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發現金錢無法買到快樂

人氣 35
標籤:

【大紀元10月19日訊】(大紀元記者徐竹思編譯)美聯社消息,雖然每個人都曾聽說過「你無法買到快樂」這句忠告,但許多人還是一味地長時間努力工作掙錢。日前,經濟學家都認為金錢並非萬能了,他們將為賺錢而打拼比作「耗子賽跑」,因為它們為之奮鬥的那終點的起司,嚐起來並非味道最美好。但對於如何才能得到快樂,經濟學家卻各執己見。

最近經濟學家研究一些關於人們有多快樂的問卷調查,其重要發現是:將錢財花費於豪宅、名車等高品牌物質消費,並不會使一個社會變得更快樂。康乃爾大學經濟學教授法蘭克(Robert H. Frank)在其最近一篇論文中寫道:「假使現在我們增加收入,並其完全用來購買豪宅、名車,我們並不會比以前更快樂。」

就個人而言,金錢的確起些好的作用。美聯社最近的一項民調顯示,56%的年收入超過75,000美元(約60,915歐元)的人自稱對生活「很滿意」;相比之下,只有24%年收入25,000美元(約20,305歐元)以下的人會這樣說。

在過去的50年中,人們的平均收入已增長了三倍,但對生活的平均滿意度卻持平。經濟在持續增長,但不知為何,快樂被遠遠拋在了後面。

法蘭克寫道:「證據顯示,假使收入影響快樂,也是相對的,而非絕對的。」換句話說,只有在你周圍的人沒你賺得多時,多些錢才會讓你更快樂;而當你習慣於賺多些錢後,它就不會使你像第一次賺到這麼多錢時那樣快樂了。

「你總會找到賺得比你還多、擁有房子比你還大的人,這就變成了一個接一個的跳躍,實際上是你需要向世界證明甚麼。而當你活到我這個年紀時,你就會瞭解到那是沒有意義的。」61歲的布魯克斯(Louise Brooks)說。

布魯克斯是紐約長島峽谷海灣(Glen Cove)一家房地產公司的經理,她在工作中接觸過許多有錢人。「我看他們有些人活的很痛苦,有些人則還不錯。這與中產階級的美國人是一樣的。」 她說:「另一方面,我看到了許多真正很窮的人,他們生活得不快樂,我不會因此責備他們。」

研究快樂的權威、伊利諾大學心理教授迪尼爾(Ed Diener)認為,布魯克斯的感受對很多國家都適用。窮困國家變得較富裕,可以馬上獲得相當大的快樂。因為經濟成長可以滿足一般民眾基本的食物、住所和健康需求。但是一旦平均年收入達到10,000美元(約8,122歐元),即使經濟持續繁榮,快樂增加的程度就會非常緩慢。

洛杉磯南加州大學的經濟學教授艾斯特林(Richard Easterlin)認為發展中國家的人民並沒有因為多賺錢而快樂起來,是因為金錢使用不當。

豪宅和奢侈品無法長時間讓我們快樂,但是我們生命中其它的一些東西,會長時間給我們提供快樂的泉源。

在充滿陽光的紐約家中,瑞菲絲(Carolyn Rivas)環抱著膝上七個月的女兒瑪雅(Maya),構成了一幅溫馨的畫面。瑞菲絲曾是位老師,現在是全職母親。她說:「我們的確不如過去有錢,但我比過去更快樂」。瑞菲絲情況並非個別,心理學家和經濟學家都認為,良好的家庭生活比金錢更有價值。

艾斯特林舉例說,結了婚的人似乎不會對婚姻麻木,他們一般比起單身的人更快樂,而且很可能持續下去。另一的例子是「健康」,我們可以在某種程度上習慣於壞身體,但卻很少能完全適應生病的狀態。「將一些時間分配給家庭生活和健康保養,一般會使人更快樂。」

聽起來,這很合理,但為和家人在一起而向老闆請休假,結果會如何?老闆肯定不會高興,你的工作可能要轉嫁給其他肯幹的同事,不久你將會發現你的工作被人搶了。

法蘭克認為,「這不是問題,你可以自行調整。」他建議在公共政策上做改善,如將國定假日數增加兩倍、減少污染和減少通勤的路程及壓力。

艾斯特林認為,歐洲的政策較符合「快樂的科學」。政策應考慮到「人們生活的一些基本憂慮,如健康和對老年父母的照顧。「我驚訝地發現,瑞典人對於老年父母能得到完善的照顧,感到非常幸福。」

以上的建議卻不為保守的經濟學者所接受,華盛頓智囊團的經濟學家比齊(Bill Beach)就認為,不該有任何的國定假日。「難道我們可以干涉民眾,要他們不工作嗎?人們可能想去工作。工作也並不一定是一項沒有補償的活動。」

比齊指出,快樂是很難被研究的,「這是一個很主觀的問題,兩個人都說他們不快樂,他們所指的是一回事嗎?」(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傅國湧 :賀衛方  找回北大的尊嚴
【專欄】傅國涌﹕他曾為曹海鑫冤案呼號
邵靖飆:得到美好的代價
上班族8%薪水用於旅遊 近九成規劃自由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