,國會也知道他的計划沒有辦法長期執行下去,總統已經成為瘸腳鴨,經濟就會在虛妄中下跌。從企業投入產出上看,一個行業或產品從開發到成熟,經歷的時間大約是4-6年。到了之后的几年,產品就成為成熟產品,達到高峰,產業競爭就會加劇。產業競爭加劇的結果就是這個行業或產品衰退,等待企業吞并和重組,將單一的產業結构調整到了合理的局面。劣勢企業被淘汰,民眾的期待下降之后,再次在新的高度起步,從而將產業發展到一個新的層次。而這個周期往往和新任總統的經濟政策有著相當大的關系。最現實的例子就是,克林頓執政的經濟政策是网絡和高科技,在他執政期間,因為政策原因,网絡和高科技飛速發展。到了小布什時代,网絡和高科技發展到了頂峰。1998年,到了克林頓執政的后期,投資界已經看到了一個危險的信號,這就是基礎行業中,投資募集資本困難,而网絡經濟高漲,高科技和基礎行業發展極不平衡,几個州出現電力能源危机。而電力投資在以往是最穩妥的投資,是很受歡迎的投資項目。但在高科技飛速發展的時候竟然出現資本募集困難,可見其他基礎行業募集資本會更難。另一個現象是,网絡經濟發展了,但配套的服務系統和新的信用系統并沒有全面轉型,仍停留在原有的商業模式之中,网絡公司良莠不齊,大量資本的投入沒有實際利潤產出。這樣一來,美國經濟就出現空心現象,大量的產業資本被掏空,投入到并不成熟的网絡經濟上去。相反,IT行業的基礎技術并沒有如期地高速發展。小布什的經濟政策是發展基礎行業,調整產業結构和資本結构。結果,美國就開始了另一輪經濟重整,這不是衰退,其實是民眾心理的調整和社會產業結构的自我調整。如果說某种理論在支配它,我覺得老鷹理論更能說明這個問題。如果有心人仔細研究一下美國的經濟走向,就會發現這個奇怪的七年輪回現象。

以美國經濟衰退恢复期看,我有一個18個月理論。在數月前,我曾和一位在紐約美林證券總部從事技術分析的大陸員工探討過近一個小時。雙方都有這個18個月共識。所謂18個月理論就是,美國的經濟衰退的恢复期是18個月。如果說我的理論基礎,我坦率地講,我沒有什么經濟理論基礎,也沒有什么曲線分析,要有也是根据于民眾的心理分析和政府行政決策調整周期。但這個理論在我查對了美國百年的經濟發展史后,竟然發現它是非常的准确。這也是我曾在一篇文章中預測這次美國經濟衰退會在2002年中期复蘇的原因。如果心理學家能對人的心理承受期做一個研究,我相信,18個月也是有其合理存在的道理,一定會是個好的研究課題。從另一個角度上看,美國經濟政策的制定和實施周期大約也是18個月。美國政府進行經濟調查,往往會連續觀察三個月,如果連續三個月持續降低,就宣布進入衰退早期。這時候的政府和經濟界就會開始尋找對策,并研究原因。三個月后,即連續六個月持續下降,一般情況下就會認為經濟已經進入衰退期,政府就會采取措施挽救,在美國,主要是調降或調升利率,同時以擴大或減少政府投資來進行調整。這個措施在國會將進行為期三個月的討論后才能得到具體的實施。而當這些措施不斷實施并得到民眾認同的時候,一年的時間就已經過去了。而剩下的半年時間則是民眾和企業界的恢复緩沖期。也就是企業結构調整和兼并的最好時机。從金融界看,一個企業經濟效益不好,投資界和銀行的第一個辦法是幫助其走出困境并觀察它的進展。這個觀察期一般是3~6個月。即使是貸款的基金和銀行同樣也會對企業不能及時償還貸款給予3~6個月的延緩期。在這兩項措施都不能見效的情況下,金融界只好收回投資。這個周期一般也都在6~12個月之間。當金融界將這些資本抽回來后,就要尋找新的經濟點,將資本投資到新的項目中。這樣一來,產業結构就會得到調整,新興產業會得到支持。而新的資本到達新的項目中后,大約半年就可以形成規模產業,產生新的利潤,成為新的經濟亮點,從而帶動經濟复蘇。

首先我們來看股票市場,對美國股市我還有個21天周期理論。來源也是民眾的心理而不是經濟理論。在美國,購買股票的人群分兩大部分,一是基金机构,另一部分是專業股票謀生客。有錢人投資大都委托机构投資或購買基金。這些人喜歡長期投資,不是靠在股票市場炒買炒賣來謀生。而另一部分人則是專門依靠在股票市場炒買炒賣謀生的人,這些人資本并不多,少則數千美元,多則百万美元。每天都以股票市場為家,是標准的上班族。每月的生活費用也是靠股票市場上拼殺得來的利潤來維持。他們心理很簡單,每個月都要有收入,沒有收入等于一月的生活費用沒有解決。當股票市場下跌后,他們就會放假回家等待時机。但等到了三周,心理底線就很難守住了。一個月的帳單都到了,沒有錢支付怎么能行呢?一旦股市有一點利好,馬上就要入市炒作,恨不得將一個月的損失都找回來。在短期看,21天就成為這一批人的心理底線,這也是職業炒股人的最普遍心態,就如同職業賭徒一樣,心理定勢決定了他們的行事風格。如果各位仔細研究一下美國股市的波動曲線,就會發現這個奇怪的現象。而這個現象只能發生在美國和西方國家,對日本,香港及中國就會失效,為什么呢?這又和中西方文化有關系。東方人喜歡儲蓄,但西方人有良好的社會保障机制,根本就沒有儲蓄的習慣。穩定的社會讓他們生活得很有規律,不會擔心突發的通貨膨脹,更不會擔心戰爭。所以,在美國人的眼中,每月的薪水就是用于當月的開支,下月有下月的收入。所以,股市上的人們与中國的股民心態極為不同,中國股民可以忍耐,但美國的股民則沒有任何忍耐的信心。另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是,他們從不相信美國會衰落,經濟會一蹶不振,任何美國經濟上的衰退和下降,在他們的眼中都是正常的現象,是經濟游戲的一個組成部分。

其二是政治問題。大陸是個政治決定經濟的國家,很多經濟因素被政治問題干擾。其實最主要的問題還是一個無限公司的問題。無限公司与有限公司最大的區別是股東問題。在中國,經濟決策并不完全按照經濟規律進行,而是被人為的扭曲,往往成為政治統治的工具。在美國,政治同樣影響經濟,但更多的是經濟影響政治。大家都知道美國是政党政治,不同的政党代表著不同的利益人群。去年共和党和民主党競選總統的時候,民主党挾著克林頓的風光及照顧下層民眾的福利計划應該能贏得民眾的支持。為什么小布什會成功呢?這就反映了美國金錢的作用。在美國排名前一百家的企業中,沒有一個企業是支持戈爾,也沒有人向他捐款。其主要的原因在于,企業界和金融界都已經看到了美國的未來必須要進行下一輪產業調整,戈爾的缺陷正是沒有這樣的計划,反而還要大力支持并發展网絡經濟。另一個原因是民主党執行的國際政策是妥協政策,不能強力發展美國的軍事和國力。在克林頓時期,美國在國際上的影響力不是增強而是減弱了。這樣一來,美國未來要發展的知識經濟就會缺乏保護。自從八十年代開始,日本的崛起讓美國痛定思痛,十年的全面經濟轉型,讓美國全面脫胎換骨,由一個制造業國家全面轉為一個技術与知識,品牌与服務為主的知識經濟型國家。而這樣的國家所面臨的就是國內產業的空洞化,需要的是全球經濟的自由貿易化。只有這樣,才能讓美國人的知識經濟成為現實,才能保證美國的競爭优勢。而這個优勢無論在美國的移民政策上還是政府的外交政策上都得以充分的顯現。网絡經濟正是适應這個情況的發展才得以發展,衡量美國經濟未來的也正是知識經濟,而不是常規的產業經濟。而這個問題往往是中國及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學家忽略掉的根本問題。看美國經濟如果只看到產業數据,往往會讓經濟學家得出悲觀的結論;而實際上,看美國的經濟好坏,是要看美國政治能否在全球建立美國式的經濟模式,一個由美國知識經濟主導的美國全球自由經濟模式。如果美國能在軍事上和政治上保持強勢,在未來,美國的知識經濟就會占主導作用,美國的長期經濟和未來的發展就會呈現良好的勢態,國際資本就會源源不斷地繼續流入美國。如果美國能保持二十年的軍事、政治和經濟的強勢,美國的知識經濟主導地位一旦建立,可以說美國就會在未來百年立于不敗之地。這個事情很明顯,當你的品牌成為世界上最知名的品牌,你就不需要制造企業;當网絡經濟成為美國企業一統天下的時候,你的生活就會完全被美國品牌和服務包圍。制造業成為品牌經濟的犧牲品和廉价加工厂已經在我們生活中顯現出來。大家都可能會為美國的商家的貪心而气憤,但不能否認的是,品牌效應确實在影響著我們的生活。另一方面,當美國的經濟模式建立后,任何國家或個人流入美國的資本就要經過美國專業投資人的手和頭腦來進行新一輪的投資,而這個新的被人們認為最保險最穩定的投資,就會完全按照美國的經濟模式進行。在同樣的情況下,發展中國家和不穩定地區的投資就會被忽略,對美國經濟模式有嚴重威脅的產業就會被過濾。新的外來資本會越來越集中,越來越美國化,這樣的結果就是強者更強,弱者越弱,世界經濟格局中美國的強勢就會不斷地加強和穩固。美國在全球強力推行WTO的目的也在于此。這也是我為什么在經濟層面上力主中國推遲加入WTO的原因。如果中國的經濟專家和政府官員不能在這個層面上看美國,今后的經濟和政治的政策制定上就會出現很大的偏差。就不會理解美國的政治与經濟政策是如何制定及實施,更不會有合适的應對。

也許有人會問,是誰在制定美國的經濟政策?

舉個例子,如果有心人查看一下在美國財政部長的任職記錄,會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自上世紀二次世界大戰后,除去一屆財政部長不是投資銀行界的人出任外,其余全部由美國華爾街的投資銀行老板擔任。几乎沒有一個企業界和經濟學者或商業銀行老板來擔任。這說明了什么問題?沒有其他解釋,美國的投資界影響著整個美國經濟,而且是美國經濟及產業結构調整的中堅力量。這部分人几乎是世界級的頂尖人物,無一不是從大風大浪中闖蕩出來的經濟精英。另一個原因是,投資界人士不僅需要微觀經濟和企業管理知識,同時也需要宏觀經濟和決策的判斷能力,也必須要有全局觀念,這個行業可以接触到所有的產業,也可以根据企業的情況及時判斷經濟問題,而他們的判斷往往要比企業家、政府和經濟學家更快,更准确,更能掌握美國經濟運行的真實狀況。這些投資專家的判斷和投資傾向也同時影響著美國政府的決策和企業家的投資意愿和傾向。投資銀行所掌握的資本也遠超過商業銀行的數量,且比商業銀行更靈活,更多樣化。在美國政党競爭中,爭取投資銀行的支持遠比爭取大型跨國公司的支持更有作用,爭取到了投資銀行的支持,就可以利用投資銀行的投資傾向和利益傾向來影響甚至是決定大型跨國公司的政治傾向。事實上,任何一個大型企業都离不開投資銀行和金融界的支持,也不可能自己脫离投資銀行的支持,只有在投資銀行的政策取向和大型企業的利益取向一致的情況下,大型企業才能得到扶持。哪個投資人愿意支持一個會傷害自己本身利益的企業呢?

另一主要問題就是數學模型在經濟學上的運用。在美國生活的人都會感覺到美國的一切都是生活在秩序之中。西方的思維觀念就是建立秩序,一切都在秩序中進行,這樣才會有真實的數据和可計算的模式,社會才能透明,才能保持最大限度的公正和自由,各項社會成本才能降到最低。

三年前,我在美國《創業者》雜志發表了一篇文章,雜志社轉來一些讀者來信。其中有一封信是一位留學美國的金屬博士寫的,我讀后,与這位居住在洛杉磯大區橙縣的先生進行了聯系。見面才知道,這位先生竟然是大陸河北省人,他的太太是我的天津老鄉。由此,我們成為了好朋友。這夫妻二人都在美國大企業工作,先生在飛机制造厂擔任年薪十几万的檢驗師工作,太太在一家生物制藥公司擔任年薪二十多万的研究工作。生活上早已經進入美國的上流富裕社會,可以說這個四口之家生活得無懮無慮。一日,我和這位先生談到各自的成長經歷,這位先生听了我的經歷很是感慨。我自幼喜歡電子,自己就學習電子設計,在十四、五歲的時候就開始自己制作錄音和電視設備。在高中時,曾有一篇自己設計的音響電路被發行量最大的電子雜志作為重要文章發表。因為這個愛好,也花費了很多的金錢。到了十六、七歲的時候,又喜歡上了航空,自己要購買圖紙制造旋翼飛机。當時一部45匹馬力的汽車發動机只要三千美元,整架飛机的材料需要七千美元左右,由于是沒有收入的學生,這個計划就流產了。從學校出來,進入了一家大型制藥企業。一年后,進入一家醫藥研究机构。學習了二年之后,開始建立自己的制藥企業。當時身無分文,但由于計划的周詳,憑一本可行性分析報告,從銀行貸款60万元,靠著這六十万元開始了第一次創業。這家制藥厂的厂房及工藝流程全部是自己設計,在半年后順利地通過了GMP驗收。第九個月開始生產贏利,三年后將制藥厂脫手。然后,又開始學習金融,進入金融行業。而那位金屬博士的童年則是,在童年直到高中畢業,家中連一台收音机都沒有買過,自己一直在河北省農村幫助父母從事農業生產。到了大學,每月的生活費只有30元人民幣。到了美國,才正式擁有自己的錄音机和電視。當我們談到自己的童年夢想時,這位先生說:“我童年最大的夢想是坐火車。”后來,我們又談到了机會和條件。這位先生說:“其實并不是中國人笨,而是社會成本太高,使得人在有了自己的夢想時沒有能力將它變為現實。美國的低成本教育體系能讓你隨時隨地接受新的教育,能讓你了解更多的知識。而穩定的社會保障體系又能讓你無懮無慮地拋棄你現有的事業而開啟另一個你不熟悉但是你夢想的事業。同時大環境的寬容和良好的、開放的、公平的社會資源又能讓你按部就班地實現你的理想。所以美國的优點不僅是舒适的生活,更重要的能讓你無論男女大小都能在适當的時候實現你的夢想,讓社會充滿創造力。”

說到數學模型,其實,美國就是一個典型的數學模型。在美國一切都要制度化,公開化,社會机制極為穩定。每個普通人都象一部流水作業生產線,按部就班地生活。在美國的社會里,人的一生就象一部數學模型中的數据,一旦將你的信用,學歷,資歷,收入輸入進去,你的一生生活軌跡就基本顯示出來。如果在三十五歲以前,你沒有能制造出個人奇跡,你的一生基本上就會在這個數學模型計算出來的軌跡上上下小幅度地跳動,但總的人生軌跡基本上是不會有太大的偏离。同樣,在單一事件和事物上,無論是企業還是生活,在美國詳細的社會分工之下,在一個最大可能的公平,透明的社會中,基本上都會按照各自的軌跡進行,沒有特殊事變就不會出現波動。在這個社會中,最大的优點就是社會成本完全透明,而且很低。一切變化都可以用數字來說明,都可以預先計算出來。

中國的社會在百年的歷史中一直是波動極大,社會無公平及透明、穩定而言。一切都是以執政者的思考而變化。這樣一來,任何事情都沒有規則,沒有制約也沒有軌跡。社會成本之大,讓你很難按照慣例來預測未來成本。這樣的社會和民眾就充滿了變數,當你將數學模型引入到任何經濟生活中,都是一种純粹的欺騙,數學模型根本就沒有辦法推導出每時每刻都在變化的社會形態,你也沒有一個穩定的數字可以當作母體輸入進去。政策的不确定,社會生活的不确定使社會成本升高,讓每個人的理想根本就沒有辦法實現。一個人一旦在一次事件中選擇了一個錯誤,就極可能終身沒有改變的机會,想通過低成本在人生之中進行再次轉軌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正由于中美經濟社會之間存在這巨大的差別,用美國社會流行的數學模型可以推算出的美國經濟的未來,但拿到中國之后,用數學模型推算出來的就可能是一個荒謬的結論。

不久前,我与一位投資人談到中國經濟增長率問題。我對這位投資人說,中國真實的經濟增長率大約在4.2%~5.2%之間。這位投資人很奇怪。他問我:“中國不是7%嗎?這可是經過國際經濟組織調查過的數据。”

我听了他的話,笑了笑說:“你只看到了中國的表面,但你看不到里面的本質。中國國家銀行的坏賬已經占了全部的1/4。暫不計算這些坏賬是否是全部,如果你將這些坏賬的金錢計算到中國經濟改革的這二十年,然后將它從大陸每年的所得中扣除,你再看看中國的經濟增長率是多少?中國只是用另一种方式將坏賬隱藏了起來,你看到的只是一個表面的現象。”

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初期,中國和日本的經濟狀況基本上是處于同一水准,中國在某种程度上還要高于日本。日本以每年7%的經濟增長率保持了二十年,結果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在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經濟改革,同樣是政府公布的7%的增長率,但我們可以看一看,我們和日本的差距還有多大,同樣是二十年,我們實際增長了多少?這個7%的經濟增長率真實嗎?如果將這些虛假的數据輸入數學模型中,各位經濟學家們再看看結果,中國應該已經超過了日本,至少是極為接近。但現實的生活是這樣嗎?同樣的經濟工具,在美國這樣的社會可以,但如果照搬到中國,我們的經濟學家就會成為荒謬的代言人。這就是無限公司和有限公司的本質區別。

在十几年前,我曾讀到匈牙利經濟學家寫的一本書,這本書是專門揭示共產主義經濟的書,書名是《短缺經濟學》。在這本書中揭示的一個根本問題就是共產主義經濟是一個表面全面計划的合理經濟,但實際上卻是一個失去理性,成本極高,變化極大的短缺經濟,這也是和資本主義經濟的本質區別。當人性不能合理發揮的時候,經濟就成為了政治的工具,最終成為一個利益集團統治另一個利益集團的理由。

中美經濟的本質區別在哪里?

不久前,中國政府宣布,中國已經處于產業過剩經濟階段。听到這個公告,我哭笑不得。我不知道中國政府和經濟學家是如何得出這樣一個結論。難道產品賣不出去就是生產過剩?就可以下結論中國已經繁榮到了商品過剩經濟階段?難道中國人民已經生活到了世界一流水准?中國經濟的結論就是這樣嗎?

事實又是如何?中國的普通百姓消費能力下降已經是連續几年的事情了,消費能力下降,百姓消費信心指數下降。這才是問題的根本。正是社會成本增加,社會保障机制喪失,人民生活處在對未來的恐懼之中才造成了這個局面。中國經濟根本就不是過剩,而是民眾失去了消費的信心。過剩是民眾對未來社會和經濟喪失信心的表現,同時也是對社會財富分配不公的抗議。一方面是中國的商品大量積壓,另一方面是廣大的農村沒有經濟能力去購買。這是社會結构性失調,而不是產業結构性失調。如果完全按照數學模型進行推理運算,我們就沒有辦法制定執行一個好的經濟政策,就永遠沒有辦法改變這樣的現實,中國就會永遠處于一個荒謬的怪圈,最終引發另一場社會動亂,以暴力改變這個社會結构上的偏差。這就是中美經濟生活中的最大不同之處。

美國是個完全地方自治的國家,任何一個城市都是由居民進行民主選舉,任何開支都和居民的收入与納稅有關系。舉例而言,在美國的城市和居民區有貧民區和高級社區之分。貧民區因為它的居民收入少,納稅就少,雇佣的警察就少,社區就臟亂差。相反,在高級社區,因為居民收入高,稅收就高,社區就有良好維護,從而綠樹成蔭,雇佣的警察也多,治安就好。民眾的生活和稅收緊密相連。中國是怎么樣呢?中國是中央集權的國家,稅收和居民沒有任何關聯,居民無論在哪里都不能體驗到稅收對自己生活的影響。而政府的稅收也是采取一种殺雞取卵的方式進行。我有個很奇怪的結論,在中國,當經濟增長下降的時候,中國的稅收反而增加;但中國經濟增長提高的時候,政府稅收反而減少。這与西方國家截然不同。在美國,只有經濟增長時,稅收才能增加。怎么會有經濟下降反而稅收增加的現象,而這個現象竟然在中國持續了近二十年。我實在搞不懂中國的經濟學家會怎么解釋這個經濟現象,是否這也是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經濟表現之一?

按照經濟學的一般規律,稅收政策是由低到高,按照收入水平逐步增長。但中國的稅收制度卻恰恰相反,是由高到低,收入越高,收稅越少。在沿海地帶的發達地區,各种优惠政策層出不窮,城市居民几乎沒有任何稅收。但在偏遠地區和貧困的農村,稅收反而占据了極大的部分,中國的稅收政策不是按照財富來征收,而是按照地區來征收,這樣的稅收理論可以說是世界一大創造。舉個例子,在大陸的農民平均年收入是325美元,一個四万人居民的鄉政府的人員平均是213人。按照中國稅收制度的分配比例,鄉政府的開支占農民稅收的30%。假設一個鄉政府的工作人員的年收入為8000元人民幣,那么一個鄉的公務人員一年開支就需要170万元人民幣,加上行政經費,一年就需要230万元人民幣。這樣計算下來,一個農民就要負擔57.5元人民幣。如果按照整個稅收,一個農民就要負擔192元人民幣,這個比例在農民的一年收入中占了7.3%。粗看我們可能看不出什么,這樣的稅收水平和國際水平相比可能還屬于偏下。但如果我們和上海這樣的發達城市相比,我們就又會得出一個另類的結論。上海的城市居民收入是2528美元,但一個居民的一年平均所得稅收卻只有39.2元人民幣。這個稅收占居民一年收入的0.2%。是什么理由造成這樣的稅收?難道越貧困的人就應該更貧困嗎?難道這就是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在美國,稅收政策是一致的,政府調節經濟的政策手段很少,主要是使用利率調整,稅收調整和國防及公共開支等手段。在一個公開透明,平等自由的國家里,這樣的調節手段已經足夠。但在中國,使用同樣的手段就沒有辦法達到效果,為什么?這就是因為中國的社會是不公平,不公開,不平等,不自由的制度,當你拿出一項經濟調節政策的時候,在大家都不遵守規則的時候,政策就根本沒有實施的基礎。中央集權并沒有將權力集中,相反是形成不同層次的利益集團。當政府集中權力,調配全國資金使用的時候,不可避免地就要攙入政治利益和平衡手段,也不可避免地違反了經濟規律。當這個現象成為現實生活中的一個不可避免的組成部分時,腐敗怎么能不產生?混亂怎么能不產生?浪費怎么能不產生?數學模型和經濟理論怎么能夠推理解釋?

正是社會資源和資本的來源上与使用上的區別才造成了中美經濟體制上的本質不同。任何經濟學家如果不能從資金的來源和使用上了解中美經濟,就不可能明白中美經濟的不同,正是這种本質上的不同,才造就了中美經濟的巨大反差,才造就了中美經濟社會結构的不同。

怎么看待中美日經濟?

在上世紀的里根政府之前,如果經濟學家按照目前的經濟理論看美國的產業結构和社會發展就會得出一個非常好的結論。當時的美國產業結构合理,效率也不低,但正是從那時開始,美國開始了十多年的經濟衰退。同樣,用目前的經濟理論看待日本也會得出同樣的結論,但日本同樣也是陷入了十多年的經濟衰退。這又是為什么?如果經濟學家用同樣的理論看待目前的美國經濟,就會發現,美國是個產業空洞化的國家,制造業几乎已經退化成了經濟附庸,沒有任何指標意義。服務業成為美國經濟的主體,网絡經濟也一蹶不振,美國經濟簡直是糟糕的不能再糟糕了,美國經濟的未來遠景十分黯淡,几乎沒有什么可以讓經濟复蘇的亮點。相反中國的經濟是十分繁榮,制造業突飛猛進,基礎建設馬不停蹄,成為世界工厂已接近現實。未來的中國儼然已經成為世界大國。

真實的經濟是這樣嗎?未來真的會是這樣嗎?

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日本企業猛烈沖擊美國經濟,致使美國一片混亂,經濟衰退。但在十年的經濟衰退的痛苦過程中,美國經濟經歷了百年來最大的一次經濟轉型,這就是從制造業轉型為知識產業。网絡經濟正是這個知識經濟的排頭兵。用知識和知識產權占領新的領域,讓知識成為美國未來發展的新動力。而這個新經濟思維必要建立一個自由的平等的世界貿易體系,能夠讓美國的知識經濟得以浸透在世界上每個國家。在此基點上建立權威統治。這也就說明了為什么美國極力要在全求推廣WTO,在全球建立自由貿易的經濟體系。當美國經濟成為世界各种商品的品牌代表時,當美國企業擁有的网絡經濟滲透到世界各地時,美國的新經濟體系就基本完成了。在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美國政府在政策上實行新經濟政策,全民放棄制造業,集中精力和資金投入高科技技術和知識產權領域,大力支持產業建立商業知名品牌;在人才引進上,美國政府推出了“杰出人才”移民項目,招攬全球高級人才全家移民美國,讓美國穩定的社會和完善的福利保障机制吸引更多的人才來實現新經濟布局。

在最近二十年,美國政府和企業致力于在全球推廣知識產權理論。事實上,這個實踐得到極大的成功,美國企業和政府將一個狹義的知識產權定義成功地擴展到了一個全球性的廣義的定義,使未來的每個產品都印上了知識產權的烙印。在商品品牌上印上知識產權只是第一步,第二步就是要在服務業上印上美國知識產權的印記,第三步是在技術和資本上印上知識產權的印記,第四步就是在產品的基因上印上知識產權的印記。各位也許認為我在夸大其辭,其實只要你仔細想一想就會明白什么是新經濟思維,什么是WTO,什么是知識產權?美國為什么要推銷這一套理論,它們之間有什么密切的關系。

產品品牌應該說是初級的知識產權,美國企業目前在全世界占据了70%的名牌,美國盡管不生產電冰箱,但買的電冰箱卻大部分是中國和馬來西亞生產,使用的品牌是美國的品牌,美國商業界賺取的利潤几乎和整個電冰箱的价值相等,是中國制造工厂利潤的四到五倍。同樣,當我們穿上美國的名牌服裝和運動鞋時,可能并不清楚,這雙鞋在中國制造時,中國工厂只賺取了不到一美元的利潤,但美國品牌擁有者卻可以在每出售的一雙鞋中賺取五美元。這就是產品品牌的知識產權問題。

但是,商品制造是個初級階段,商品品牌是可以隨時改變的。盡管對很多企業而言,創造一個新的品牌并不容易,但畢竟它仍有發展的机會。這樣一來,美國的知識經濟就不會穩定。在這种情況下,服務品牌就成了新知識經濟的第二步,就是建立美國的服務品牌,從另一個方面維護美國的新經濟方式。這樣一來,我們就會在中國看到沃爾瑪連鎖商店,7~11便利店。很快也會看到美國的大都會保險公司,紐約人壽保險公司,美國銀行,花旗銀行等全面的服務品牌進入中國。穩定,安全,可靠就是它們的宗旨,讓這個服務的品牌深入你的血液,從而阻止其它的商品進入消費者的視線。

技術上的知識產權已經在中國和世界上全面展開,微軟產品就是最明顯的代表。高科技產品進入中國無一不是帶著技術產權的印記。也許大家未來會看到這樣一個景象,中國民族企業盡管具備勞動力的优勢,但制造的產品卻沒有任何价格优勢,海外的客戶使用中國工厂生產的產品,然后貼上自己的品牌在中國出售。而中國自己工厂生產的產品因為要支付外國公司技術使用費,結果制造的產品,成本反而會高出海外名牌企業的產品。也許我們家庭中使用的每件產品都是中國制造,但我們都要為每件產品向美國企業交納知識產權使用費。換句話說,中國人雖然使用中國制造的產品,但卻要出錢養活美國的企業,向美國政府或企業交稅。

等到生物技術知識產權發展到了一定階段,我們就會發現,我們每天吃的每一塊食物,購買的每一件物品,我們都需要向跨國企業交納稅金,交納知識產權使用費,也許我們中國种植的大米,小麥和養殖的牛都需要向跨國公司交納知識產權費用,因為你使用的种子基因和牛肉都含有美國的知識產權。

可怕嗎?這就是美國新知識經濟的遠景。也許過不了十年,這樣的情景就會呈現在國人面前前。既然有了這樣的經濟,美國還需要工厂嗎?還需要制造業嗎?當知識產權浸透到了世界的每一個角落的時候,美國經濟會衰退嗎?經濟學家還能用常規的經濟理論看待和分析美國的經濟狀況嗎?你還能說美國的經濟是衰退嗎?

我曾寫了很多關于WTO的文章。如果你能真正了解了美國新經濟理論,你就會發現WTO正是實施這一歷史性經濟霸權的主要步驟,也是決定美國未來經濟的重要一環。以投資界的眼光看,觀察美國經濟已不能使用傳統的產業數据來評估了,因為美國的制造業已經無足輕重。制造業對美國的經濟已經產生不了重要的影響。觀察美國的經濟好坏,主要看的是以下几個數据:消費者信心指數,采購人指數,產品知識產權占有率,失業率,商品儲存指數,知識經濟金融投資指數。如果你能看明白了這几個技術指標,你就會發現,美國的經濟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姿態起飛。在未來的經濟戰爭中,美國已經占据了非常主動、可以說世界獨一無二的地位。在目前几乎沒有任何國家和企業可以与之抗衡,今日的美國已經不再是傳統經濟的美國,而是一個新知識經濟占主導地位的新美國。正因為如此,美國在短期內很順利地進行了經濟結构調整,在最近三個月中,上面的數据顯示了美國經濟的良好轉變。所以,我才大膽地預測美國經濟將在2002年中期全面复蘇,而且我還很樂觀地預測美國明年的經濟會有超過3%的經濟增長。也許有人會說,剛剛破產的Enron公司又是怎么回事呢?本來,能源企業是投資界最喜歡的項目,是最保險最穩妥的投資。按照傳統觀點,Enron公司根本就不應該破產。其實,如果大家理解了美國新知識經濟政策就能明白Enron公司破產的原因。這是美國經濟調整的必然結果,正是全面反映了美國經濟正逐步走向低成本,高效率,高科技,知識產權化,服務品牌化的未來走勢。如果中國的經濟學家仍以原來的經濟理論和數据去分析美國,去解釋經濟,就會得出錯誤的結論。同樣也會使中國政府決策出現極大的誤差,以致會影響中國未來的發展。

也許有人會問,WTO怎么會和美國新經濟有關系?

WTO的原則是自由經濟,政府不得干涉企業和經濟。目前,美國的經濟和技術已經在世界上占領了絕對的优勢,沒有任何企業和國家可以和它抗衡。共產主義的一個特點是可以集中全國的力量進行某項工作,這樣的事例在社會主義陣營建立之初的經濟發展中得到了印證。在未來,要保證美國新知識經濟的長久,美國就要在技術和資金上保持优勢。一旦喪失了這個优勢,美國的新經濟就會成為泡影。維持美國的优勢就是要維護自由經濟,防止任何一個國家集中資金和技術只從事某一研究,而在世界各國企業中,企業的資本和力量都沒有辦法和美國的企業相比。這樣一來,通過WTO協議,就可以合理地壓制了政府對經濟的涉入,同時也保護了美國企業在技術和資本上的优勢,更保護了美國新經濟的實施。這就是為什么美國政府極力要中國政府加入WTO,但在原則問題上絲毫不讓步的原因。正是美國的未來利益決定了美國政府的行為。利益就是美國的一切,沒有利益就沒有一切。如果中國的政府決策人員不能看到這樣的未來,不能認清美國新知識經濟的本質,中國政府制定的國策就可能是誤國害民。

美國強大的政治与軍事力量的作用是什么?

資本的原則是流動,當美國轉型為知識經濟時,資本就必然要跟隨著轉移,無論企業還是政治都脫离不了資本的運用。同時,美國自由經濟的發展就必然會將產業和技術,知識產權引進到世界各地。這樣的情況就要求美國必須要保持強大的政治和軍事力量。只有強大的政治和軍事力量才能保證美國人民和企業的利益,才能保證新經濟理論的具體實施,才能保證美國未來不敗。才能將美國的文化和思想傳送到每個人的心中。

网絡經濟的興起,在某种程度上促進了美國新經濟的發展。在美國,网絡經濟泡沫的消失并沒有損坏美國新經濟體系,相反正在促進美國新知識經濟的發展。在前几年,高速發展的网絡經濟有著技術的缺陷和相對社會意識上的技術性超前。美國是個自由民主但又絕對隱私的國家,當网絡經濟在消費上沒能解決隱私和安全問題時,美國的网絡經濟盡管有齊全的信用和配送體制,但大眾仍擔心因為消費而損害自己的隱私,网絡消費沒有真正地形成規模。而一哄而起的网絡又良莠不齊,投資沒有辦法產生新的利潤。在這樣的情況下進行產業調整是非常正常和必要的措施。事實上,當网絡經濟破滅之后,美國的网絡已經經過了几次大的并購。如果有心的經濟學家仔細研究一下美國的网絡經濟就會發現,美國的网絡經濟已經逐步走向贏利,逐步走向完善。美國网上購物已經比前一年增長七倍。网絡消費已經成為美國人生活的一個新的組成部分。如果我們能看到這點,我相信你們會對美國的經濟充滿信心,网絡的發展,將會大幅度降低美國的社會成本,這樣的美國將比其他國家更具備競爭力,更充滿活力。安定有保障的美國就更吸引世界游資,世界其他國家的資本將通過美國金融之手轉化為美國企業的資金來源,將更加促進美國新知識經濟的發展,帶動美國經濟的進一步繁榮。

看到了美國的未來,我們怎么看日本呢?日本的金融體制出現問題已經不是一年的事情了,日本的民族性讓他們的經濟相互交纏,形成一團亂麻。更重要的一個問題是,日本的制造業是以仿制為主,沒有自己的新技術,高价勞工和死板的體制又嚴重地束縛了日本企業革新。中國作為新的制造大國,与日本相比有著勞工便宜和資源丰富的优勢。另外巨大的中國內需市場又非常容易為中國企業積累資金,使之發展。如果以傳統經濟觀念看,日本的經濟是非常合理和穩定的,但它的短視使它看不到未來。日本企業盡管投入了巨大的資金,但至今沒有在任何技術領域上占据領先地位,日本与美國的不同之處是,日本企業更急功近利,喜歡用小聰明的手段去進行產品仿制,用小技術革新來爭取制造業的利潤。這樣的短視,讓日本企業与美國的技術發展形成了十年的差距,在未來最重要的生物技術上,日本与美國的差距几乎是二十年。在网絡經濟上,日本的企業還沒有一個將网絡經濟和消費當做未來贏利的主業,更沒有美國E─buy的成功的業績。在日本政府同樣也沒有一個未來經濟發展的准确政策,仍然是在為擺脫困境而搖擺不定。思維和體制上的缺陷將嚴重阻礙日本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可以預料的是,如果中國政府能夠采取正确的經濟路線,充分讓中國的制造業自由發展,中國制造業從低檔產品到高檔產品全面取代日本就會很快實現。中國企業同樣可以利用內需所賺取的利潤在世界創造知識品牌,盡管不會很順利,但仍可以与日本一拼。如果日本企業不能痛改體制,不能加大技術開發投入,在未來的二十年內日本將兩面受壓,全面淪為二流國家。

中國的未來經濟會怎么樣?坦率地講,我對中國的未來經濟不是抱很樂觀的態度。中國經濟全面進展是無可怀疑的,但同樣,中國淪為勞工國家和世界加工厂也將成為現實。在目前,中國政治體制上的改革是當務之急,如何制定未來的中國政策也同樣是迫在眉睫。面對世界新知識經濟的沖擊,沒有良好的應對,沒有長遠的目標,中國就會陷入一個悲慘的境地。

非常可惜的是,直到目前,中國政府和經濟學家并沒有真正地了解美國新知識經濟的本質,也沒有認識到未來的危險境地。當刀槍不再成為戰爭的工具時,知識和資本就會成為新的刀槍。當新的經濟戰爭已經降臨到我們面前的時候,我們是否已警覺?

什么是美國新經濟,什么是WTO的本質?我想問各位,你們真的理解了嗎?(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草庵居士: 人民幣升值及中美經濟與對策
草庵居士談中共鎮壓法輪功問題
草庵居士政經系列﹕中國不亡,天理難容
草庵居士政經系列﹕中國何處去?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