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德國精神醫學雜誌專文支持台灣加入世衛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4月20日訊】(中央社記者劉明德柏林十九日專電)最新一期的德國「精神醫學雜誌」,刊登慕尼黑「烏班及福格醫學雜誌社」總編輯凱爾博士的專文,凱爾博士是以「台灣—被排除於世界衛生組織之外—的精神病照護」為題,強調台灣雖被排除於世界衛生組織之外,可是台灣經由自己的力量,克服種種困難,在衛生照護上,績效卓著,尤其對精神病之治療及防治更是突出。這也是凱爾博士為支持台灣加入世界衛生組織所特地撰寫的第五篇專文,以下是凱爾博士在台灣停留期間所做的專訪。

身兼國立陽明大學精神病學系系主任及台灣精神病協會理事長,同時也在台北榮民總醫院精神病科看診的蘇東平教授(譯音)指出,他醫院的病人中有百分之五十為精神分裂所苦,百分之二十五屬於雙重性格病症,百分之十五屬於抑鬱症,百分之十患有腦部器官性疾病。有些病患若不適合回到日常生活,則留在醫院長期看護,這種情形就如同德國的邦立醫院。醫院的一百零二張病床中分為住院三十天以內和三十天以上二種,前三十天費用的百分之十及第三十一天起費用的百分之二十由病人自已負擔。台灣全民健保的保費相當低廉,為月所得的百分之四點八,另外再加上部份負擔,德國則為百分十四點四。此外,不只子女可附加於父母的保險中,父母也可附加於在職子女的保險中。榮民總醫院更對榮民免收自費負擔部份。

一般而言,精神病患者多是由他的父母親照顧,反過來,要是父母親是精神病患者,則由其子女照顧,這種做法,基本上有助於精神病患回歸家庭生活,只有當病發時,才送到診療機構。這種回歸家庭的方式,提供病患住院前起碼的照顧。在台灣的精神病患者相對於西方社會為少,精神病學幾乎不受重視,在醫院中要找到精神科也很困難,多半在大學的教學醫院中才有精神科。急性精神病患的治療主要依靠藥物。假使主治醫師認為有需要的話,也開立處方使用,例如,以新藥SSRI來治療抑鬱症,並不會受到健保局或醫院費用管制單位的約束。在急症治療後也可接續進行為期三至六個月的部份住院治療。蘇東平的醫院有一百一十張病床供此使用。自付診療費用百分之十的部份期限為一百八十天,之後的一百八十天則需自付百分之二十。在這種慢性病階段以最新的方法(多半以團體方式)來進行精神治療。這與西方國家現代的醫療水準相若,可是這是在沒有得到世界衛生組織的任何協助下所達成的。接下來的階段則是回到日常生活,至於長期安置抗拒治療的病患非常少見,大部份是移到慢性病房,例如在家庭無法給予照顧的情形下,但也有移住老人院的情形。

傳統垂死的病患多半待在家裏,末期癌症病患也可選擇待在安寧病房中。例如位於花蓮的佛教慈濟醫院(八百張病床)為垂死者提供十八張完全安寧的床位,並可選擇佛教或基督教的安寧環境。(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