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時事家評達賴喇嘛西藏自治理念

人氣 3
標籤:

【大紀元9月6日訊】西藏流亡精神領袖達賴喇嘛表示,如果中國對他返回西藏不附加任何先決條件,那麼,他願意返回西藏。在美國的分析人士認為,達賴喇嘛尋求的西藏自治是相當於香港那樣的一國兩制,北京難以接受。不過,達賴喇嘛的訪美計劃以及其它國際間文化宗教活動,可能有助於增加和北京的談判籌碼。

達賴喇嘛星期四開始對美國進行為期3個星期的訪問,啟程前一天他在位於印度北部的達蘭薩拉接受了英國《衛報》的獨家採訪。達賴喇嘛在採訪時表示,如果中國在沒有任何先決條件的情況下允許他返回西藏,那麼,他願意返回。英國《衛報》援引達賴喇嘛的話說,他希望能前往西藏,親眼看一看久別的故土,並且努力緩解局勢。

*達賴不尋求西藏獨立*

達賴喇嘛9月4號開始對美國進行為期3個星期的訪問。中國政府一直就達賴喇嘛的訪美計劃提出抗議,中國外交部星期四再次表示美國應該恪守有關承認西藏是中國一部分的承諾,不要支持“西藏獨立”。對於西藏是否獨立的問題,達賴喇嘛近年來明確表示,他尋求的是“西藏自治”,而不是“西藏獨立”。

總部設在華盛頓的“國際聲援西藏運動”的時事分析員仁青塔希說,達賴喇嘛尋求的“西藏自治”包括目前在中國境內的所有藏族居住區,而不僅限於今天的西藏自治區。他說:“達賴喇嘛和所有的藏人認為,西藏就是整個藏區,就是除了現在的西藏自治區以外,還有青海省,還有四川的兩個藏族自治州, 甘肅的一個藏族自治州和一個自治縣,雲南還有一個自治州,他們認為,全部合起來,才是真正的西藏。”

仁青塔希說,因為所有藏區合在一起,才最有利於保護西藏歷史和文化,最有利於西藏整個民族,但是這也意味著自治區地域和人口的擴大,所以北京無法接受。

*北京希望保持現有自治*

在美國的時事評論員、多維新聞網創辦人何頻認為,達賴喇嘛尋求的自治,是類似香港那樣的“一國兩制”,而北京希望保持現有的自治,也就是目前在中央管轄之下的西藏自治區,北京希望保持現狀,這是達賴喇嘛所說的他不願意接受的“先決條件”。另外,何頻說達賴喇嘛心目中的“自治”也包括確保他本人能留在西藏,能在西藏居住,而不是像以往北京政府所說的讓他住在北京。何頻說:“但是達賴喇嘛也有附加條件,就是說西藏要能真正地自治,他能夠居住到西藏去,這在某種意義上說就相當於北京所認為的‘西藏獨立’,因為名義上可能是解放軍還駐紮在西藏,由北京來管理,但是真正的西藏管制權就會落到達賴喇嘛手中,北京會失去對西藏的控制力。”

達賴喇嘛曾經表示,他如果有一天返回西藏,將不會從事政治活動,而是要專注於宗教文化的傳播。不過,何頻說,即使這樣,目前西藏地區的藏族領導人也不願意達賴喇嘛返回西藏,因為他們很清楚達賴喇嘛的宗教威望可能賦予他比政治權力更大的影響力。他說:“所謂的一批西藏政府的領導人,他們雖然也是藏族,但是他們的利益和達賴喇嘛有很大的衝突,因為他們在藏民心目中間的地位遠遠不及達賴喇嘛,如果達賴喇嘛回去以後,合法性、正統性就都會回到達賴喇嘛身上。”

*雙方關係有緩和跡象*

近一年來,北京政府和達賴喇嘛的關係出現緩和跡象,達賴喇嘛的特使兩次訪問北京,和政府官員舉行會談,那麼,達賴喇嘛這次訪美計劃會不會為政治解決西藏問題增加變數呢?時事評論員何頻認為不會,因為達賴喇嘛身為諾貝爾和平獎得主,他可以利用自己在國際間的威望增加同北京談判的籌碼:“北京為什麼在很大程度上要重視和達賴喇嘛的交往呢,就是因為達賴喇嘛在國際上有非常深遠的影響力,沒有任何一個中國人像達賴喇嘛那樣受到西方民間、社會、知識分子和媒體那麼密切的關注,他在西方的影響力恰恰是他和北京能夠走向談判桌的一個根本原因。政治往往不是強者和弱者的遊戲,而是強者與強者的遊戲。”

回顧歷史,1959年達賴喇嘛在反抗中國統治的起義失敗後逃離西藏,在印度達蘭薩拉建立西藏流亡政府,開始了長達40多年的流亡生涯。

在華盛頓的民間組織“國際聲援西藏運動”的仁青塔希說,西藏人民確實可以說每天都在盼望達賴喇嘛回去,但是西藏人民對中國政府將如何對待達賴喇嘛又抱著懷疑的態度:“達賴喇嘛方面來說,他總是想訪問西藏,我作為一個藏人,我也了解在西藏的藏人的心情,西藏人民確實可以說是日日盼望達賴喇嘛回去,但是他回去以後,中國政府又會對他做什麼呢, 對這一點,西藏人民又抱著懷疑的態度。”

仁青塔希說,當初1956年、57年的時候,西藏有不少喇嘛被帶到內地說是去開會,結果這些喇嘛都沒能返回西藏,據說有的死在了獄中,有的至今下落不明,所以,基於歷史原因,西藏人民既盼望達賴喇嘛回去,也害怕他回去後的命運。仁青塔希說,從這個意義上講,西藏人民更願意北京政府能對達賴喇嘛的未來安排有所表態,有所承諾。

相關新聞
恰扎活佛被拒返回扎什倫布寺
達賴:尚未與北京談判  希三年內談出結果
2003年8月26日 簡要新聞
達賴將訪美二十天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