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專家黃全愈:哈佛為何拒收「高考狀元」

標籤:

【大紀元9月19日訊】哈佛大學每年都拒絕不少「高考狀元」,如1996年把165個SAT滿分的「高考狀元」拒之門外,理由是什麽,就是對隱藏在分數後面的綜合素質不滿意。

  據青年時訊9月18日報導﹐像哈佛、普林斯頓這種絕對頂尖級的學校,都公開宣稱SAT、SARⅡ和學校的平時成績非常重要,但還要看申請者的綜合素質。我在研究中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越是高水準的學校,越重視學生的綜合素質。

  哈佛招生院院長在給潛在的申請者寫信時寫道:「毫無疑問,要進入哈佛這樣的大學,競爭是非常激烈的。既沒有人打保票,也沒有什麽神奇的錄取公式。其他的因素,如個人的特長、參與社區的活動、課外活動也很重要。」普林斯頓招生院院長寫道:「我們把每個申請者都當作特殊的個案來審視,他具體的綜合起來的能力和成就。」檔次低一些的大學,對綜合素質的要求就會簡單一些。

  綜合素質聽起來挺虛的,但又實實在在地表現出來你是一個什麽樣的人。有些美國大學也把這些較虛的綜合素質進行適當的量化,把它們變成可比較的指數。

  美國的高中生能否獲得畢業證書,除了學分、成績等要求外,還要無償地為社會服務數十個小時。美國是一個崇尚個人主義的國家,但美國社會又特別重視個人為社區作出的無償的貢獻。社會上有很多組織和基金會為申請大學的高中生提供各種各樣在社區服務上有突出貢獻的獎學金。

  有些高中生的學業並不突出,但因為「學雷鋒」突出而被大學錄取了。比如,有的學生每年的暑假都要到非洲或南美洲一些不發達國家去為窮人蓋房子,終年不渝,終於感動「上帝」。

  普林斯頓大學曾經錄取了一個推銷了大量童子軍餅幹的女學生。童子軍們在超市門口或挨家挨戶地向人們推銷餅幹,這很常見。在超市門口攔住來去匆匆的人們兜售餅幹,十次難有一次成功。挨家挨戶地向人們推銷餅幹,也挺難為孩子的,臉皮薄的,話還沒說,就先鬧個大紅臉。看孩子太為難,我有時也慷慨解囊。

  但就有那麽一個孩子異想天開地闖到某大公司,點名要見CEO。見到CEO,孩子拿出幾盒餅幹,開始向不苟言笑的C EO兜售,從餅幹怎麽美味,講到賣餅幹的錢將怎樣幫助貧困孩子,再講到該公司做了這件善事將在社區造成怎樣的影響……孩子的膽略和智慧終於打動了CEO,CEO大筆一揮訂購了童子軍的餅幹,數量大得讓孩子目瞪口呆,好半天回不過神來。孩子的膽略和智慧還打動了普林斯頓大學。他們看中的是這個敢想能做、與眾不同的學生表現出來的潛在的領導素質。

  「尋找未來的領導人才」,幾乎是美國每一所大學都在積極倡導追求的東西。學校學生會的領導,各種學生俱樂部的頭頭,各個學生活動的組織者,都是大學捕獵的對象。然而表現領導素質並不一定要擔當什麽職務,社會這個大課堂是青少年充分表現的舞臺。這就是為什麽一個推銷餅幹的孩子,甚至比一個學生會主席更讓大學招生辦動心的原因。

  許多中國的小留學生到美國來,對高中生用大量時間參加社區活動感到很吃驚。他們原以為到了個人主義至上的美國,根本就不會有什麽公益活動。誰知那些平素對學習最不感興趣的美國孩子,在一些公益活動中卻能看到他們的身影。我認識一個來美國讀高三的中國孩子,他說,真不敢相信他的美國同學到外面做好事,象到社區裏為窮人、殘疾人服務,為窮人建房子,到老人院陪老人聊天,帶窮人的孩子上公園,當幼兒園的阿姨啦等等﹐從來不用學校組織,都是自願的。

  用什麽樣的評價體系來評價人才,怎樣評價人才,怎樣選拔人才,都直接影響到教育的基本目的——培養什麽樣的人才。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高考“女狀元”北大新生選美惹爭議
香港大學聯招公布結果一萬二千人獲錄取
台灣高普考第二試 預估錄取率百分之四點四九
非清華不上 考生802分也复讀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