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單眼相機 學攝影最佳拍檔

人氣 2
標籤:

【大紀元7月5日訊】自由時報記者羅斌文◎報導、攝影

 傳統單眼相機改款的速度,雖因數位相機的競爭而慢下來,但是傳統單眼相機目前仍是攝影初學者的首選,也還有繼續進步的空間;如果1萬元只能買到300萬畫素消費級數位相機,隨手拍拍生活照還不錯,但想要進階學攝影就有段距離了,傳統單眼相機硬是這點就勝過數位相機。

Canon EOS300v

適合女性初學者

目前最新的入門級傳統單眼相機強調輕量化、好攜帶、操作簡單,當然最好兼具搶眼的外表;Canon EOS300v可以說是入門級的選擇,EOS300v雖然是300系列的後繼機種,但卻是徹頭徹尾的大改款,以銀色為主,加深的握把讓輕量化後的機身反而更好握持,機頂閃燈加高設計,同時兼具防紅眼和輔助對焦功能,接環改為金屬製,內建視度調整,還有大型機背LCD訊息顯示幕含夜光照明,讓攝影者能無時無刻掌握拍攝狀況。

  用1萬元不但可以買一部Canon的EOS300v,不論自動曝光、手動曝光、重複曝光、交換鏡頭等,使用者玩個幾年絕對夠本,喜歡的照片可以放大到數十吋當壁畫欣賞;因此對預算有限的攝影初學者來說,傳統單眼相機仍是學習攝影的最佳途徑。

 EOS300v採七點對焦(水平五點,上、下兩點,並新增合焦紅點對應顯示)、35區評價測光,可以每秒連拍2.5張,適合女性初學者、視力不佳者或有意升級其他EOS系列SLR者;鏡頭搭配建議Canon EF28-105mmf/3.5-4.5USMII(約9,000元),受限於預算者可考慮新款較便宜的Canon EF28-105mmf/4-5.6USM,定焦鏡頭可考慮價格約3,000元的Canon EF50mmf/1.8。

Minolta Dynax5

新手試拍最合味

 其次為美樂達Minolta的Dynax5傳統單眼相機,只有335公克重的體積拿起來非常輕盈,基本操作非常符合第一次購買相機的新手,因為有全自動P模式、人像、風景、近拍、運動、夜間人像模式等,還有底片裝載時的機背鎖防止誤開,對初學者來說相當實用且能有效避免失誤;Dynax5傳統單眼相機具七點對焦與頂級機同樣的14區蜂巢式測光、4000分之1秒快門並支援高速閃燈同步,重點測光(畫面的3%)且連拍最快每秒3張;進階性能包括眼睛啟動自動對焦、支援ADI閃燈曝光、可遙控有重複曝光及包圍曝光等。

 操作手感的優點包括七點對焦為中央十字感應器,加上六點圍繞在周圍,選擇時是順時針或逆時針轉時很方便;對焦點有紅色疊影超越入門相機、獨立景深預觀鈕對風景攝影很有用,14項的自選功能可以預留片頭、或關閉AF輔助燈等,雖然沒有反光鏡預鎖的功能,外觀也非最新潮設計,但是Dynax5可以說是一部可以經得起時間考驗的相機,加上比起同級相機還便宜約3,000元,省下的預算可選購原廠的24-105mm標準變焦鏡,廣角讓拍攝風景更方便,這樣的焦段已經足敷絕大部分的拍攝所需。

 美樂達Dynax5可以說是極優C/P值的傳統單眼相機,整體性能為業餘等級的單眼相機,但價位卻僅有入門等級。

Pentax MZ-6

理性新手實用選擇

 至於賓得士Pentax的新傳統單眼相機MZ-6,是MZ-7的後繼機種,搭配定光圈鏡頭Pentax FA28-70mmf/4AL,以相同的售價可以晉級到1/4000秒的快門、11項自選功能,搭配原廠閃燈AF360FGZ可作無線遙控閃燈,還有3分之1級包圍曝光、預觀景深、遙控快門線、視度調整等,提早體驗業餘傳統單眼機種的性能。

 MZ-6搭配罕見的定光圈平價標準鏡頭PentaxFA28-70mmf/4AL,適合以實用為優先考慮的理性新手,也有相當不錯的價格、功能比。

Nikon F75

技術改進業餘等級

 尼康Nikon今年發售的新款入門級單眼相機F75,設計走的輕巧的路線,重量只385公克,握起來相當輕鬆;F75可以說是F60的接班人,兩者最大的不同是F75採用了新的3D25分割矩陣測光系統以及更精良的追蹤對焦功能、包圍曝光機能,並賦予F75擁有「點測光」的能力,所以說F75不但是入門級單眼相機,加上這些技術上的改進,也可以擠進「業餘級」單眼機身的等級。

 F75的最高速快門仍維持2000分之1秒、閃光燈同步則為90分之1秒,另外為了體貼初學者的使用,除了一般的P模式之外,還有人像模式、風景模式、近攝模式、運動模式及夜間人像模式;還可以購買附有快門鈕的電池盒MB-18,除了延長相機的使用時間外,還方便做直幅攝影用,這個設計要比F80用的電池盒MB-16還好,因為MB-16售價比MB-18貴,而且沒有快門鈕的設計。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要看摩天樓芝加哥首選之地
紐約帝國大廈       不朽的魅力
防範個人資料滿天飛
珠光鳳蝶夢幻身影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