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灣清大新校區 發現具歷史價值文物

人氣: 37
【字號】    
   標籤: tags: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4月23日訊】據中央社新竹市二十三日報導,國立清華大學新校區目前正在進行遷葬整地工作,為顧及近一千二百餘座無主墓葬,清大委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教授李匡悌進行地表墓葬清理及遷移時的監測,並完整記錄及保留重要現象,在這個過程中,也保留其中部份墓碑、陪葬物及人骨,做為了解新竹地區人文發展軌跡的重要證物。

位於清大後方十六點七公頃的新校地,是清大規劃未來學校發展重要的校區,包括生物科技研究及科技法律所,都將設置於此。由於這片校區早在前清開發的時候,就被規劃成義塚區,也是舊稱雞蛋面的鄰近地區,從西元一七七七年到民國八十二年清大開始辦理校地徵收日截止,二百多年的時間,這個地區大約有六千多座墓葬,其中還包括少數新竹名人的墓塚。

清大進行土地徵收之後,多數的有主墓葬就陸續遷葬,目前只留下將近一千兩百多座的無主墓葬,清大為顧及這批無主墓葬具有地方開發過程的歷史意義,以及墓葬保留的重要文物,在無主墓葬遷葬的過程中,委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李匡悌教授進行地表墓葬清理及遷移的監測。

李匡悌教授今天說明監測結果時指出,這項監測重要墓葬搶救發掘的過程中,不但將重要墓葬的資料蒐集查核,並利用考古田野發掘的原則和方法進行處理,在發掘的過程中,也蒐集各種伴隨文化物質與生態的遺留。

目前研究的方向可分為三大類,一是墓碑的研究,目前蒐集的墓碑有四十件、墓耳十二件,其中墓碑可分為古體土墓、見光磚面牌碑,以及金形墓碑形式,另外還有日式柱狀墓葬形式,根據研究的研果,雞蛋面的墓葬形式反映了早期新竹地區一般層對待死者的方式,其中只有林汝梅、武信郎及修職郎是僅有的達官貴人。

另外,從碑文上的地望和堂號來看,五十件中有二十位墓主的祖籍屬於福建,只有三位是廣東,再與頭骨成長指數分析的結果,間接證實二、三百年前開始移墾新竹的,正是文獻上記錄的閩南人。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清理的過程中,在其中一座墓葬發現大批破碎的青花瓷,容器本身在堆積前就被擊碎,而且沒有任何規律性的散置在墓槨部份的上方,經學者遍尋明清時代埋葬風俗的研究資料,沒有找到類似現象的記載,最後透過處理殯葬業者及「土公仔」訪談,才發現在台灣北部、中部及金門地區見過似的埋葬風俗,至於典故,推測可能是要讓墓主帶去使用,至於為何擊碎,則說不出原因。

學者表示,這項研究計畫對於提供地區性發展沿革的社會教育材料而言,這些資料是彌足珍貴的。(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