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手機不良簡訊造成社會問題

人氣 3
標籤:

【大紀元2月21日訊】(中央社台北二十一日電)中國大陸手機不良內容的簡訊,最近在廣州發生非典型肺炎侵襲期間到處流傳,使廣州陷入恐慌,影響社會秩序,手機不良簡訊所造成的問題已引起重視。 香港文匯報報導,目前中國大陸手機不良簡訊主要有兩大類,一種是「騷擾型」,例如「垃圾廣告」、「地下廣告」,另外一種是無聊的惡作劇,甚至是下流的色情內容。

 報導說,不良簡訊一般不會形成直接的利益侵犯,但大量的騷擾型簡訊,容易使接收者身心煩躁。尤其是使用手機的中小學生越來越多,色情簡訊正通過手機蔓延到兒童及青少年當中。

 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青少年司法制度研究專家張美英對此深表憂慮。她指出,青少年處於身心成長階段,在沒有接受良好性教育之前,如果突然接到黃色簡訊,很容易引起性衝動。在沒有宣洩對象的情況下,極易引發性犯罪和其他犯罪。

另一種類型的簡訊則構成對他人和社會利益的侵犯。報導引述調查指出,在中國大陸不法之徒利用手機簡訊作案主要有以下四種,一是通過發送手機簡訊,設置各種陷阱,騙取、偷盜他人錢財。二是利用手機簡訊從事製作假證件、假公章、假學歷等違法經營活動。三是通過手機散佈影響社會穩定的政治謠言或有害信息。四是利用手機簡訊大量散佈賣淫、迷信、非法賭博等方面的消息。

 報導說,對於手機不良簡訊,目前還很難進行技術過濾,也有無法可管之苦。手機發送簡訊的方式包括手機間點對點發送、經由人工聲訊台發送、網站發送和電腦軟體發送等,後兩種是不良簡訊的主要發送方式。而不管是那一種方式,從技術上講,行動通訊營運商都不能監控其內容,所以目前很難對垃圾信息進行過濾。

而更重要的是,目前對於手機簡訊有無法可管的困境。中國大陸信息產業部有關人士表示,簡訊內容的管理與規範不僅是單純的技術問題,還涉及文化宣傳部門等各方面單位,「現在還沒有一個牽頭部門來出面協調有關規範工作的開展。」以致眾多的管理空白,為有害的簡訊製造了可乘之機。

中國大陸互聯網協會秘書處負責人李欲曉認為,不良簡訊的危害性不容忽視,中共有關部門應該有因應措施。在當前還沒有專門法規的情況下,可參照﹁電信條例﹂、﹁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中國互聯網行業自律公約﹂等,對手機簡訊加以規範。

例如廣州警方最近查出「農藥船沉沒」謠言是二月十二日中午,由一家公司番禺分公司的手機信息平台發出的。警方逮捕了傳播該信息的李某、鍾某等五名人員,廣州警方對此次事件的處理將可能成為將來其他案例的借鑒。

報導引述有關統計指出,中國大陸手機簡訊市場量龐大,例如中國聯通公司今年全年的手機簡訊發送量將達到三百億條,而中國移動公司的簡訊業務量,則是中國聯通的五倍至六倍左右。據此估算,二○○三年全中國大陸手機簡訊的發送量將超過一千五百億條,甚至有可能突破兩千億大關。市場分析人員預計,二○○三年全年,中國大陸手機簡訊產生的直接利潤,將達到一百五十億元人民幣。(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美政府發布國民反恐守則
涉組詐騙集團 嘉縣議員吳明諭被捕
小說連載:出塵(一二二)
奧斯卡入圍女主角獲鑲鑽內衣 他人贈手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