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洋環境質量公報顯示:近岸海域污染嚴重

人氣 10
標籤: ,

【大紀元2月1日訊】中國國家海洋局1月31日發布2003年《中國海洋環境質量公報》,報告顯示,總體污染趨勢有所減緩,但近岸海域污染依然嚴重。

近岸海域嚴重污染海域主要分布在鴨綠江口、遼東灣、渤海灣、長江口、 杭州灣、珠江口等局部水域,其中渤海未達到清洁海域水質標准的面積比例仍高達27.4%,海水中的主要污染物是無机氮、活性磷酸鹽和鉛。近海和遠海海域的海洋沉積物質量基本保持良好狀態,近岸局部海域沉積物質量較差,大連灣、錦州灣和珠江口海域沉積物污染較重。部分區域貝類體內中殘留的鉛、鎘、砷、六六六、滴滴涕及糞大腸菌群等有毒有害物質含量仍然較高,個別地點貝類體內某些污染物的含量甚至劣于三類海洋生物質量標准。主要超標貝類有翡翠貽貝、縊蟶、毛蚶等。

海洋局重點監測的20個陸源入海排污口年均排放入海的污水量約8.8億吨,年排放入海的主要污染物約128万吨。絕大部分排污口臨近海域環境污染嚴重,海水質量大都為四類或劣四類,影響了臨近的海水增養殖區和旅游區等海洋功能區的功能,海洋沉積物污染嚴重,海洋生物普遍受到污染,多個排污口鄰近海域的底質出現無生物區。

海洋生態環境仍然承受較大壓力,雙台子河、黃河、長江和珠江等河口海域生態群落結构發生變化,河口海域的魚類產卵場受到威脅。海洋赤潮發生仍較頻繁,2003年全海域共發現赤潮119次,累計面積近14550平方公里。其中,在18個赤潮監控區內發現赤潮36次,累計面積約1500平方公里。

重點監測的18個海水增養殖區中,56%的增養殖區水質狀況良好,44%的養殖區達不到海水增養殖環境要求的二類海水水質標准。超標污染物主要為無机氮和活性磷酸鹽,個別增養殖區局部水體富營養化程度有所加劇。有近30%的增養殖區底質有机質和糞大腸菌群含量超過海水增養殖區環境要求的一類海洋沉積物質量標准,由殘餌和糞便造成的養殖自身污染問題日益突出。(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山西沁縣政協主席被殺 傳因拆遷與凶手有積怨
董宇輝單「飛」後 東方甄選股價半年來腰斬
中國內需低迷致出口飆升 或引發周邊國家反擊
拜登再度表態願出兵保台 台外交部誠摯感謝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