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學雜費 多校決議至少漲3%

標籤:

【大紀元5月13日訊】〔自由時報記者申慧媛、黃以敬╱台北報導〕儘管民間普遍反彈大學高學費,教育部也承諾將盡力協調大學九十三學年不調漲學雜費,但據了解,許多大學已初步決議將調漲學雜費至少三%;包括政治大學、台北大學、屏東師院等多所國立大學,均已原則決定今年學雜費將調漲三%至四%,私立大學協進會也達成初步共識,基於行政院可能調漲公教人員薪資三%,因此私立大學學雜費漲幅也將同步從三%起跳。

教育部長黃榮村今日將邀請公私立大學校長代表,直接與民間反高學費聯盟面對面溝通,期能暫緩大學調漲學雜費計畫;私立大學校院協進會理事長、淡江大學校長張紘炬指出,如果行政院沒有計畫調漲人事薪資,或是政府能明確提供三%的學雜費差額補助,正視大學經費不足問題,大學調漲學雜費壓力才能稍減。

民間反高學費聯盟則對於大學醞釀漲價不滿地指出,大學是非營利事業,教育經費若有短缺,應透過國家公權力向企業收取,政府應徵收「企業紅利稅、專款專用於教育」。

政大教務長董金裕則指出,政大週一即舉行學費調漲的校內公聽會,昨日行政會議亦通過學雜費調整方案,教育部雖承諾學生及教改團體要求各大學不要調漲學費,同時公開承諾將提供補助,實際上承諾「非常含糊」,以至於學校在考量學費時,不得不就實際面進行討論,而決定漲幅定於三%。

張紘炬亦指出,基於行政院宣布今年公務員調薪三%為基準考量,今年私校學費的調漲幅度也可望從三%起跳。目前除華梵大學已宣布不調漲外,其他學校均在觀望,教育部雖要求各大學五月底前決定,但私校協進會已行文教育部,要求延後學費調漲的時程至六月底。

而對於教育部之前對外公開承諾由教育部「貼補差額」以要求大學不調漲學費的說法,張紘炬昨天也批評「不切實際」;他說,教育部高教司目前總共編列了十一億多元的「貼補預算」,要分給國內一百五十二所大學校院,平均一所最多分到六、七百萬元,但單單淡大教師配合公務人員調薪三%,一學期薪水支出增加超過六、七千萬元,教育部的差額補助跟本不夠分,因此,各私立大學原則一定會調漲,確切調漲多少,則由各校自主決定。

教育經費不足情況惡化,教育部務會報昨日進行「近五年我國教育經費編列」專案報告,我國公私部門的教育總經費在過去五年雖有增加,但其中政府所補助的高教經費卻因大學數量增加而被「稀釋」。

針對教育經費消長問題,監察院將於下週三、行政院新舊內閣交接前一天,約談教育部長黃榮村,成為他卸任前的最大挑戰;黃榮村昨日指出,最基本方法是中央政府教育經費最好能逐年以五%至十%的比例成長,或是編列特別專案經費,否則不僅現今的基本教育需求要維持,未來諸如國教延伸、助學貸款利息補貼以及後期中等教育輔導等新增項目,也可能面臨經費不足。

 

相關新聞
貴州小學生出外討錢
扁同意學費不能高 髮禁不必要
陳總統與青年學生對談  場外學生嗆聲
加安省獲資助兩年內不漲學費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