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廣場

匯川:腐敗共產黨國家的農民的“幸福”

【大紀元12月21日訊】昨日,中國社會科學院發佈了《2005年社會藍皮書》,在藍皮書中,據零點調查公司提供的數據,通過對全國7個大中城市、7個小城鎮及8個農村地區3859名18歲至60歲居民的訪問,得出一個結論:近八成居民感到生活幸福,農村居民幸福感強於城鎮居民。今年6月,國內一家專業人力資源管理網站發佈了一份《中國「工作幸福指數」調查報告》。通過對6大城市測試發現,絕大多數被調查者不感到幸福,僅有10%的被調查者的幸福感較高。「工作並不幸福著」的人,能感到生活幸福嗎?富有應比貧窮相對幸福,為什麼貧窮的農民比城鎮居民幸福?針鋒相對的兩個調查,一下子把我弄懵了,幸福不幸福,還真是個問題。我們不妨先來看一看這究竟是怎樣的一份問卷。「平靜而滿足、無聊發愁、焦急緊張、平淡冷漠、說不清」這五項,是零點調查公司幸福調查問卷的幾個選項及先後次序。筆者不清楚,這些指標如何能代表人們的幸福程度。更讓人費解的是,第2、3、4選項中,都摻入了對答卷人本身的負面評價。如果你生活難以為繼而選發愁,你必須同時承認你無聊;如果你因孩子沒錢上學而選焦急,你必須同時承認你神經緊張;你如果因生活遠沒有城裡人豐富多彩而選平淡,你必須同時承認你冷漠;如果你說不清到底應該如何與真實的生活對號入座,你就顯得像個傻瓜。在這樣的問卷設計下,對大多數人來說,除了「平靜而滿足」,他還有別的選擇嗎?如此調查,能否反映真實的民意和幸福?當然,如果藍皮書的這一結論,並非來自零點公司這項調查的數據,那就是別有用心了。

共產黨得出難以服眾的結論來蒙蔽百姓,以此來平息此起彼伏的民間怒潮,一點兒也不奇怪。

2. 有感於獨裁中共統治下農民的幸福:

當飄舞的雪花落在了各家柴火跺上的時候,

當油汪汪的羊羔子咩咩墜地的時候,

一條讓農民倍感振奮的新聞正在傳遍祖國的大江南北:

不管是遠在祖國邊陲哨崗上的張三兒子柱子,

還是近在市裡建築工地上的王五的孫子剛子,

一定都會因為這條新聞而激動不已熱淚滿襟振臂高呼,

一定都會為自己是個地地道道的農民的兒子而自豪而愉悅。  

泥腿子們,這是我們值得銘記的一天。

誰說沒有什麼可以讓我們淚流滿面的,

誰說感動正一天天的遠離我們?

沒有什麼比這條新聞更能讓我們農民統一思想齊心協力邁開大步奔小康了。

不要再羨慕城裡人的日子了,

不要再因為飯前便後不洗手成年累月不洗澡被人恥笑而苦惱了,

不要再因為背著個大包擠公共汽車被人白眼而憤憤了,

不要再不要再因為城裡人瞧不起自己而非要翻身農奴做主人了,

不要再因為給媳婦買不起老貴老貴的雪花膏而苦惱了,

不要再因為老天爺乾打雷不下雨莊稼苗一根根的死而痛苦了,

不要再因為看不起病去賣血而染上愛死病而怨命不好了……   

知道嗎,

親愛的大叔大嬸子們,

你們知道嗎,

你們是最幸福的人啊。

3. 看不清我們的黑暗的黨國到底誰來代表「老百姓」

經常聽到有人在電視鏡頭前誇誇其談:我們要為老百姓如何如何……開始時還沒有從字裡行間琢磨出什麼特殊滋味來,可後來聽得多了,就覺得不是味兒了,現在無論哪個行業,哪個階層的人,在哪個場合都統統把老百姓掛在嘴邊,好像老百姓是所有的語句中不得不出現的詞彙,誰要是不時常提到老百姓,那就是沒把老百姓放在心上,要是哪位領導講話中沒有老百姓的字樣,那似乎就違背了「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這一崇高職責。這種論調,在中國社會的各個領域以雨後春筍般的速度蔓延開來。來看看他們都是怎麼說的吧: 某領導:作為一個人民公僕,我們一定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心上,誰要是傷害了

老百姓的利益,就是傷害了我們的衣食父母,就會失去了民心……

某廠商:我們開發生產的這項新產品,填補了國內日用品生產的一項空白,為老

百姓的日常生活帶來了便利……

某包工頭:我們建造的樓房設計合理,堅固耐用,我們的宗旨就是讓老百姓住上寬

敞明亮、舒適耐用的房屋……

某日報:我們要用我們的版面為老百姓奉獻一份精神食糧……

某明星:作為一個公眾人物,我們都要始終注意自己的言行,保持自己在老百姓心

中的形象……

某警察:我們的工作內容就是搞好治安管理,為老百姓提供安全、寧靜、舒適的

生活環境……

某小姐:我們的口號是「及時行動,隨叫隨到,滿足老百姓的一切需要」……

某貪污犯:我辜負了黨多年來的教育和期望,對自己要求不嚴,把自己當成了一般

老百姓……

老百姓——一個群體的固定詞彙,被如此眾多的人在各種不同場合加以運用,足見老百姓在中國社會的「特殊地位」。似乎這已經成了老百姓引以為自豪的樂事。

但我們分明可以看到,權利機構、政府部門、新聞媒體乃至於接客小姐甚至腐敗分子,都在想方設法地與老百姓脫離干係,都堂而皇之地與老百姓劃清界限。當看到、聽到如此眾多的關於老百姓的稱謂時,一方面為高高在上的官僚們如此輕視民眾而感到氣憤,另一方面感到悲哀。中國是個習慣於搞文字遊戲的國度,文字遊戲也一度成為仕途中人的一種看家本領和得道升天的法寶,但在老百姓身上玩這種把戲至少說明了一個殘酷的現實:即弱勢群體的被忽略、被侵害、被玩弄。更可怕的是有些老百姓象魯迅筆下的「那些鴨」一樣,麻木不仁地重複著害人的文字遊戲,害人害己。@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