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保華:香港不是垂范台灣而是中國

林保華

標籤:

【大紀元7月25日訊】鄧小平在80年代中期提出“一國兩制”﹐本來是要用在台灣的。但是台灣民主步伐太快﹐“一國兩制”完全失去了吸引力﹐只能拿到香港來用了。由于香港的“國情”同台灣很不相同﹐所以實際上對台灣早就起不了垂范作用。試想想﹐八百人小圈子的特首選舉如何垂范台灣的總統普選﹖才三分之一到一半議席的立法會議員直接選舉﹐如何能垂范台灣全民選舉立法委員﹖倒是目前香港五十万民眾上街﹐要求普選特首和立法會議員﹐是台灣在垂范香港。

中國領導人對此心知肚明﹐一個落后制度要取代先進制度﹐除了征服沒有其它辦法。這种事件在中國歷史上太多了﹐所以江澤民知道“一國兩制”完全沒有吸引力的情況下﹐又找不出新的可以騙人的橋段﹐唯有在一九九六年企圖以武力恐嚇﹐不戰而屈人之兵。可惜現在是二十世紀末期和二十一世紀初期﹐江澤民要重演“揚州十日”等歷史事件是不大容易了。

因此目前香港為二十三條立法﹐不少人苦口婆心勸中共适可而止﹐以便“一國兩制”可以垂范台灣﹐恐怕是對牛彈琴。但是不是牛只不諳琴音﹐而是中共自己太了解“一國兩制”對台灣完全沒有吸引力﹐因此才覺得不妨在香港為二十三條立法。他們考慮的已經不是如何垂范台灣﹐而是保住香港不要被台灣所垂范而成為這個﹑那個基地而垂范中國大陸。

所以江澤民在強迫香港立法時﹐他考慮的是立法后對中共一党專政的統治有利﹐對保住江澤民家族的財產有利﹐對江澤民免被法輪功清算有利。台灣的“解放”比起這些都已經居于次要地位﹔台灣對中共的价值﹐只是借它煽動民族主義情緒來加強“凝聚力”而已。所以雖然董建華表現差勁﹐大丟“一國兩制”的臉﹐胡錦濤還是要為他撐腰﹐胡說“一國兩制”在香港如何成功。因為對胡錦濤來說﹐台灣也是次要的問題﹐如何把江澤民手中的權力全部拿過來才是最重要的事情。所以台灣內部在為公投折騰的時候﹐中國的反應相當低調﹐因為無暇顧及。

總之﹐台灣的民主自由垂范香港﹐所以胡錦濤必須挺住董建華避免倒台而對中國大陸有垂范作用。

──原載《新世紀》(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香港股市下挫108.15點收9900.56點
因恐尹布都襲港國泰航空取消或調整多班航機
香港在SARS疫後首次舉辦龐大家庭禮品展
颱風尹布都午夜最接近香港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