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傅國湧:如此修史靠得住嗎?

傅國湧

人氣 2
標籤:

【大紀元11月12日訊】所謂「盛世修史」,這是歷朝歷代統治者樂此不疲的一件事,為甚麼要耗費那麼大量的人力、物力修官史、正史,說白了無非是按統治者的意志重新解釋歷史,古為今用,為統治者的利益服務也。據媒體報導,規模空前、前無古人的「清史纂修工程」已經啟動,總字數將達3200萬字,十年中將有數千名清史學者參與,修史經費就有6億、9億乃至幾十億等三種說法。

今年是甲申年,360年前也是一個甲申年,清兵入關,「留發不留頭」,「揚州十日」,「嘉定三屠」,數不清的鮮血塗紅了新主子的頂戴花翎,難以統計的人頭和白骨壘起了大清二百多年的江山,青史未成灰,史實俱在,這一切本來都是清清楚楚的。然而經過6個甲子的輪迴之後,2004年11月8日,清史編纂委員會第一副主任馬大正對《新京報》記者這樣說:「比如清兵入關,我們會站在17世紀40年代的立場,當時中國需要一個強大的政治核心來領導,這個統一確實有好處,它隨後導致的康乾盛世在中國歷史上也是可圈可點的。對於留頭不留發等對待漢民族的政策,提到但不會去渲染,清朝的政策也是調整的。但是不論也不可能,比如寫到史可法,我們可能更多肯定他的氣節,而不過多強調他對明朝的忠心。」

原來一切無情的殺戮,難以數計的生命消失以及大規模的生產力破壞,都可以在「當時中國需要一個強大的政治核心來領導」的神聖理由下找到歷史的合理性,如此清史可想而知,有了這一神聖的理由,甚麼「留發不留頭」也不重要了,反而要以「清朝的政策也是調整」為此辯護、解釋。

這篇公開發表的訪談大概不僅是「第一副主任」個人的觀點,而是代表了整個「清史編纂委員會」的傾向,清史專家戴逸是編委會主任,以前覺得他是個治學嚴謹的學者,以這樣的基調編清史,不知他內心有怎樣的想法?他真的認同這些重寫歷史的觀點嗎?正如有人已指出的那樣,馬大正的立場「與其說是『站在17世紀40年代』,倒不如說是站在21世紀」。「站在17世紀40年代的立場」,我們看到的只有赤裸裸的屠殺、征服和掠奪,從1億人口銳減到1400萬,單是揚州就有80人慘遭殺害,史可法的抵抗體現的不僅是「對明朝的忠心」。這可不是「這個統一確實有好處」一語就能輕輕勾銷得了的。難道正史永遠都只是帝王權杖下的奴僕?是御用學者取悅朝廷、獲取利益的手段?是裝點「盛世」、顯示王朝威儀的一種方式。如此修史,到底意慾何為?古人說,不信青史盡成灰,看來真正的歷史還是要靠民間的記憶、民間的努力,馬大正和「清史編纂委員會」是靠不住的。

(大紀元首發)(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專欄】 傅國湧:「梅」落「蘇」起哀中國
【專欄】傅國湧:遙想季鸞當年
傅國湧:爲雷震造一個銅像
傅國湧:葉公超留下又能如何?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