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觀鴻:院士原來不讀書?

——對三峽庫區淤積問題答疑的質疑

黃觀鴻

人氣 9
標籤:

【大紀元1月19日訊】院士原來不讀書?不會吧。當今的院士,相當於從前的翰林、內閣大學士,人家學富五車,才高八斗,不可能不讀書吧?再說,現在信息爆炸,所說的「書」怕是雜書、閒書、非專業書吧?這隔行如隔山,工程院士當然不一定非讀解剖學書刊了。還有,是哪位院士不讀書?應該指名道姓,別一竿子打翻一船人。讀者問得有理,敬請讀完本文,便知哪位院士「不讀」的是甚麼「書」了。

2003年七月三峽大壩二期工程完工蓄水後,中國青年報記者盧躍剛,就社會各界人士高度關注的一些擔憂和質疑,走訪了三峽工程權威專家潘家錚院士。記者與潘院士的問與答,已被國內外許多媒體轉載刊登[1]。文章署名作者是兩位:本報記者盧躍剛及中國科學院、工程院院士潘家錚,可見是經過潘家錚院士審閱後,慎重地向全國及被其接軌的全球發佈的。問答共五個,事關:1壩體質量,2預算變化,3庫區水位,4上游淤積,5防洪庫容。

筆者已於數日前[2],就潘家錚院士對記者的問題3(庫區水位)的回答,提出了質疑。本文將就潘家錚院士對記者的問題4(上游淤積)的回答,與潘家錚院士商榷。

以下先轉載對問題4(上游淤積)的問與答之原文於(1),也許某些讀者願意跳過去,先看(2)黃萬里教授生前確有多篇負責的論文發表;(3)已故黃萬里教授與現任院士潘家錚的「共同研討」及(4)院士原來不讀書?

(1)問題4的問與答之原文

記者:三峽泥沙淤積問題一直是公眾關注的一個大問題。由於長江上游環境破壞嚴重,雖然1998年大洪水後,上游各省退耕還林有所改善,但是長江即使在枯水季節也經常是「黃河」。您告訴我:「三峽庫容393億立方米,每年進入庫區的泥沙5.3億噸,卵石500萬噸,99%以上是懸移質泥沙。三峽是個河道性水庫,河道很窄,可以『蓄清排渾』。開始的時候,肯定泥沙入庫多,出庫少,80至100年後將會沖淤平衡,有效庫容至少90%。從這個角度看,三峽水庫是長存的。」
    
與此相反的觀點是:一、每年5至6億噸的泥沙,不到100年,將會淤掉210億的防洪庫容;更有甚者,10年前,我採訪黃萬里先生,他以多年的研究斷言,三峽淤積的危害不是泥沙,而是礫卵石。他說,長江上游影響河床演變關鍵的造床質是礫卵石,修壩後,原來年年排出夔門的礫卵石將排不出去,可能10年內就堵塞重慶港,並向上游逐年延伸,汛期淹沒江津、合川一帶。黃萬里先生1953年任清華大學水利系教授,2001年8月以90高齡去世。他在1957年說,對於「造床質為泥沙」的黃河萬不可在三門峽築壩,不到兩年,所有他預警的災難——潼關淤積、西安水患、移民災難等全部兌現,而且貽患至今。
    
我的問題是:以上兩種觀點涉及到了三峽水庫運行後一系列重大問題,而且在社會上影響很大,從純科學的角度看,反對派關於泥沙不到100年會淤滿三峽水庫的論斷有道理嗎?黃萬里先生的預警是否杞人憂天?
    
潘家錚:長江每年三峽的泥沙,平均為5.3億噸,絕大多數是懸移質,推移質(礫卵石)僅數百萬噸,這是經過幾十年的實測資料得到的結論,由此通過大量的分析、試驗、驗證,得出「三峽水庫採取蓄清排渾的調度方式,絕大部分有效庫容可以長期保存」的結論,這都是建立在科學基礎上的,是泥沙專家組一致同意的結論。
    
我不知道「三峽淤積的危害不是泥沙而是礫卵石」、「10年就堵塞重慶港」、「汛期淹沒江津、合川一帶」這些結論有什麼觀測資料、計算或試驗成果為依據,在哪一篇負責的論文中發表過?如果有,希望能拿出來共同研討。如果沒有,只是個別的猜想、顧慮、見解……我們就很難進行有意義的對話。
    
黃萬里先生早年反對三門峽建壩方案,他的正確意見未得到重視,後來還在政治上受到迫害,值得人們尊敬。但這並不意味著他說的就必然是真理。三門峽和三峽的情況完全不同,而且在三門峽工程以後,時間已過去近40年,泥沙科學和工程技術有了巨大的進展。黃先生是位水文專家,並不是河流動力學和泥沙運動規律研究方面的專家。在泥沙問題上,我認為我們更應尊重真正的泥沙科學的權威和專家的意見。他們正是在總結了三門峽的教訓後,辛勤工作,不斷開拓創新,使我們的泥沙科學取得了巨大發展,處於國際領先位置,而且成功地解決了一系列實際工程問題,包括三峽工程建設。對此仍有疑慮的同志最好到有關部門查閱一下「汗牛充棟」的計算、試驗、研究成果,再提出問題為好。

(2)黃萬里教授生前確有多篇負責的論文發表

潘家錚院士說:「我不知道『三峽淤積的危害不是泥沙而是礫卵石』、『10年就堵塞重慶港』、『汛期淹沒江津、合川一帶』這些結論有什麼觀測資料、計算或試驗成果為依據,在哪一篇負責的論文中發表過?如果有,希望能拿出來共同研討。如果沒有,只是個別的猜想、顧慮、見解……我們就很難進行有意義的對話。」

筆者鄭重地向潘家錚院士指出,黃萬里教授的那些結論是有觀測資料和分析計算為依據的,並在他的多篇負責的論文中發表過[3][4][5][6],其中的一篇「關於長江三峽礫卵石輸移量的討論」[3],十年前就刊登在中國的《水利發電學報》上,1993年第三期(總42期),自第107頁至115頁,論文近萬字,含算式8個,數據表格3個,圖4張。

開宗明義,黃萬里教授在這篇論文[3]的開頭寫道:「本文用演繹法逐步分析長江宜昌以上河床演變的問題,以論證三峽高壩如卵礫量未弄清則斷不可修。這是攔河壩可行性的首要問題:工程環境。其他四個問題是經濟、技術、社會和軍事,容另文討論。」

黃萬里教授在這篇論文[3]中,引用了大量觀測資料,進行了大量的計算,從不同的角度,推算出長江干流宜昌站的卵石多年平均年輸移量分別是0.87億噸、0.92億噸或1.21億噸三種相當接近的關鍵數據結果。椐此,黃萬里教授在這篇論文[3]的結尾寫道:「單論卵石年輸移量平均取一億噸不為多,況且還有修壩後庫尾懸移泥沙的淤積。再考慮到十年一遇、百年一遇的 來石來沙,則其量將成倍加大,無法及時淘挖。在高壩建成、水庫蓄水後,庫內水深流緩,帶動不了卵石泥沙流。當汛期全部卵石和部分泥沙將沉積在庫尾壅水末端的重慶港,阻礙航道。逐年的沙石沉積將向上游漫延,抬高江津、河川等的河水位,使那裡氾濫頻繁…。考慮到大壩的造價和損失的嚴重,卵石問題如未弄清這壩是斷不可修的」。

(3)已故黃萬里教授與現任院士潘家錚的共同研討

死者與活人共同研討?聽起來怪嚇人的。豈不知這正是潘家錚院士的提議。在這裡人們不禁要問潘家錚院士,你有沒有在黃萬里教授活著的時候登門請教過他的根據,他有什麼觀測資料、計算或試驗成果為依據,有沒有論文要發表?現在他辭世了,你卻跟他要數據、要資料、要論文,還「希望能拿出來共同研討」!

幸好黃萬里教授留下了他的論文,可以「附體」活人,滿足潘家錚院士「希望能拿出來共同研討」的提議。以下便是這種共同研討的問答,「潘問」代表基於本文(2)中潘家錚院士答問論點的提問,「黃答」代表已故黃萬里教授基於他在《水利發電學報》論文[3],對「潘問」的回答。無論「潘問」還是「黃答」,都分別嚴格按照本文(2)中現任院士潘家錚,及論文[3]中已故黃萬里教授的原文原義。望讀者督查,仰人神同鑒。

潘問:我不知道黃萬里教授在哪一篇負責的論文中,發表過對「三峽淤積的危害不是泥沙而是礫卵石」、「10年就堵塞重慶港」、「汛期淹沒江津、合川一帶」這些結論?

黃答:首先,「10年就堵塞重慶港」,斷章取義。記者提問的原文是「可能10年內就堵塞重慶港」。須知我應用的是總體統計法,屬於統計學概率論,不是確定論的力學分析法。斷掉「可能」二字,相去天壤雲泥。更改他人論點,亦非負責的態度。

我在《水利發電學報》1993年第三期上的論文,「關於長江三峽礫卵石輸移量的討論」[3]中,寫到:「這個通過宜昌的多年平均長江卵石年輸移量1億噸並非年年均勻滾動著的,比它大的出現機遇是50%。若論十年一遇、百年一遇的輸移量將成倍增加,且可以在某年汛期一兩次暴洪下出現,沉積在庫尾,堵塞重慶港。」這就是我負責的論文中的負責的論點。

潘問:長江每年三峽的泥沙,平均為5.3億噸,絕大多數是懸移質,推移質(礫卵石)僅數百萬噸,這是經過幾十年的實測資料得到的結論,由此通過大量的分析、試驗、驗證,得出「三峽水庫採取蓄清排渾的調度方式,絕大部分有效庫容可以長期保存」的結論,這都是建立在科學基礎上的,是泥沙專家組一致同意的結論。

黃答:1992年三峽工程審查委員會提供的長江干流宜昌站的年卵石推移量(75.8萬噸),反而小於都江堰工程處提供的長江上游支流岷江的都江堰的年卵石推移量(200萬噸),宜昌長江流域綜合金沙江和四大流域,集水面積達一百萬平方公里之鉅,比岷江在都江堰的約大50倍,今其綜合的卵石輸移量卻反而小,似乎很難理解。都江堰以上岷江流域的卵石移動,因為那裡的水淺,汛期只有3至4米深,尚能在目睹下測到。…而長江在重慶和宜昌水深達30至40米以上,汛期卵石移動實際上無法測到,所謂…75.8萬噸都是中小水時所測的江底表層的卵石所推演出來的,完全不可靠」。
十一年後的今天,院士您又把長江干流宜昌站的年卵石推移量75.8萬噸改為「推移質(礫卵石)僅數百萬噸」,不知這「建立在科學基礎上的」,「泥沙專家組一致同意的」,「經過幾十年的實測資料得到的結論」:「數百萬噸」,是200萬噸呢,還是900萬噸?要知道長江上游支流岷江的都江堰的年卵石推移量是200萬噸,宜昌長江流域綜合金沙江和四大流域集水面積比岷江在都江堰的約大50倍,今其綜合的卵石輸移量雖被院士您改為相同(200萬噸)或最多才大三倍半(900萬噸),仍然難以理解。

潘問:我不知道「三峽淤積的危害不是泥沙而是礫卵石」的結論有什麼觀測資料、計算或試驗成果為依據。

黃答:十年前我的論文「關於長江三峽礫卵石輸移量的討論」[3],正好回答了您今天的問題。

在這篇論文中,我引用了大量觀測資料,包括:三峽工程審查委員會提供的長江干流宜昌站的年卵石推移量;都江堰工程處提供的長江上游支流岷江的都江堰的年卵石推移量;黃萬里1938年在涪江任涪江航道測量隊隊長時的涪江年卵石推移量;《長江葛洲壩泥沙研究彙編》中宜昌黃柏河口年卵石推移量;成都勘測設計院方宗岱文中提供的大渡河龔嘴水庫淤積量資料;以及長江三峽以上流域20個測站的年平均產沙量;等等。

根據上述測量數據,我在這篇論文中進行了大量的計算。文中寫到:「既如上述,在宜昌重慶無法實測或實驗出長江卵石的輸移率,則惟有利用其上游小流域實測到的資料間接推算…」。於是我引用「可加性物理量的統計可加性」,根據「都江堰以上岷江這一23,000平方公里流域裡出來的具有代表性的實測平均卵石輸移量」,推算出宜昌的從一百萬平方公里流域出來的長江卵石多年平均年輸移量是0.87億噸。我又用小流域實測的懸沙與河床卵石年輸移量的比例關係於宜昌測到的懸沙年輸移量,間接推算出長江干流宜昌站的卵石多年平均年輸移量是0.92或1.21億噸。

潘問:黃先生是位水文專家,並不是河流動力學和泥沙運動規律研究方面的專家。在泥沙問題上,我認為我們更應尊重真正的泥沙科學的權威和專家的意見。

黃答:無論是何門學科,河流動力學、泥沙運動學,還是水文學,甚至導彈彈道學,….等等,任何一門能單獨證明修建三峽高壩在所屬領域的可行性,還不足以證明修建三峽高壩的整體可行性。但是,任何一門學科能夠證明修建三峽高壩在所屬領域的不可行性,則修建三峽高壩的整體可行性將被否決。

潘問:我們的泥沙科學的權威和專家們正是在總結了三門峽的教訓後,辛勤工作,不斷開拓創新,使我們的泥沙科學取得了巨大發展,處於國際領先位置,而且成功地解決了一系列實際工程問題,包括三峽工程建設。對此仍有疑慮的同志最好到有關部門查閱一下「汗牛充棟」的計算、試驗、研究成果,再提出問題為好。

黃答:對於三峽工程審查委員會同意「卵石下移緩慢,但數量有限」,而引為根據的南科院模型實驗,我在論文「關於長江三峽礫卵石輸移量的討論」[3]指出,該模型實驗無根據,理由有二:(1)「既然無法實測到長江通過重慶或宜昌的河床卵石輸移率,在沒有原始實測資料下就不可能做動床模型實驗…」;(2)「當今動床模型實驗模擬律根本沒有成立」。不知潘院士所說「我們的泥沙科學取得了巨大發展,處於國際領先位置」,是否是指我們已成功導出並證明動床模型實驗模擬律,或者已經成功建立了固液二相流力學基本方程。如果尚未建立動床模型實驗模擬律或二相流力學基本方程,所說的「汗牛充棟」的計算、試驗、研究成果,不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麼?

至於潘院士的要求:「對此仍有疑慮的同志最好到有關部門查閱一下「汗牛充棟」的計算、試驗、研究成果,再提出問題為好」。我認為這一要求提法本末倒置,潘院士作為三峽工程樞紐工程驗收組副組長兼樞紐工程驗收專家組組長,是人民的僱員,是拿納稅人薪水的「掌櫃經理」,有責任深入淺出地讓仍有疑慮的「東家」立刻明白複雜「帳目」的來龍去脈。怎麼好命令「東家」先去把「汗牛充棟」的帳目看清楚了,「再提出問題為好」?莫說「東家」來了,就是總「掌櫃經理」溫家寶來了,潘院士敢要他先去把「汗牛充棟」的帳目看清楚了,「再提出問題為好」?

(4)院士原來不讀書?

讀者到此已經明白,這裡的「院士」指的不是別人,正是兩院院士潘家錚,作為三峽工程樞紐工程驗收組副組長兼樞紐工程驗收專家組組長,不讀的「書」,竟是中國的《水利發電學報》!對黃萬里教授的「三峽淤積的危害不是泥沙而是礫卵石」等論點,是潘家錚院士在「三峽工程答疑錄」 [1]上正式向全國全球宣佈:「我不知道…在哪一篇負責的論文中發表過?」

即使潘家錚院士宣佈了他「不讀書」,這裡仍然有兩種可能存在:一,宣佈「不讀書」是真,真的是「未讀書」;二,宣佈「不讀書」是假,真的是「讀了書」。

如若是第一種,頂多屬不學無術,荒廢業務,大話媒體,露真糊塗。面皮上撐不住的「院士」,自請辭職,以謝天下了事。但第二種可能性更大,即宣佈「不讀書」 是假,而真的是「讀了書」。你想,三峽工程樞紐工程驗收組副組長兼樞紐工程驗收專家組組長,怎麼會對三峽工程反對派的意見熟視無睹?而且是登載在本科目全國最重要的學術報刊上的論文!淤積是三峽工程質量的枝節問題嗎?非也。餘音裊裊,按潘家錚院士本人答記者[1]第三問的最後一段所說的:「真正影響庫尾水位的因素,還是在沖淤平衡後,由於庫尾淤積引起水位上升,…」。

潘家錚院士肯定是博士生指導教授,您的學生在寫博士論文之前,您不是反覆指導他們,一定要掃瞄全球與論題有關文獻嗎?「三峽工程答疑錄」 [1]上第一句便是:「近日,舉世矚目的三峽大壩已經完成二期工程,成功蓄水。對此,社會各界人士高度關注,通過不同渠道表達了一些擔憂和質疑。記者帶著這些問題,走訪了三峽工程權威專家潘家錚院士。潘家錚先生一貫主張以科學的態度面對反對意見和社會的憂慮,對這些問題做出了認真坦率的回答」。潘家錚院士,您再日理萬機,對這等比博士論文重要萬倍的三峽工程答疑,您的秘書,不替您掃瞄一下全球與三峽工程有關文獻嗎?就算您的秘書瀆職,三峽工程樞紐工程驗收組對「三峽工程答疑錄」也不討論嗎?樞紐工程驗收專家組的專家們也個個不讀《水利發電學報》?

畢竟「三峽工程答疑錄」是以潘家錚院士的名義發表的,如果潘家錚院士真的讀過黃萬里教授的有大量觀測資料和分析計算為依據的,刊登在中國的《水利發電學報》上的論文,「關於長江三峽礫卵石輸移量的討論」[3],但在面對全國全球的媒體上公開宣佈: 「我不知道…在哪一篇負責的論文中發表過」,這是否構成「謊言惑眾故意誤導」罪?潘家錚院士,將來在法庭上,您能封住那些知情人的口嗎?

請注意,本文的題目是個問句:院士原來不讀書?敬請潘家錚院士做一個選擇題:A.「讀書」;B.「不讀書」。

2003 年 1 月 18 日

參考文獻

[1] 盧躍剛、潘家錚,「三峽工程答疑錄」,《中國青年報》2003年7月2日,
http://www.cyol.com/zqb/gb/zqb/2003-07/02/content_689858.htm
[2] 黃觀鴻,「請潘家錚院士公開回應——對三峽工程庫區水位問題答記者問的質疑」,
《天涯社區-關天茶社》,2003 年 12 月 4 日,http://www.tianyaclub.com/index.asp
[3] 黃萬里,「關於長江三峽礫卵石輸移量的討論」 ,《水利發電學報》,1993年第三期
(總第42期),107頁至115頁。
[4] 黃萬里,「關於長江三峽礫卵石輸移量的討論(續)」 ,《水利發電學報》,1995年第一期 (總第48期),86頁至97頁。
[5] 黃萬里,「論長江三峽大壩修建的前提」 ,《華東交通大學學報》,1986年第一期
(總第3期),9頁至18頁。
[6] 黃萬里,「長江三峽大壩永不可修的原由簡解」 ,《政協北京市委員提案——三峽高
壩禍國殃民,請決策停修,請安排公開爭辯》之附文,1992年4月9日。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華裔李雪銘榮任全美牙周植牙科學院院士
【專欄】林保華﹕石碣天文 共痞惡夢
趙薇迷占領記者席 《玉觀音》首映爆棚
印尼公車撞裝甲車 至少十六人喪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