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界小而美的酒區風景

標籤:

【大紀元12月9日訊】自由時報記者凌美雪.郭孟君採訪
遠離歐陸的新世界,葡萄酒的質量已能與釀酒歷史悠久的歐陸並駕齊驅,不僅如此,除卻新一代的當紅酒區,在南非、澳洲、加拿大、紐西蘭等地,小巧精緻的酒區之旅,正興起另一波旅行新風潮。

在葡萄酒的疆界裡,一般把歐陸的產區視為舊世界,歐陸以外的區域,如美洲、南非、紐澳等地則被稱為新世界。

新世界酒區的掘起,大抵都與早期歐洲移民有關。根據歷史記載,始於十六世紀由西班牙移民帶進智利的葡萄品種,或可算是葡萄藤移民的開端,但礙於移民釀酒技術不佳以及禁酒令,使智利的葡萄酒業遲遲未見進步。

海外殖民潮
釀酒業初期路坎坷
南非也有類似的情形,大約十七世紀中,荷屬東印度公司就在開普敦建立釀酒業,但也因為農民技術不佳的緣故,激發不起移民們對葡萄酒業的熱情,直到十七世紀末,法國胡格諾派教徒避難到開普敦,才使葡萄酒工業逐步興盛起來。

類似的葡萄藤移民史也在美東發生,十六、七世紀移居新英格蘭六州的新移民,在美東大西洋岸偏冷的氣候條件下,釀酒業表現平平。但到了兩百多年前,來自西班牙的法國教士經由墨西哥抵加州,發現南加州的氣候與土質頗有法國故鄉的環境條件,所以,直到十九世紀,這裡所有的酒莊主人幾乎都是歐洲人。

無論如何,只要土壤的鹹度、乾度差那麼一點,採收的技法與講究也差個一丁點,累積數百年祖先留下的酒窖管理經驗移不到新世界,那酒,就有那麼一點不同。

新科技革命
新世界葡萄放光彩
直到上個世紀中,有人試著以新的採收方法、新的釀酒機器,以全新的科技克服與歐陸不同空間條件的困難,居然就生產了接近波爾多品種的法國酒,也使加州的製酒業突飛猛進,一躍成為新世界酒鄉的表率,後來又把相同經驗帶到智利。

如果說產量佔全美百分之九十的加州是新世界酒鄉的代表地區或許不為過,愛喝葡萄酒的人,也多數對加州那帕谷或索諾瑪谷不會感到陌生。
但若想看看一些深具歐洲殖民色彩的新世界酒鄉,或許還可試試一些知名度還不算高的酒區,比如加州北邊,華盛頓州與奧瑞岡州邊界的乾旱漠地,也有人試種葡萄,德國的莉絲玲就在華盛頓州找到了新天地。

比如一個世紀前才開始發展的加拿大葡萄釀酒業,以及把卡貝內索維農與席拉茲種得很不錯的澳洲與紐西蘭,或是幫法國釀酒業做很多代工的南非,我們都可以找到一些獨特風味的小酒區,小而美,不僅適葡萄酒初入門的人去逛逛,即使對歐陸或加州酒鄉有些許認識的人,也可找到一些新鮮的趣味。(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不可不知的機上購物小秘訣
中國大陸將沒收貪官黑錢
北京酒店千元聖誕大餐 費而不惠
比利時禁止販賣印有「希特勒頭像」的酒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