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之道

科學家稱智力影響健康

【大紀元5月1日訊】(大紀元記者徐竹思報導)社會學家們早已注意到了貧富之間的健康差距,最近研究表明智力,而並非財富,可能是造成健康差距的基本原因。

貧富之間健康差距的原因表面看來顯而易見:越有錢,就醫、買藥及擁有其它維護健康的有利條件的能力就越強。然而,當科學家們再進一步探索下去,這個問題似乎就不那麼簡單了:不知出於何種原因,隨著提高整體健康的醫療保健措施的加強,貧富間健康的差距卻越來越大。

美國德拉瓦大學(University of Delaware)的高佛森(Linda Gottfredson)教授發現,大量的證據顯示智力差異可以解釋這種令人不解的現象。她在今年一月的《人格和社會心理學雜誌》(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發表論文提出,智力差異可能是造成財富與健康差異的基本原因。

高佛森教授認為,即使所有的人都有同等的醫療資源,一些人會比他人更善於運用資源來維護自己的健康,因為人們獲得信息、理解分析所得信息及相關資料的能力不同,這就是智力差異。這種差異存在於不同的時期,不同的國家,不同的醫療保健系統,甚至不同的疾病。

所有社會階層都有具備各種智力水平的人們,但是,社會階層越低,在學習、讀寫和解決問題方面能力差的人數比例就越高。人們的社會經濟階層越高,其總體智商測試或思想敏銳度就越高,這種敏銳使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得心應手。尤其是在一些高薪工作中,智力直接影響工作成績。

人的健康可以被視作是一種日益複雜的終身性工作,其中大部份責任正在從醫生轉到病人,比如像哮喘病和糖尿病患者需要依靠每日自我觀察身體狀況而不斷決定如何用藥。再如心臟病患者可以離開醫生,回家通過食療和鍛練進行調養,併進行複診和遵循其它各種醫囑。

高佛森教授引述1995年的一項測驗說明智力對健康巨大影響:大約二千六百名病人中有超過四分之一的人在接受預約時感到費解;百分之四十二的人沒有掌握空腹吃藥的說明。

她說,無能力精通像查閱公共汽車時間表這樣的特定作業也許看起來並不重要,但是打個比喻說,若把所有錯過的公共汽車的次數都加起來,就不能小看了。

在同期雜誌上的另一研究支持高佛森教授的結論。愛丁堡大學的心理學家迭爾瑞(Ian Deary)及同事通過分析七十年前在蘇格蘭地區學齡兒童中廣泛進行的智力測試及追蹤調查,發現人十一歲時的智力可以預報成年後的疾病和死亡率的差異。

在二月份發表於《心理科學的當代發展方向》(Current Direction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中的一篇論文中,高佛森與迭爾瑞博士更進一步分析了蘇格蘭的這份數據資料,他們在考慮並調整了上世紀七十年代貧困與社會地位的因素之後發現,智商與患病和死亡率的關聯仍然成立。

認識智力對健康影響將有助於改進醫療服務,也許醫生可以給病人作一個簡單的智力測驗,並隨機修改他們的說明和指示;也許醫學學生們可以接受更全面的同病人溝通的訓練。

高佛森博士說,聰明的人易於高估他人的能力,因此智力者水平低的人就會掩飾他們不明白的東西。醫生、護士、藥劑師等醫療工作者應確保病人掌握他們需要知道的東西。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