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餐飲業者戴口罩消費者用公筷母匙為健康加分

後SARS系列報導─飲食衛生篇

人氣: 4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6月6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黃淑芳台北七日電)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疫情對台灣人民飲食生活的最大衝擊,莫過於餐飲業從業人員紛紛戴起口罩、加強店內消毒,自助餐一律加上防塵罩;消費者對於公筷母匙、中菜西吃的接受度也大幅提高。疫情平緩後,這樣的飲食衛生習慣若能長久維持,對於國人健康絕對有正面助益。

SARS疫情發生之前,愛好美食的台灣人對於飲食衛生的要求並不嚴謹,不管是路邊攤、小吃店,還是知名餐廳、飯店,廚房裡偶爾有工作人員戴著口罩料理食物,但幾乎沒有服務生是戴著口罩迎客、上菜。

多數店家認為服務生戴口罩不禮貌,而且可能被誤會為「有問題」,反而招致反效果;顧客也不在意服務人員一邊上菜,一邊口沬橫飛地招呼其他客人。這樣的狀況在SARS來襲後,立即扭轉。

以飛沬傳染為主要傳染途徑的SARS爆發後,民眾一度緊張到連電梯按鈕也不敢按,出門更是口罩不離身。餐飲業生意大幅下滑,選擇在家吃飯或以外帶取代在餐廳用餐的民眾愈來愈多,真的不得不外食時,也一定會採用公筷母匙、中菜西吃。

為了確保飲食衛生,衛生署在五月中旬要求全國餐飲從業人員佩戴口罩,自助餐業者也必須在配膳台加裝防塵設施,逾期未改善者由各縣市衛生局處以新台幣三萬元以上、十五萬元以下罰鍰。

事實上,台北市政府早在今年二月就修訂「台北市公共飲食場所衛生管理自治條例」,對飲食從業人員調理食品時的個人衛生行為多所規範。例如所有從業人員必須先通過衛生醫療機構健康檢查合格才能僱用;與食品直接接觸的從業人員不得蓄留指甲、塗抹指甲油、佩戴飾物,在必要場所需戴口罩等。

雖然規範早已具備,但衛生單位的抽查效果永遠比不上顧客現實的選擇,SARS疫情讓所有食品衛生規範迅速落實。

在衛生署祭出罰則前,台北市許多餐飲業從業人員早就戴起口罩,店內天天消毒,店門口安排專人為顧客量體溫,並提供酒精棉片或消毒洗手劑,確保每位入內消費的顧客健康無虞。麵包店每個剛出爐的麵包、糕餅也一一套上塑膠袋;許多大飯店更把風行一時的歐式自助餐改為套餐,減少食物與廣大顧客接觸的可能,讓客人吃得安心。 除了量體溫、戴口罩、食物餐檯加裝防塵罩,台北市政府也要求公共場所的廁所必須提供肥皂、洗手乳供顧客使用。衛生局官員還即興編了一段順口溜,提醒餐飲業者「工作人員戴口罩,食物具有防塵罩,廁所應有洗手皂」。衛生局更希望業者、消費者在防疫期間養成的良好飲食衛生習慣,在疫情緩和後仍能維持,為國人的健康加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