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港府忽視人和文物而痛心的女人(下)

人氣 4
標籤:

【大紀元9月24日訊】大紀元記者吳雪兒香港報導/


勉!愛鄉土活出意思

黃惠琼希望市民關心香港本土社區文化,她認為工作室一天還存在著,她就可以用嘴巴讓人們明白要珍惜社區文化。她說:「要愛護香港這塊土地,要有歸屬感,要有鄉土情;我們在香港長大,即使現在遇到很多困難,也不要有怨氣,要積極面對……我們可能是在生活物質上缺乏了一點,但我們並不慘」。

黃惠琼認為,堅持自己的理想是出於對鄉土的「愛」。她在大澳長大,對這裏有強烈的歸屬感,她熱R大澳的自然環境、人及空間,再把這份鄉土情懷延伸讓他人一起分享。「我想生活是需要這樣,我們不是只需要賺多少錢,吃多少碗飯,我們要生活得開心、有意思」。

退潮時,岸邊一個又一個的小洞伸出火紅色的蟹螯(鉗),原來是招潮蟹,還有白色螯的呢。雄性有一大一小螯,雌性則有一雙小螯。(攝影:香港大紀元記者)

番鬼荔技、番石榴、芒果、柚子……還有冬瓜、豆角、菜心……(攝影:香港大紀元記者)

很多人喜歡「大澳文化工作室」,指工作室很nice(意即好、有趣和令人愉快),很有「生命」和親切感,像回到自己以前的家一樣。黃惠琼聽到這些遊客的心聲特別開心,她認為這是人與人之間的一種溝通,工作室沒有模擬的東西,每一件文物的背後都包含了大澳的經歷。

(口徙)(廣東話,意即浪費)!民間珍品變雜貨

黃惠琼說:「若真正要推動本土文化及社區特色,就要政府協助由民間做,因為政府有很多事情要辦,所以不能依賴政府。」雖然有朋友不認同民間博物館的必要性,認為政府開辦的博物館設備完善,可以更好地保存文物,但黃惠琼不同意這樣的看法,因為政府博物館是一個大的「雜貨攤」,有一些展覽品被送到博物館後,並不一定會展出,它們的命運可能是留在政府的貨倉裏「永不見天日」。


大澳曾經有居民捐贈了一間中藥店內的五百多件文物到沙田博物館,博物館更答應把中藥店整間修葺後重現區內,但這項承諾並沒有兌現,幾百多件文物中只有數件在政府博物館內展覽,其餘被遺棄在貨倉裏。市民一旦把珍藏文物捐贈給政府後,即使不獲展覽也不能討回。

人!歷史和發展核心

當每一個社區都能展現自己的特色和區內人與人之間緊密接觸的親切感,而非一座座冰冷的高樓大,那麼香港作為一個國際都會,其旅遊價值就會提高。黃惠琼認為,把歷史遺址的景物搬到另外一個地方展覽,便失去了歷史的價值,因為除了遺址本身記載了歷史之外,遺址周圍的建築物和生活的人都是活的歷史,抹去這些賦予遺址生命力的因素,一旦將之拆遷,便等於為那段歷史劃上句號。



黃惠琼又指出,香港特區政府從來沒有強調「人」的因素,其實人是一個很重要的文化;現在全球都在講有關可持續性發展的核心就是「人」,要加深人們對香港的認識,就要透過民間的活動和各具特色的小社區。

黃惠琼說,小社區人情味濃,是讓人想再次回到那個地方的很大原因。另外,這些社區的歷史也組成了香港的歷史。她更希望「每一個小社區都有專書寫關於這一區的特色,這可以顯出香港是多麼地有文化!甚至每一項社區內的活動如大澳「曬鹽」就有一本書專門介紹,那時候香港就真正有國際地位了」。


黃惠瓊認為,在現階段要寄望政府去支持民辦博物館是不設實際;因為政府認為有兩間博物館(香港文化博物館和香港歷史博物館)「已經做了好多事」,所以沒有資源再資助民辦的博物館。記者問黃惠琼是否滿意這兩間博物館,她說,有人批評過政府的博物館是一件硬件,沒有生命,如戰時防空洞把這些洞拆掉後再重新在博物館內建造,已經失去其意義,政府應該是保留遺址,讓人參觀。

黃惠琼說:「我們需要的居住環境是不是齊整四方一塊塊的建築物,還是需要有人創造及經歷了的歷史,讓我們乃至下一代分享,如九龍城寨現在已經全部拆掉,所遺留下的一些歷史文物展示於一個公園裏,意義不大。如果當初政府讓九龍城寨的居民繼續在那裡居住,改善他們的(居住)環境和設施,外國人也會好奇去看這個社區和它的歷史。」


你喜歡到這麼人工化的水道遊覽嗎?(規劃署《重整大澳發展研究》設計圖)

情!溝通關心減戾氣

近幾年香港經濟低迷,自殺率也增加,黃惠琼認為,社區內人情味濃時,因人生失意而自殺的行為也會減少。因此,她不喜歡大集團連鎖式超級市場,而喜歡到街市去買菜。她每到外地走走,都會到那裏的街市看看,因為從街市可以看到當地人的文化、生活;街市的氣氛也很親切,利於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彼此互相關心。

這也是為甚麼有時候就是這份歸屬感,讓人們覺得有安全感。正如黃惠琼所說生活要有樂趣,沒有了生活樂趣就容易引起自殺事件。當社會不重視「人」的時候,很多問題就會出現,譬如很多時政府要清拆一些舊社區時,居民都會群起反抗,通常都會出現暴力、哭鬧的場面,如果有關部門事前能夠與居民溝通,理解到居民的需要,讓居民參與並適當地安排,其實不愉快的場面是可以避免的。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國際龍舟邀請賽「扮嘢大賽」乳癌康復者奪冠
反送中5周年|十年預言?港人守護民權的血淚一章
港控煙|吸煙與健康委員會倡主動提供戒煙服務
譚蕙芸澳門講座取消 澳門傳協:被指危害公安拒入境(更新)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