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聿:兩岸的關係

李聿

標籤:

【大紀元11月18日訊】歷史的演變是從人治進化到法治,政治方面西方是線性式地向上漸漸進步。中國政治的演變是波浪式地重複,每個王朝是半圓型,從初期的新氣象,到“中興”,到晚期的衰老滅亡。有能力又愛民如子的稱為“明君”,無能力又視民如草芥的叫”暴君”。

民主國家的政治家無時無刻得留意在野黨的批評,輿論的壓力。因為只要人民不滿意,下次選舉就無法連任。日本,法國都有共產黨成為議員,他們也和其他政黨一樣以人為本,為民服務,定時接受人民選票的檢驗。中華民國還在民主的牙牙學語期,亂象多,但方向正確。海峽彼岸的那一邊還在盼“明君”,揣摩領導的脾氣與行為。

民主的第一要素是必須尊重法律。任何人都不能淩駕於法律之上。中共是從“無法無天”的時代演進到“弄權玩法”的時代。自以為真理在握,可以隨便“口燦蓮花”。改革開放以前金錢萬惡,專門整治有錢,有地,有海外關係的人。連他們的子子孫孫也不例外。改革開放以後,金錢萬能。為了它什麼都敢做,有了它什麼都能做。社會混亂,貪污成風,道德淪喪。紅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兩岸關係因為共產黨有極端人治的歷史,臺灣的民主法治精神才剛起步。從政治的角度來看非常複雜。需要錢的時候是血脈相連的“同胞”,都是炎黃子孫。翻臉的時候就破口大駡。”統一”,”獨立”在不同的場合,不同人物的口中有不同的解釋,完全是看統戰的需要。其主要“爭執點”是中華民國到底存不存在。

“黨的喉舌”時時以民族大義相”勸”,要臺灣回歸”祖國”懷抱。可惜他們的”真理”是虛偽,片面的,言論振振有詞但經不起推敲。如果以專賣形式”內銷”是可以迷惑許多不懂中國歷史的人。

中華民國成立於1911年底。連年遭受戰亂,國都從南京,廣州,武漢,重慶,最後遷到臺北。國土變小但國號依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於1949年底。在此以前中共一直有“獨立”的武裝政權(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廣州蘇維埃,北方蘇維埃共和國)。這些“國名”都是從第三國際的資料發現的。歷史是有延續性的。後來的政權才可以”推翻”前任的政權,只有前任的政權才能”統一”後來的政權。如果說太平天國要”統一”清朝,或漢朝要”統一”秦朝,或梁朝要”統一”唐朝是不合邏輯的。”分裂祖國”也是一樣,是後來的政權才有的,是在無法推翻前代的情況下才產生的。所以從歷史的角度來看,中華民國沒有“獨立”的問題(目前的獨立觀點是想用閩南文化來替代華夏文化),”統一”也是希望發生在自由民主的條件之下。

如果說中華民國在1949年以後已經“不存在”,臺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內戰失利後撤退臺灣,是在那一天被消滅的呢?是不是因為天安門的那篇演說,中華民國就化為一縷輕煙,或是因為全世界都承認只有一個中國,那不是”挾洋自重”,大概是因為擔心”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方便以後”關門打狗”而定的基本國策(欽定謊言)。

內戰是中華民族的悲劇。在內戰中,為中華民國犧牲的軍民是為”國家”而死,為共產黨犧牲的軍民是為”理想”而死。半個世紀過去。當年的口號實現了幾條?人民的生活又改善了多少?西方民主社會用選票決定領導人的去留。中國的”改朝換代”還得互砍腦袋,才能決定誰能為人民“服務”。

兩岸的關係是剪不斷,理還亂。臺灣是要對方的“利。”中共是要臺灣的“本。”連中華民國的存在與否都各說各話。雙方都有自己的真理,拌起嘴來十分精彩,但是互噴口水有何益處?如果真的是為後代子孫謀幸福,應當依照以下原則做事。人民第一,經濟至上,少談政治,不買武器。讓世界上的國家都尊敬而不是害怕中國。另一個極端就是反其道而行,軍事第一,政治至上,稍顧經濟,不管百姓。兩岸之間,能解決一些對於雙方人民都有利的事務性問題就很不錯了。

(作者:ccleee@yahoo.com)

--轉載自《新世紀》網站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韋拓:從下滑到坍塌 國足告別世界盃之路
林一山:被歷史選中的上一代香港人
林一山:港人何以為信念從沒退後?
【名家專欄】你的口罩為什麼是中國製造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