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茉莉:“白雪公主”的黑暗聖戰理念

茉莉

人氣 3
標籤:

【大紀元2月7日訊】

在瑞典召開的“國際種族屠殺會議”已經結束,與此相關的一件藝術品風波也已經平息。但這個名叫“白雪公主與真理的瘋狂”的藝術展品和它引起一場外交沖突,給我們留下了一些值得深思的東西。

瑞典國家歷史博物館展出的這個藝術品是頗為奇特的:一艘名為“白雪”的船,在一池染紅的水上航行,巴勒斯坦女性人肉炸彈--哈娜迪.賈拉達德的照片微笑著,作為船帆插在船頭。哈娜迪是一名巴勒斯坦見習律師,為了報複其弟被以色列人炸死,她於去年十月在以色列北部的海法發動自殺炸彈攻擊,造成二十一名以色列人和阿拉伯人喪生,並引起新一波以巴沖突。

這一藝術品被以色列駐瑞典大使馬茲爾當場破壞,從而引發爭議,由於以色列總理沙龍的介入,而演變成以瑞兩國之間的全面外交爭議。以色列大使認為這個展品是一個“政治挑舋”,是在“呼籲殺害以色列人”。瑞典方面卻以“創作自由”為由,拒絕撤下展品。為這個展品辯護的藝術家說,他們創作這個藝術品,只是為了表示藝術家關心重大問題,提醒人們不忘種族屠殺,以此呼籲和平解決以巴沖突。

在同情巴勒斯坦的藝術家看來,美麗而年輕的哈娜迪是值得理解的,她的所作所為顯示:一個孤獨的人戰勝自身的軟弱,為了她的民族,她可以去做一切可能做的事情。這樣,意味著仇恨與殘忍的人肉炸彈,就被人為地浪漫化了。據瑞典記者的追蹤報道,越來越多的巴勒斯坦年輕女性表示,她們欽佩哈娜迪的勇敢行為,一旦祖國需要,她們也會不顧一切(包括拋下自己的孩子),去做哈娜迪那樣獻身的烈士。

這個帶著濃厚血腥味的“白雪”展品,在筆者心裏引起震驚、悲哀和恐懼的感情。愛好和平本來是女人的天性,但一旦女人受到宗教狂熱、人性病態和政治需要的蠱惑,前赴後繼地走上暴力之途,她們可以變得比男人更為激烈和殘忍。

把哈娜迪浪漫化的藝術家根本不能理解,他們展出的藝術品散佈了多麽嚴重的種族仇恨。哈娜迪的行為是一場血腥的屠殺,她是在代表暴力主義者公然宣稱:“如果我們的人民不能實現其夢想,那麽就讓整個世界毀滅。”

那麽,什麽是他們的夢想與目標?是什麽促使哈娜迪無情地殺死那麽多無辜者?

哈娜迪從小接受的教育,即伊斯蘭的“聖戰理念”,把巴勒斯坦視為不可侵犯的神聖領土,把以色列猶太人視為永遠的敵人。因此,他們從不考慮雙方妥協,以談判解決爭執,來求得和平共存,而是堅持付之於你死我活的血腥對決---聖戰,其最終目的是要徹底摧毀以色列。多年來,哈瑪斯背棄“奧斯陸和平協議”,一批又一批地培養“聖戰精英”。

哈娜迪並不孤獨,在她的背後,是在20年裏迅速發展、殺害大量無辜人民的哈瑪斯聖戰組織。她屬於這個使世界頭疼的伊斯蘭運動的一部分。

近百年來,繼共產制度和納粹主義之後,伊斯蘭極端主義擴張,成了世界第三個極權主義危害。對于想要過和平日子的非伊斯蘭信徒和大多數善良的穆斯林,伊斯蘭極端主義是一個很大的威脅。他們拒絕多元共存,而是要鏟除一切不信仰真主的敵人。共產制度、納粹主義和伊斯蘭極端主義有著類似的神聖經典,還有著相似的烏托邦理念,三者同樣訴諸於專制暴力手段,同樣排斥自由、仇恨民主。

哈娜迪也完全不是藝術家們想像得那樣軟弱,她的自殺攻擊剝奪了21個猶太人和阿拉伯人的生命,還有60餘人因此受傷致殘。其中有一家老少三代團聚在餐館吃飯,一起喪命于哈娜迪手中。這種攻擊無辜的兒童、婦女和平民的舉動,而是該受譴責的殘暴行為。

在不少災難幸存者眼中,哈娜迪是一個惡魔的化身,她的心靈完全被黑暗蒙住了。把這個女人作為藝術品浪漫化,既是贊揚殘酷的“伊斯蘭聖戰”,嚴重傷害了以色列人的感情,妨礙以巴和談,也是對世界所有愛好和平的人們的一個侮辱。

大紀元首發 轉載請注明大紀元。(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專欄】茉莉﹕高瞻的兒子和美國政府
茉莉
茉莉 人氣 20
【專欄】茉莉﹕暴君的女兒:既是寵物又是主子
【專欄】茉莉﹕庫切的諾貝爾文學獎獎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