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金屬 — 鈣

人氣 6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3月10日訊】鈣是金屬,它在元素周期表上排第20位。它遇火極易燃燒,遇水能夠溶解,平常多以化合物“鹽”的形式出現,很難見到它的真面目—“鈣元素”。

  鈣被人們稱作生命全屬。現代的科學發現,地殼中的各种物質元素按它們的含量多少可以標出一條曲線,其中鈣的含量很高。我們的身體中也有這些物質元素,按含量多少也可以標出一條曲線。將這兩條曲線放在一起比較,您就會發現這兩條曲線惊人的相似,表明著我們生命与自然与大地的必然聯系。生命一旦消亡,机體中的有机物飄然回歸自然,在留下的骨灰中可以測得鈣元素的含量達1公斤以上。

  鈣是形成骨骼和牙齒的主要成份(一旦缺乏,骨骼和牙齒就會變得脆弱),人體中鈣含量的99% 都在其中,它支撐者我們的生命。其余的1%(10多克)存在于人體的軟組織、細胞外液及血液中,發揮重要的從生命產生到調節人體生理功能的各种作用。

  人的生命從成熟的卵細胞受精開始,在卵細胞里就有鈣,它有激活作用。在受精過程中,精子在卵細胞周圍游動,精子的頭部有一個頂體部分非常重要,通過頂體里鈣的作用,可以產生一种頂體反應,只有發生了這种反應的精子才有可能使卵子受精。是鈣起動了生命机制,從一個單細飽分裂發育成十万億以上的細飽,鈣隨之分布在每個細胞中。
人體就由這十万億個以上的細胞所組成,細胞內与細胞外的鈣保持万分之一的濃度,根据鈣發出的信號,細胞于是產生分裂、活動、接受電流、發出電流等种种活動,鈣在體內不斷的循環,使每一個細胞堅守工作崗位。在顯微鏡下,可以看到沒有鈣的參与就沒有細飽膜,億万個細胞就會失去相互的聯系。鈣在生命的最基本的細胞活動中處于某种樞紐作用。

  用鈣劑對一顆已經停止跳動的試驗動物的心臟進行灌流,就可以看到心臟獲鈣后又重新恢复了跳動。大腦是司令部,中樞神經細胞中地址的合成、儲存、釋放都必須在鈣的參与下才能進行。血液中保持一定的鈣,心臟和腦才能維持正常的功能運作。

  人類的身體,經由鈣才能保持健全,也才得以維持生命。但是由食物中攝取的鈣若不足,血液中的鈣濃度就會下降,為了補充正常需要量,身體會自動由骨骼及牙齒中析出鈣供使用,以保持血液中一定的鈣濃度。由于骨中的鈣濃度極高,即使只析出一點點,即會充斥在血管及腦中,因而造成該部位的病變。同時甲狀旁腺素,具有使鈣從細胞外進入細胞內的作用,所以細胞中的鈣會因而暴增,致使細胞內外鈣濃度失去平衡,遂引起各器官的障礙,這也正是生病的原因,鈣攝取不足反而導致體內鈣泛濫,這种反常現象即叫做“鈣的奇論”。這种奇論便是動脈硬化、心肌梗塞、老年痴呆等种种疾病的肇因。

  人類有一個成熟期,也是骨骼的成熟期。人類的生長和骨骼的成熟,是一個動態變化的過程。開始于母體的子宮內,大約結束于生命的第三個十年。在此期間,由于遺傳、內源因素与環境因素,如營養和身體鍛煉的相互作用,形成骨骼并產生每個人不同的骨質高峰。這也是人類骨骼的成熟期,這個骨成熟期的骨質含量被稱為高峰骨質(也稱最高骨質),此時骨質達到最大含量。在此之前骨骼不斷發育生長,鈣鹽也不斷在生長部位積蓄;在此之后,骨就不斷地丟失,35歲以后人平均骨礦含量以1%的速度下降,到60~70歲,女性平均丟失全身骨量的35~50%,男性平均丟失30~36%。9~18歲是達到高峰骨質的關鍵時期,也就是說從生到18歲,骨骼處于快速生長和成型時期。研究報道,這一時期骨礦含量以每年約8.5%的速度增長,在第三個十年骨密度增加7%。

  大量的研究和觀察實踐證明人類在成熟期鈣總量是晚年骨質疏松的發生与否的決定性因素,尤其是婦女,其骨峰值高則相對地推遲或延緩骨質疏松的發生,絕經后骨量減少的程度也輕。人一生中的骨峰值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遺傳,但足夠量的鈣攝取,體育鍛煉及生活方式可以改變遺傳的作用,影響骨的生長和維持,改變隨年齡增長而增加的骨質疏松發生率。大量試驗已經證實,鈣攝取得越多,骨礦密度及骨鈣含量越高,隨年齡增長的骨礦丟失率也明顯減少,對因年齡因素發展成的骨質疏松症的治療效果也越好。另有不少臨床資料證明低鈣攝取与高血壓、骨丟失以及結腸癌等的發病率有關。

  鈣丟失的結果使得人到中老年,骨質疏松明顯了,身材變矮,腰彎背駝還特別容易骨折。缺鈣引起的細飽鈣代謝紊亂還會影響到神經組織。那些精神焦慮症,神經分裂症,老年痴呆症也与鈣的調節功能失常有密切關系。

  生命中鈣的丟失就是健康的丟失,壽命的丟失

  鈣在許多營養素中,其重要性首屈一指,它乃是維持生命不可或缺的角色,且無法用其他任何物質取代的。但是一般人卻有個錯誤的觀念,認為鈣攝入過多會產生結石或動脈硬化,事實上,結石和血管硬化也是缺鈣引起的,當人體鈣攝取不足時甲狀旁腺會如臨大敵,急忙由骨骼中提取,這就加大了鈣在血管中的流動和尿里的排泄,鈣容易沉積在腎臟等軟組織上產生結石和沉積在血管壁上產生硬化。人體由于腸壁本身的調節作用,在缺鈣時,腸壁會盡力吸收鈣但若攝取的鈣已夠多時腸壁便會有選擇地吸收身體所需要的分量,多于的部分則排泄出去。所以自口進入的鈣除了腸調節完全失常的人外,完全不必有攝取過多時的困擾。反而是鈣不足的時候,從牙齒及骨骼中溶出的鈣,會造成鈣的泛濫,嚴重危害人體。在過去由于未能充分理解這种特性,所以才造成很多對鈣的誤解。@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州眾議院議長西頓.蕭華有關重振曼哈頓下城及重新建設世界貿易中心舊址規劃的聲明
金融時報指朱鎔基在人大演說讓人失望
九一一事件受害人家屬控告蓋達組織被捕頭目
中國大陸東北黑土地流失嚴重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