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大孝獎楷模 獲總統表揚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2月27日訊】〔自由時報記者吳俊鋒╱永康報導〕九十三年第十四屆大孝獎表揚活動昨天登場,總統陳水扁連續五怩臨頒獎,致詞時他特別提到「艱困中成長的人,有最美好的理想」,稱讚獲選的楷模們,已為這句話做了絕佳的詮釋。

陳總統也強調,父親因早年辛勞,罹患肝癌過世,「子欲養而親不待」是他心中最大的痛,也是對父親永遠的虧欠,希望透過大孝獎的表揚,避免更多人和他有相同的遺憾。

由吳修齊紀念雙親文教公益基金會策辦的大孝獎,從民國八十年開始舉行,現已邁入第十四屆,歷來表揚超過一百二十位楷模。此屆大孝獎,來自全國各地的推薦函有一百三十四件,包含離島的澎湖和金門,最後共有七人獲選,分別是林美慧、蔣文正、朱坤銘、修彩娟、詹秀娥、廖蘇月美與陳吳秀緞等。

總統陳水扁就職後,首次參加第十屆頒獎時就勉勵主辦單位,務必將這種能提倡社會善良風氣的活動延續下去,他就算再忙,也絕對抽空親臨表揚,如今連續五年與會,實踐當初的承諾。

陳總統表示,行善及孝順是世界上不能等待的兩件事,儘管現今工商業發達,傳統大家庭解體,下一代與長輩之間的情感和以往大不相同,但他仍堅信,「孝道」是穩定國家、社會、家庭的重要力量。

陳總統指出,從大孝獎的個案可發現,獲選者很多都面臨精神和經濟上的雙重壓力,卻依然堅持誠心與孝心,竭盡所能地提供長輩最好的照顧,這就是孝道的具體表現。陳總統也引用兩千年中研院院長李遠哲贈送他的話:「艱困中成長的人,有最美好的理想」,勉勵、稱讚這些獲選的大孝獎得主。

陳總統說,孝道雖然因時代演進,會有不同的方式,但基本精神不會改變,「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希望藉由得獎者的親身經歷,傳達社會大眾「愛惜生命、孝順父母」的良好風氣。

她,拉拔三幼妹 照顧中風父

〔記者吳俊鋒╱永康報導〕第十四屆大孝獎共有七人獲選,天生瘖啞的林美慧離婚後仍能全心侍奉公婆,還有揹父就醫的廖蘇月美、詹秀娥為尿失禁的父親自創排尿接收器等;其中年紀最大與最小的為六十五歲的陳吳秀緞及十九歲的修彩娟,兩人皆是養女,照顧沒有血緣的雙親無微不至。每件孝行事蹟都令人動容。

住在台北市的林美慧天生聽障,且暨聾又啞,她克服自身的殘疾,嫁入夫家後全心侍奉公婆,但因與先生溝通不良,時常造成摩擦,甚至遭到打罵,在取得公婆和兒女的諒解下離婚。離婚後,林美慧仍時常看護生病住院的公公,有高血壓的前夫在一次心臟病中猝逝,她不計前嫌協助處理喪事,並重返婆家,照顧年邁的婆婆,孝行感人。

泰雅族原住民的蔣文正,照顧植物人母親十七年如1日,他認為,有媽媽總比沒有媽媽好,悉心看護,讓在病中的母親依舊能享受親情圍繞的天倫之樂。

廖蘇月美姐代母職,繼母死後,拉拔同父異母的三位幼妹長大,並奉養年邁父親,父親中風兩次,她得時常背負父親從台中縣潭子,遠赴東勢、彰化去就醫、復健,直到痊癒。朱坤銘早年代父母行孝,照顧年邁多病的祖父母,成家後,全力奉養罹患尿毒症和糖尿病的父母,儘管家境並不富裕,他認為父母恩大於天,事親至孝,無怨無悔。

詹秀娥照顧患病的父母親無微不至,雖然家境貧困,為排解父親尿失禁的困擾,她自創以養樂多空瓶,加置長條塑膠袋做成排尿接收器,可定時更換,她表示,這樣的設計,可讓父親得以神清氣爽,紓解老年病痛的苦悶。

住在台南縣永康市的修彩娟,現年才十九歲,卻一手照顧重聽、腿殘、幾近眼盲的養父,雖然她去年就考上大學,為了照顧養父,放棄外地求學的機會,今年重考,如願考上離家較近的南台科大,這對沒有血緣關係的養父女,感情更勝過親生。已六十五歲的陳吳秀緞,從小就送人當養女,婚後,除侍奉公婆外,還將養母接過來一起居住,無微不至的照顧三位老人家。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