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府論壇】陳奎德:臺灣大選與大陸的互動

人氣 1

【大紀元4月19日訊】“觀察”網站主編、普林斯頓中國學社執行主席陳奎德博士4月4日在馬裏蘭州蒙哥馬利郡議會大樓,在“華府論壇”舉辦的「臺灣總統大選風雲及影響」的研討會上,作了題爲“臺灣總統大選與中國大陸的互動”的專題發言。下面文章根據錄音整理。

========
我今天來,誠惶誠恐,因為我知道這次大選全世界關注而且相當戲劇性,恐怕是世界歷史上少有的富於戲劇性和激情的選舉之一。所以,有關兩邊的人感情都很投入,甚至有人相當感情用事。在目前情況下,情緒很難平復。所以無論怎樣說話恐怕都難免得罪人。簡單明確地說,我對藍營和綠營兩邊都沒有任何偏見。

我個人去臺灣,不管是在國民黨方面民進黨方面都有一些朋友。我們之間探討的問題很多,並且有不同的見解,但是對這次選舉,我確實不傾向任何一方。

我是想從總體上來觀察,對臺灣的選舉如何看,臺灣和大陸關係會怎麼樣,大陸和臺灣的互動會對將來臺灣的發展引起什麼變化?當然在這裏說互動兩個字,恐怕有人會認為我希望臺灣和大陸之間的交往互動會越來越深或者說越多越好。我想這是個誤解。在經濟上和文化上有交往交流,無疑這是有長遠價值的。但在政治上當前是否要加強互動,我表示懷疑。我認為政治上目前是沒有解的,我等會會仔細談論這個問題。

今天我主要談三個問題,第一個是談對臺灣選舉的評估。第二就是臺灣民主發展對大陸的意涵是什麼?第三個我想要談的是我們如何順其自然看待兩岸的關係。

*臺灣選舉牽動全球人心

第一個我提的是對臺灣的民主評估的問題。其實我們稍微把眼光放遠一點看這次選舉,設想一下,東亞文明漫長的歷史上,任何想像力豐富的人,無論是中國大陸的人或其他國家的人,幾千年的歷史上,不管是多大的思想家,也不管是如何高明的鴻儒、高僧、老道,恐怕沒有哪一個智者,他們會想像到中國大陸旁邊的一個邊陲島嶼,一塊歷史上的不毛之地,它的發展它的經濟政治文化的演進,會影響到非常非常廣袤的中國大陸的實質演進。

這種情勢過去從來沒有人想像過,但是這個可能性今天出現了。另外,恐怕全世界也沒有想到這麼小的島嶼會在全世界會引起這麼大的關注,西方各個國家的媒體都如此關注這個島嶼的發展,恐怕這在歷史上也是非常罕見的。在世界史上,當然英倫三島對人類做了重大貢獻,但英國畢竟是相當大的國家。所以說臺灣的情況是極其特殊的。

臺灣的民進党陳水扁先生等人常說,要提高臺灣的國際上的能見度,知名度,要臺灣的聲音得到國際上重視。實際上,就這方面而言,這次大選已經大大超過了預期。我想這並非是不重要的。

無庸置疑,這次大選,在這一方面,臺灣人的基本訴求得到全世界的重視,包括也得到中國大陸的重視。別看北京當局表面姿態很低,悶不吭聲,其實心裏重視得不得了,害怕的不得了。確實,臺灣這樣一塊小地方的選舉牽動全球人心,甚至引起國際政治生態的某種變化,有這麼大的影響,吸引這麼高的關注,這是非常罕見的。這是臺灣人的成就,應當恭賀。這就是多年來所說的臺灣的奇跡。我們撇開臺灣這次選舉藍綠相爭究竟誰勝誰負,我不認為該問題是生存攸關、至關緊要的。重要的是,在華人社會傳統威權統治下和平轉型到民主制度,已屆十七年,這確實是世界罕見的奇跡。

這一契機,往遠了說,是由於過去中國內戰所遺留下的格局,然後共產北韓愚蠢的發動朝鮮戰爭,所形成的歷史後果。於是,出現這樣一個型態,出現這樣一個制度性的出氣孔,出現了這樣一個歷史機會。它造成隔離的兩岸的兩種不同社會實驗,造成兩岸不同的社會制度競爭。

有了這樣一個相對和平的機會,來相互競爭各自的政治制度、經濟制度的優劣,最後演變出現了今天這樣一個非常困難但又非常戲劇性的局面。從大的方面根本方面而言,臺灣成了華人社會發展的一種模式,對其他華人地區,對中國,恐怕不能不有某種潛移默化的示範作用。試想,倘若1949——1950年中共一鼓作氣拿下了臺灣,世界上還會有如此生氣勃勃的這塊文明試驗田嗎?絕不可能。另一個貧瘠流放的海南島而已。

*臺灣人把這次選舉看得太重要

回到這次藍、綠的爭論來說,自然是這次選舉最大的問題,最大的懸案。為什麼會引起這麼大的爭論?平心而論,確實出現了疑點,確實該疑點是有理由去懷疑,有理由去瞭解它究竟是怎麼一回事情的。因為該槍擊案這樣極小概率的巧合,確實很難被看作純粹偶然,很難排除人為的政治的選舉的因素。當然也反映了臺灣政治文化的問題。這是其一。

但是另一方面,我覺得引起臺灣目前這麼大的焦慮,這麼大的衝動,還有一個很重大的原因,是在於臺灣人把這次選舉看得太重要了。全世界的人,中國大陸也一樣,把這次選舉看得過於重要。確實,這次選舉非常重要,但是是不是像他們看的這麼重要?很多人把這次選舉看的是黨派生死存亡的決戰,亡黨亡國的決戰,是背水一戰。臺灣朋友都喜歡說這是歷史上第一次,使的這次選舉成了“無法承受之重”。選舉的結果不管是哪邊輸哪邊贏,輸了都覺得不能承受,都感覺輸不起。尤其是如果輸了我這個派別要滅亡,我這個國家要滅亡。誰還敢承擔?譬如有不少人提到這個選舉是中華民國和臺灣共和國的決戰,這種話都說出來了。還有人把它看成是一個從盤古開天地以來遇到最大的事件。

如果看得這麼重的話,贏家通吃,輸家消亡,就很難輸得起了,特別又是這麼微小的票的差距。如果不是把它看成正常的四年一度的總統選舉,而是看成一個派別消亡,甚至國家消亡的問題的話,那就確實會造成臺灣政治的“極化”,即兩極分化。這次選舉確實有這樣的負面結果,它造成臺灣政治某種程度上的“極化”,人們趨向兩個極端的方向。

這是它的負面結果之一。但是事實上這選舉有沒有這麼重呢?眾說紛紜的所謂“歷史上第一次”是什麼意思?我要告訴各位,其實,任何事件都是歷史上的第一次,沒有哪兩個事件在歷史上是絕對重複的。你可以把某一事件某一方面獨具的特徵挑出來強調,它就是歷史上的第一次。上次的2000年選舉何嘗不是歷史上第一次?它有很多很多獨有的特徵,譬如說第一次政黨輪替….等等。

還有其他各種事件,你只要抓住這個事件中間其他事件不具有的特徵,它都是第一次,所以說歷史上的第一次這句話,是沒有意義的話,任何事件在歷史上是不會重複的,所以我說,所有的事件都是歷史上第一次。因此不必把歷史第一次強調得這麼過分,從而加重了人們的心理負擔,使得這一次選舉在心理上成了生死存亡之戰。這樣一種心態,加上後來發生了有疑點的槍擊事件,引發了巨大的社會分化。目前,分化還在繼續之中。

我個人的看法,希望是司法的歸司法,政治的歸政治,不要把兩者混淆起來。目前,特別要強調服從司法裁決。這是臺灣這艘船上的最後一個錨。但願各方等待司法最後作出判決,經過調查後作出判決。得出結論以後,兩邊都要有風度,都要靜止下來服從司法的裁決,最後把這個事情解決掉。不要把司法和政治兩者混在一起,二者相混是非憲政非民主非法治國家的普遍狀況。而現代法治國家一個最重要的方面就是所謂有清晰的遊戲規則。

其中,政治過程、司法過程,這些過程都是互相分離的,是相互獨立的,而不是互相干預的,這是特別要弄清楚的事。這是我想談的一個問題:對臺灣這次大選的評估。

*藍綠統獨問題上差異有限

我想說第二點就是,我個人覺得,藍綠兩方面的統獨問題上的差異,其實在我看來極其有限,並不是非常根本的。總起來說,正如剛才有人談到的,臺灣的民意有一個基本趨向,就是臺灣意識的崛起。它正在逐漸成長,實際上也就是臺灣的民族主義的崛起和發展。這個確實是臺灣目前正在經歷的過程。決不能說藍營不瞭解這一點。沒有這種情況。在關於兩岸的很多基本的問題上,綠藍雙方有趨同性。

有人認為一旦選舉某方贏了,另外一方就會完全消解,或者支離破碎,潰不成軍。有這麼嚴重嗎?我看沒有。不管是綠營執政還是藍營執政,他們在統獨問題上,執政者可以選擇的空間都是非常有限,非常有限的。他不可能有非常的大動作,非常大的空間去做。

*臺灣問題關聯國際格局

因為臺灣問題不是孤立的臺灣本身的問題。臺灣問題是處在非常大的國際架構下,國際條約的框架下的,牽一髮而動全身。譬如剛剛講到的美國的《與臺灣關係法》、中美之間的三個聯合公報,還有作為大國之間協議的二戰後期的波茨坦宣言等等。臺灣問題是在這整個大背景下的,與整個國際社會的格局和流變相關,也與各大國的利益相關。

在這樣一個格局下,它不是孤立的一個臺灣問題。所以,如果僅僅從臺灣人本身這樣一個孤立角度來解釋,有時候可能會出現一些問題。所以我們不得不用一個大的眼光,歷史的眼光,國際的眼光來看。一方面是要看到臺灣人基本的利益,臺灣意識的歷史性成長,臺灣民族主義的壯大,這是一個沒有辦法改變的歷史流程。

同時,在它緊靠著的對面又有這麼巨型的一個龐然大物,中國大陸,這個龐然大物,不光是指敵意的中共政權,不光是指幾百顆對準臺灣的飛彈,更長遠的是指在中國大陸經過50多年政權體系的大中華民族主義的教育和灌輸,已經在兩三代人中間形成了某種固定的意識形態,它也已經鑄成客觀存在的事實了。其結果是,這裏不只是大陸政府和臺灣政府之間的關係,同時也是中國大陸人和臺灣人之間的關係,相互間情緒的不同,甚至對立。這是最困難的。應當承認中國大陸的歷史和臺灣的歷史是不完全融合的,雙方人群近一百多年來基本上不在一個政治共同體裏生活。兩邊居民的感受和生活方式是有很大差異的。

這個情況下,在這個時間內,如果你要想去把問題強行解決,不管用什麼方法,政治的方法、軍事的方法、經濟的方法、文化的方法,非要在不能解決問題的時候去強行解決問題,就會發生兩種民族主義——大中華民族主義和臺灣民族主義——的直接對撞,就要釀成大悲劇,就要釀成大禍,就要釀成玉石俱焚的局面。

所以說在有些時候不能解決問題的時候,最高的智慧是把問題暫擱一邊,其智慧的主要方向是引導注意力轉向各自的內部,專注於自己內部的發展,包括內部的政治改革的起步,經濟的發展、文化的發展等等,而不是鑽牛角尖偏偏去動那個一時無解的問題,即不要聚焦於統獨的問題上去。

因為這個問題在目前的架構下,在目前這一代人的心態下,在目前這一些人的基本意識根基下,就是很難解決,簡直就是不能解決。那麼這種情況下想強行解決,會如何呢?自取其辱罷了。北京前些年也想強行解決,包括1996年用飛彈演習來影響臺灣的選舉,最後引出了美國兩艘航空母艦到臺灣海峽附近,結果使李登輝的票數得到更多等等。所有這些都可以看得清楚,這些事情不是人力所能決定的,它是在整個非常大的歷史背景下,關聯很深的國際格局下的事件,而不是一個臺灣孤立的事件。這是我要想講的很重要的一點。

*目前看不到清晰圖景

有些朋友會說,照你的意思究竟將來臺灣怎麼樣?坦率地說,我確實不知道將來究竟如何,不知道臺灣和中國大陸是怎麼樣的關係。是兩個國家的關係?還是聯邦制,邦聯制?還是單一制國家?答案確實不清楚。不過有一點大致我可以講一下這方面自己的基本看法。

我在十年前寫過一文章叫做「三個中國」的互動。我最近注意到了有些臺灣政治人物近年來也提到這個想法。這是什麼意思呢?我所謂的「三個中國」是指「政治中國」、「經濟中國」和「文化中國」這三個中國。本來傳統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三方面是三位一體的,是同時存在在一個實體上的。但確實在最近許多年來,這種三位一體已經不存在了,「政治中國」和「經濟中國」和「文化中國」已經不完全重合了。

一個前所未有的事實已經呈現到我們面前,就是說當代中國政治、經濟、文化已經分開,不再重合。成為相對分離的三重世界。所謂經濟中國就是指近年來人們津津樂道所謂大中華經濟圈,譬如臺灣鄭竹園教授這方面就研究了很多,這裏包括新加坡、臺灣、港澳、大陸,這樣一個大的經濟圈,它們中間的經濟交流活動是相當頻繁,而且大家也知道現在臺灣商人在大陸、在上海地區有幾十萬,非常之多,經濟上交流非常之大、非常緊密。政治中國是個悲劇架構,是二次大戰留下來的一個政治結構,也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大陸,中華民國在臺灣,還有香港、澳門,享有不同的制度但隸屬於中國大陸的,所謂一國兩制。狹義地講,政治中國有時也指中國共產黨治下的中國大陸這一政治實體。所謂文化中國,海外學者提的很多,主要包括中國大陸、香港、澳門、臺灣和新加坡以及包括東亞、東南亞,南亞,太平洋,也包括北美、南美、歐洲、非洲的華人社會,甚至還包括國際上學術中國研究和關心中國文化的人,範圍廣大,非常複雜,它確實也反映了中國文化在最近幾十年在全世界的廣大影響,它特別指具有中國文化認同的社群。由此看,的確這三個中國不是附麗於存活在同一個地理實體上。

但是這三個中國之間將要產生某種內在的影響和作用,產生互動。現在關鍵情況是文化、政治、經濟三位一體的中國已經解體,而目前三個中國分離的格局,也處於非常迅速變動的狀況中。正是這種三千年都未曾有的大變局使得我們現狀是一個變動的過程。就像融燒玻璃器皿一樣,還在熔化前後逐漸冷卻的過程中,還沒有凝固起來。

至於最後塑造成什麼樣,是玻璃瓶,玻璃杯,還是玻璃雕塑,那就要看最後三個中國相互之間是怎麼樣的作用,加上國際環境和力量的參與等條件。這恐怕是一個相當長的階段,也許是幾十年甚至一百年時間,現代政治國家才能凝固成型。

所謂經濟中國,因為大家共同的利益所在,現實的利益的驅使史各方的聯繫相當緊密,這是一個相當大的力量。文化中國具有悠久的歷史積澱,本來是和諧共處的最深厚的心理資源。但是由於政治中國的悲劇,它的惡劣現狀,由於其主體遠離世界文明,並且在短暫時期內還看不到返回文明人類的前景,從而影響到了文化認同問題,認同上產生了很大的內在張力。

我想將來的核心問題是,究竟是政治中國這個局面支配了經濟中國和文化中國的發展呢?還是經濟中國和文化中國這樣一個比較健康正常的發展,影響了政治中國,從而在時間中浮現出某種新的政治結構。各政治實體在內部各自的獨特生存方式及其意識出現和充分發育後,相互產生充分的交流,慢慢地影響政治中國,影響政治中國的存在方式,影響到政治中國的基本結構。

最後究竟是變成臺灣和大陸互不相屬,或者臺灣和大陸之間重回當年的關係,屆時也許都不是很重要了。這是在一個非常大的歷史時空中演變的結果,我們目前確實看不到任何明顯的跡象預示出一個未來的清晰圖景。

*臺灣本土意識不容否認

但是很明顯的,目前臺灣本土意識的成長是不容否認的事實。現在的問題在於,中國大陸共產黨的共產意識形態已經失敗,它正在拼命灌輸和強調大中華民族主義,以期重新獲得合法性和凝聚力。於是,臺灣和大陸的關係,在某種意義上就成了兩種民族主義衝撞的關係。臺灣自從1971退出聯合國以後,以其經濟發展和政治民主的耀眼成就,在外交上卻受盡屈辱。他們覺得成為一個新興的獨立國家是自己的固有權利。而中國大陸有濃重的大中華主義情結,有悠久的文化傳承,怎能容許國土分裂,讓你飛離出去?雙方都面對不盡如人意的政治現實,都想來個“最終解決”。

*二種情結直接衝撞后果可怕

這樣一種大中華的民族主義和臺灣民族主義的衝撞,是非常可悲可怕的事。在目前看來,且不說雙方政府和政府之間,就是中國大陸的一般老百姓和臺灣老百姓在這方面的認同也有很大的差異,這是一個事實。所以如果不是在這一、兩代之後,慢慢消融了那種過時的主權意識以後才來討論雙方政治關係的話。

目前這個局面要強行解決這個問題是非常危險的事情。有些人說美國人只知道自己的國家利益,所以只想維持現狀。但是我想要講的是,維持現狀不光是美國人單獨的國家利益,也是臺灣人的基本利益,同時也是中國大陸人的基本利益。誰在現在強行衝破現狀,誰就是歷史的罪人。

最後我要談為什麼說目前是無解的。我覺得這個問題的最重要一點。恐怕很多朋友覺得這個說法太消極了,意思是你沒有提出前瞻性的遠景。但事實上這點我並非完全沒有涉及。其實關於經濟中國和文化中國的歷史功能,包括臺灣香港對大陸的催化作用的這個歷史條件,顯然沒有排除在某種歷史階段瓜熟蒂落,而出其不意浮現出某種政治安排的歷史後果。

這種政治安排得到兩岸三地人民大多數的認同,或者三地兩岸自然而然形成這樣的政治安排。我覺得這並不是沒有可能的,將來是有這種可能性的。

但為何目前兩岸相間不容易化解呢?反反復複的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在某些特定的歷史階段,有些問題是這樣的問題,即,無論你是多大天才,無論你如何絞盡腦汁,都不能解決。如果硬性去解決,就是災難,就是失敗。我覺得兩岸政治關係在目前正是這樣的階段。在有關主權的認知上,有關臺灣民族主義和大中華民族主義的對立上,在有些某種根本利害上,特別重要的還包括大陸統治階層維持壟斷性權力這些問題上,所有這些衝突,目前沒有化解之道。

這是一個歷史性無解的階段。在這種時候,越想解決越主動去行動,事情反而越來越惡化。這是真正意義上的“動輒得咎”,動輒得禍,動輒得戰亂。 和則兩立,戰則兩亡。在任何方面都非常清楚看見的戰火對兩岸都有巨大戕害的情況下,為什麼前些階段兩岸的局勢仍然不可控制地一步步逼近戰火,就像希臘悲劇一樣,似乎是不可逃避的宿命。

*臺大亂有利大陸舊權勢

現在北京好像有點學乖了,但是是否真有長遠體認呢?北京當局一定要拒絕其傳統手法的誘惑:即,通過樹立一個敵人,然後凝聚內部的共識,提高內部的凝聚力。,北京一度試圖把臺灣作為像第三帝國德國時期的猶太人,作為北京的主要假想敵,用於整合內部。在共產黨人看來,所謂凝聚力總是有賴於外部敵人的存在而達成的。有了外部的威脅,有了分裂的口實,內部整肅就有了理由動用非常手段來進行。這個態勢和目前中國大陸高層的二元中心的態勢恐怕有某種關係。

我覺得比較合理的判斷是,中國大陸有少部分權力精英的政治利益所在,是臺灣大亂。特別是在其中一派有這種利益。因為他可能因危機而獲得授權。例如軍事負責人在和平時期不會有很高權力,但是危機出現以後,危機會授予軍事部門以非常高的權力,這是大家很清楚的。如能製造危機,其機會就來了。比較有些人在掌權期和非掌權期對待港臺調門的明顯不同,即可窺見其中奧妙。

在目前的情況下,臺灣如果發生重大動亂,是有利中國的舊權勢的。所以對目前臺灣的局面我特別要強調在法治下,司法的歸司法,政治的歸政治,如此化解分歧比較有效,經得起歷史考驗。。

*歷史機會從不是人為設計

為什麼說在歷史上有層出不窮的例子?例如說冷戰時期對峙的階段,特別像柏林牆剛剛築成的時期,各方都想消滅對方,兩方陣營劍拔弩張,雙方都竭力籌畫行動想自行達到有利於己方的圓滿解決,十分焦慮。但是,很奇怪,就是解決不了問題,仍然僵硬地對峙著。但是誰也料想不到的是,多少年以後,在89年代末期到90年代,對抗情緒有些淡了,戰勝對方解決問題的意向也沒有過去那樣強烈了,注意力轉到其他方面去了,沒有想到,這時,問題卻突然解決掉了!幾乎沒有人預料到這一點。所以說,歷史機會從來不是人為設計出來,不是人為強行能夠馬上解決的。

你看,當初衝突這麼厲害,美蘇差點打核子大戰呢,但是還是不能夠解決分歧的問題。然而時間長了,你放開他,不可解的難題也會化了。

歷史過程是不可以預作規劃的,它常常出乎我們意料。我們如何能參透與他的運行軌跡?所以說,中國古話“天網恢恢,疏而不漏”還是有道理的,“退後一步自然寬” 還是有道理的。與鄧小平先生對臺灣問題的心態相比,江澤民先生似乎更急於建功立業,急於想在自己的統治時期大進一步,結果鬧了很多笑話,引發起不少危機,是非常缺乏自知之明的。可以說是利令智昏,權令智昏,私欲使之出洋相。

*政治家對政治節奏要有直覺

所謂文武之道,一張一弛,它表達了政治節奏與人們潛在心理週期的相關性,當然,政治變革節奏更是與世代更替息息相關。政治家的基本才能之一,就是對政治節奏有一種直覺,如果對這種節奏沒有直覺,在不能做的時候拼命要做、拼命逞能逞智,不僅是個人的愚蠢,更壞的是會造成歷史的大悲劇。

中國有句老話叫做:「事緩則圓」,這是中國大陸人同時也是臺灣人多年來的金科玉律。目前這是考驗兩岸人群智慧的時候了。兩邊都有非常深厚的政治文化傳統,包括非常深厚的政治直覺。人的智慧的一個關鍵點之一,就是懂得了自己的限制。而天賦直覺的基本表現之一,其實就是對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事的感覺。

兩邊的人如何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內部的問題上,去更新自己的政治的體系,賦予其更豐厚的自由元素,發展自己的經濟體系,發展自己的文化認同。這恐怕才是關鍵。至於兩岸間的政治關係,讓時間來裁決吧。留給子孫們一點作業題,或許是開明的。好,這就是我今天要談的。謝謝大家。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美國首都法輪功學員舉辦活動紀念4・25
2024購房貸款利率下調 房價漲勢趨穩
巴爾的摩聖誕遊行 傳遞善良
組圖:2023白宮赦免火雞「自由」和「鐘」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