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清華大學─如何建構一個與人親密又安全的關係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4月27日訊】由清華大學學生會和大紀元時報共同主辦名家講座,於四月十九日晚上七點在清華大學動工館舉行,由陳彥玲教授主講『如何建構一個與人親密又安全的關係?』、『您找到人生的第一大目標了嗎?─ 交友?留學?生涯規劃?』

《從別人眼中看自己》

陳教授首先提及她個人求學過程中的點點滴滴。由於她是當時全村子中考上台大醫學院的第一個女孩子,她的一舉一動自然成為眾所矚目的焦點,在成績優渥的光環下也同時背負著眾人的期盼和要求。在台大求學的她每天送飯盒給在建中念書的弟弟,不知為什麼她從校門口走到紅樓的三樓,一路上都有人叫她老師,由不知如何回應逐漸進步到能自在的跟對方說聲「你好」,讓她從不同的人的眼光中看到自己不同的特質,跳出原來自設的框架,從原本家人的期待及自己一心一意的往醫療領域發展,到欣然接受自己擁有「老師」特質,開拓出向教育領域發展的可能性,讓自己擁有更寬廣的空間。

《從別人的寬容中開拓自己的眼界》

在台大時有兩位老師讓她印象深刻 : 有一次她覺得所寫的考卷與教授要求的方向不同,當時她原本希望及格就好,交完考卷後成績尚未公佈就飛往美國,心想不可能拿書卷獎。回來後方知該科成績居全班之冠,她向老師說明可能給錯分數了,老師卻恭喜她應該請客慶祝;另一次考試時,她發覺其中一題所列的答案選項都不恰當,於是在考卷上自創另一個答案列入選項,心想最多拿不到這一題分數。在成績公佈前老師告知有人獲得滿分,她想一定不是自己,因為她自作主張修改答案,沒想到得滿分的就是她。回想起這兩件事她相當感激兩位老師的寬容大度,能夠容忍學生的特立獨行。回憶當年幼稚的舉動,老師們卻無私的包容以對,此番經歷也影響了她日後的人際互動 ~ 善待對方。

《發現自己的特質,破除後天加諸的物質觀》

讀研究所時的生活並不快樂,指導教授外的另一位教授的研究題目引起她的興趣。她不假思索就向原指導教授表明去意,當時她只知教授的姓名和研究主題,完全沒考慮繼任老師的個性是否容易相處、要求是否嚴格等等。陳教授努力追尋自我理想和勇於作決定的精神,深深觸動了在座的清大師生,一位女學生在會後說:「我真的非常佩服陳教授!她那勇於捨去很多人都認為很好的東西,而去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那種精神,很令人感動!」

接著,陳教授又和大家分享了幾個求學過程中的生活故事:

◎ 畢業後她到了美國,家人再未取得她的同意下,安排她與一位條件優渥的男士相親;在飯局裏她觀察著每個人的言行舉止,她發現在男方點菜時,並未徵詢在座女方及長輩們的意見便逕自決定菜單,見微知著,當下就暗自決定不和這位不懂得尊重他人的男士作進一步的交往,她心想:「男方雖然家世豐厚但可能也因此沒有機會去練習及了解尊重的重要。」

◎ 考量日後謀生方便,她聽從他人的建議去修電腦課。修業完成準備去領畢業證書前,她心中想著:「這份畢業證書這麼重要嗎?如果往返途中發生意外而性命攸關之際,會不會後悔有什麼觀念沒有釐清?還有什麼事情沒去嘗試?那豈不含恨歸天?更何況一旦取得畢業證書之後,意味著將在電腦桌前至少五年:前三年辛勤工作終於取得主管資格,再工作一兩年後才可能從主管的「權力慾望中開始覺醒。」明白了這些都不是自己想要的,因此毅然決定不去領畢業證書,她父親非常不理解她的作為,但陳教授懇求父母再給她兩年時間,讓她去找尋自己真正的人生目標,若有朝一日需要證書時再去領取。

◎ 有兩位性格迥異的同學改變了她一些觀念。一位白人同學,蓄長頭髮,高傲自恃而衣著隨便;另一位黑人同學,和藹可親,彬彬有禮,兩人鮮明的對比使她破除了對膚色的成見,去掉了以往對黑人的負面評價,重新審視對白人的觀感。畢業時大家忙著找工作,看到了那位白人同學剪了頭髮,衣著也整潔有禮,這一連串的變化讓她學會由多角度去觀察週遭事物,思考人的表面與內在的關係為何?

◎ 因不想重複所學而捨去名校,寧可選擇一間普通大學學習過去認為不會用到的新事物,例如:為了真正融入當地人的生活而去學英文、西班牙文等。當她想申請去念書時卻發現托福成績已過期必須重考,校方表示有托福成績才能證明英文能力,於是問校方是否有其他方式證明而不用托福成績,並舉出了她在該校的選修成績都是A,可否以此來證明有足夠的英文能力成為正式的研究生?當時並未抱任何希望,只是很誠懇的說出自己的情況和想法,最後因而能獲准直接入學。

《無私無求的付出,竟收穫滿滿》

有一次出門買書,由於不知當地停車規則而被開罰單,當下她站在那裡思考著自己可以從中學習到了什麼?從此以後,她出門總是不忘帶一些零錢,看到別人停車時間將屆而車主沒來補投時,不論對方是誰就主動幫忙投入,因為她想車主大概跟她一樣,是看書看得忘了時間,而非故意不投錢,當此善念一出又付諸行動之後,竟發現過去一位難求的車位,最近卻像等候著她似的空了起來,而且停車計費表上的餘額尚多,只要再投一點點錢就足以停到上完當天的課;她感受到當放下「計算物質報酬」的觀念時,不需汲汲營營也不虞匱乏,「心態轉變,境更寬廣」。

陳教授分享她親身經歷的事來說明觀念如何對人造成影響:一天她開車在高速公路上,發現車子冒煙,她聯想到電影情節中的爆炸鏡頭,因此非常擔心、著急,後來終於有一輛原本已經駛過的車子停到路邊,一位先生下車詢問她:需要什麼幫忙?查看之下發現車子水箱漏水了,從小她一直被灌輸各種各樣自我保護的言論,才不會遭受損失等等…不斷浮出腦海,所以對他懷著戒心也怕被訛錢;對方用自己喝的水幫她補充,從衣著和開的車看得出,他是一個維修冷氣的工人,在加州水很珍貴而且他正要去工作,但仍然願意主動幫忙,並跟在她後面一路送她平安回家,且婉拒了她的金錢答謝,美國是十分重視個人信用的地方,這一耽擱,勢必賠上他對客戶的信用,當得知對方要去的地方與她家的方向正好相反時,她更加感到不安,那位幫忙的先生告訴她:「不用感謝我,妳只要也開始不求回報的幫助他人就好了,因為我也受過別人無私的幫助。」可以為了一個素昧平生的人這樣無私無求的付出,讓陳教授為自己不好的思想感到非常慚愧。

一天早上10點,她的系主任親自打電話給她,說要推薦她領取一項獎金。當時她還在睡覺,像被抓到小辮子一樣,她感到心虛,因為觀念框框中那不是睡覺的時間;她首先感謝系主任的好意,她已經是當地的學生,學費負擔不重。還有更多的人需要這筆獎學金,所以願意將機會讓給別人。沒多久,卻收到學校的領獎通知。因為發信日期是4/1愚人節,她以為不是真的,也沒打算去領。父親發現了那張通知書,要求她去領獎,只好奉命到場領獎。

到了頒獎會場發現人山人海的,所有教授站在入口列隊歡迎,並恭賀受獎的同學。典禮上,每個獎項都有一群人領獎,但始終沒有聽到自己的獎項名。直到最後唸到她的名字,系主任上台說明「她從來沒有看過一個東方的學生那麼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這時她才知道自己獲得了全學院只有一個名額的獎。她當時感到很心虛,因為事實上她才開始了解自己從內心的善念出發,竟然獲得如此豐厚的回饋,當時還沒有完全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陳教授說她提這件事不是在炫耀自己多好,而是鼓勵每個人啟動自己無私無求的善念系統,就會看到美好的未來。

陳教授在美國讀兒童發展、兒童特殊教育時,指導教授帶領著她去學習如何純淨自己的心,先他後我去為別人著想。她講了一件事,有一位氣質高雅又富裕的女同學,全身都散發著一股美感;這位同學有一次請陳教授去她們家吃飯,快吃完飯時,同學問她:「為什麼妳整頓飯都沒有抬頭看我一眼?」她說,覺得自己身份地位不及對方,不敢抬頭。她的同學鼓勵她,試著抬著頭看著她,最後她做到了。雖然這只是一件很小的事情,卻體現了一個重點,就是對方的善,帶出了人與人之間的信任。

陳教授向大家推薦「大紀元時報」,她做過媒體對人的影響的學術研究,答案是很需要令人警覺的,她的家十年沒看電視,沒訂報紙,因為不當的媒體訊息對人的影響負面遠遠大於正面。但是,現在她們家訂大紀元時報、看新唐人電視台﹝註:這是網路電視台﹞的節目,因為這是她認為目前最清新優良、適合全家共閱的媒體。她請現場來賓為自己做一項檢驗,在演講結束後帶一份大紀元時報回去,看完之後送給不認識的人,觀察自己會以何種價值觀來憑斷一個人?從而增加對自己的察覺力,進而去除自己的心理障礙。

《純淨自己的心,世界變得更乾淨》

陳教授曾十分認真又盡心的教導學生、照顧病家但仍力有未逮,在不斷進修及突破中,終於在眾多修煉「真、善、忍」的人身上,看到不需花費、不需外求的從人內心微觀中,紮紮實實的淨化,若每個人都能來認識甚而在生活中時刻以「真、善、忍」來對照自己的言行,如此一來,必將能解決聯合國在1985年曾提出 : 二十一世紀全世界所有國家必須投注大量金錢與精力去面對:倫理、價值觀、道德的敗壞的三大難題,以帶來祥和純淨的社會。

講座圓滿結束後會場氣氛仍很熱烈,許多人留下來向陳教授請益,已近深夜的星空下,師生之間的討論所散發出來的真誠,不但令聽講的同學獲益良多、不虛此行,也為清大校園留下「真、善、忍」深遠的影響。 @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