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全球化經濟是否會成功?

標籤:

【大紀元11月9日訊】(美國之音記者燕青報導) 英國【金融時報】副總編馬丁﹒沃爾夫最新撰寫的一本書論述全球一體化經濟是否會成功。

*經濟全球化早有歷史*

沃爾夫指出,經濟全球化並不是剛剛開始的。他說,“早在一次世界大戰前,也就是說,從十九世紀六、七十年代一直到一次世界大戰開始,那段時間可以說是經濟全球化的第一階段。但是那之後,接下來的兩次世界大戰使得全球各地滿目瘡痍。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大西洋兩岸、歐美之間的經濟往來不斷,逐漸形成重要的經濟實體。”

沃爾夫說,直到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初,歐美經濟體系的成功使得以前蘇聯為首的計劃經濟體制國家開始在信心上出現動搖。終於,前蘇聯以及東歐、中國和印度等國開始開放市場,從而擴大了全球的貿易往來。

他說,導致上一輪經濟全球化半途而廢的主要原因是大國之間地緣政治上的競爭和經濟保護主義。從目前的世界局勢來看,大國之間雖然有矛盾,但是彼此之間的矛盾和競爭沒有象二十世紀初那樣激烈;但是並不排除大國之間展開能源戰的可能性。日本當年就是借用軍事力量去佔領能源。另外,大型恐怖主義也無疑會凍結世界貿易。縱觀全球政治環境,沒有理由徹底高枕無憂,也不能保證歷史不會重演。

*跨國公司起重要作用*

但是,從經濟角度本身來講,沃爾夫認為,傳統的經濟保護主義不會再象從前一樣起到大的作用。他說,“直到二十世紀中期,各個國家的工業還都是比較國有化的,跨國企業基本上不存在。那些國有企業和工人之間很自然地達成聯盟,施行保護主義,抵制貿易和進口產品,這當年在各個國家都是很普遍的。”

沃爾夫說,跨國公司的出現從根本上改變了這種局面。這些公司投資世界各地,並且在世界各地都有製造和行銷,真可以說是無根的環球企業。只要跨國公司繼續下去,那麼保護主義就會在很大程度上被抵消掉。他說,“目前依然存在的保護主義都是在那些至今仍然大部份屬於‘國有’的一些產業領域,比如說農業。另外一個例子就是鋼鐵,但是現在鋼鐵行業終於開始全球化了,這個行業有可能從自然保護主義下面走出來。但是,顯然,全球自由貿易會讓許多人感到焦慮。”

至於那些反全球一體化經濟的說法,沃爾夫認為,那些說法比較分散,聽起來很浪漫,但是實際上沒有提供一個有效的方案來取而代之。

*美國債台高築成威脅*

沃爾夫說,另一方面,美國的債台高築問題如果不及時嚴肅對待,將不僅影響到美國的經濟,而且也將影響到全球的經濟穩定和發展,對全球一體化經濟是一個潛在的威脅。

他說,自從亞洲金融危機以後,新興市場國家都意識到高幅外債的危險,目前的政策是盡量避免再次發生當年的危機。這些國家依然希望有大筆外國直接投資,那是因為這些投資的風險是與投資者一起分擔的。他說,“恰恰就是那個時候,那些新興市場國家不願意借債了,而美國則成了一個債台高築的國家。”

他說,“再加上象日本和歐洲一些國家儲蓄率很高,我們實際上需要一些信用好的借貸國。”他說,現在只有美國一個國家,主要負擔全世界的經常帳目外債,這實際上是很危險的。假如中國政府能夠讓私人儲蓄自由流通到世界市場上來,那麼對全球的金融體系都有好處。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雅典奧運花費逾七十億歐元
台灣電信科技廠商參加以色列電信展酒會
台經院預測明年台經濟成長率4.62%
台經院預估今年經濟成長率上修到5.93%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