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報指中國在東北亞扮演角色越來越大

標籤:

【大紀元7月31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張聲肇紐約三十一日專電)中共不斷增加飛彈庫存量對付台灣,另一方面則對「核訛詐」的北韓施壓,期望穩定朝鮮半島局勢,中國在東北亞所扮演的角色越來越大。

華爾街日報今天在頭版要聞欄引述美國國防部的年度報告說,中國不但增加飛彈的數量,還提高軍事預算,準備為台灣問題「最後攤牌」。報導未說明攤牌對象是誰。

該報同時在頭版「今日內容重點」欄介紹第十四頁有關中國與北韓關係的報導,說中國與南韓的經貿關係日益密切之際,中國發現共產的北韓對它是個越來越大的負擔與負債,南韓反而成為它們的資產。

該報導以「北韓是中國背上的芒刺」為題,說平壤對北京是負債,北京(對北韓)的態度已從過去「歃血盟友」大為改變,如今認為平壤政權不勝其煩,甚至開始計算金正日政權何時垮台,統一後的朝鮮半島是否親中。

報導說,北韓對韓戰的描述不提中共為它死傷七十萬人已夠令人心寒,最近的動向更讓雙方日益齟齬,北京已把經濟殘破又愛耍「核武訛詐」術的北韓當作一項負擔,也當作「不穩定的來源」。

同時,中國和過去的敵人南韓的政治和經濟關係則越來越親密,華爾街日報說中韓關係成為亞洲各組雙邊關係當中,「衝突最少」的一組。

報導表示,因為東北亞的政治與經濟版圖產生了如此巨大的變化,北韓的核武計畫搖撼地區穩定,讓中國有了一個新的舞台,使它可以扮演「中心」的角色。

北韓每年為了養活兩千兩百萬人口所需進口的五穀雜糧,一半靠中國,北韓所需的燃料石油,三分之一靠中國提供,根據學界的觀察,這些活命物資,中國幾乎是免費提供的。

北韓如此依賴中國,卻又抗拒北京勸它經濟改革,難怪北京產生「捐助倦怠症」,雙方關係江河日下。中國的國營媒體曾經報導,金正日演說時還自詡自己有本事不用向改革讓步,照樣能夠「詐取」中國的援助,說這是「靠淚水博取國際同情」的策略。報導說,北京如果切斷它對北韓的食物、肥料和燃料援助,可能會加速北韓政權的崩潰,目前北京還不願意這麼做,不過北京的決策圈已在辯論金正日政權還能存在多久?在漢城主導下統一的韓國是不是傾向親中國?

相關新聞
無錫工廠遭雷擊 四死四重傷
中國大陸規定六種民事行政事項可請法律援助
美國防部:北京已有可靠軍事方案對付台灣
大陸影星張鐵林告歌手周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