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海:鼓浪嶼要收“上島費”?在廈門引起軒然大波

晨海

標籤:

【大紀元5月14日訊】“5.1”勞動節假期,我一家人到素有“海上花園”美稱的廈門市旅游,碰上一件荒唐事:該市的鼓浪嶼島准備向游客每人收取“上島費”80~190元?

陪同的導游搖頭歎息:“廈門的旅游業完了!這上島費說是‘大門票’?實際上是過路費、買路費,我們不進景點,僅在島上經過一下,也要收80~190元,不是跟攔路搶劫的土匪一樣嗎?以後誰敢來呀?”

我一聽,中國真怪呀!這大自然的海島,這天然的海邊風景,也成了廈門市官吏的生財之道?

導游說:“盡管廈門市政府承諾廈門當地戶口的人,上鼓浪嶼島仍是3元輪渡費而不會多收費,但是仍然引起廣大市民的不滿與抗議!在網上論壇上聲討之聲不絕。”

他看我面露詫異之色,接著大聲地說:“因為廈門人民決不是土匪,決不會向遠道而來的客人強行收取過路費!”

此話說得好!做土匪的決不是人民!我對廈門人民的善良與熱情倍增敬意!

壞就壞在那些狗官身上,它們想撈錢而不擇手段。

世界上任何國家的公園和自然景區均向公眾開放不收門票費,任老百姓自由游玩。

僅有號稱“代表人民”的中國政府,十多年來在各地紛紛將自然風景區圈起來,強行向游客收取高價的門票費。

例如黃山、泰山、廬山、峨眉山,幾千萬年來,哪一個朝代哪一個政府把這些大山圍起來收門票費?憑什麼法律?憑什麼標准?此種亂收費,完全是無法無天的!

毛猴王不是常說,江山是人民的,一切土地屬於人民嗎?怎麼現在的中國政府,越來越象占山為王的猴王呢?

廈門市的官吏這下子又出新花樣,要占海島為王了!

我出游歸來後,仍掛念廈門旅游界的這件荒唐事,就上了廈門的網站查詢,哇塞!廈門當地的黨報(廈門日報、晚報)均說“大多數人支持鼓浪嶼票改”?真是強奸民意呀!

因為我同時在另一家民間網站論壇上看到,從今年3月起,點擊數總計起碼在數萬次以上的10幾個帖子均在反對鼓浪嶼收門票費,僅題目就有如下例子:

◆《黑暗透頂的買路錢--鼓浪嶼大門票》
◆《黃山2003年巨額虧損,給鼓浪嶼“票改”一個響亮的耳光!》
◆《”上鼓浪嶼收費”行為是違憲行為!》
◆《再談反對鼓浪嶼實行高價的票制改革》
◆《反對鼓浪嶼一票制》
◆《在遭到這麼大的反對下實行一票制,才增加500萬的收入,作為一個重大的決策,是不是有些荒唐?》
◆《鼓浪嶼面積只有1.78m2公裡,收190元的票,是全中國最貴的票價》
◆《諸位,你過輪渡花3元錢,人家說給你補了0.6元,你相信嗎?》
◆《不知道賬是怎麼算的?》
◆《反對一票制的呼聲這麼強烈,政府難道真的不顧民意、民情嗎?》

其中一篇帖子寫道:

“從我占的地方經過,必須留下過路費!這是什麼行徑?

盡管我是老廈門人,鼓浪嶼收大門票不致於多收我的錢,但是我還是忍不住要對這種公然違法、侵犯人民利益的無恥行徑極其憤慨!

我國第一部憲法規定:一切土地屬於人民!

人民要上鼓浪嶼島看看海邊風景是上自已的土地,什麼“管委會”憑什麼要收錢?

順此,我要奉勸那些想學黃山等收費榜樣的官僚,請睜大眼睛看一看:黃山旅游收入在逐年下降,2003年報己宣告巨額虧損!

黃山收了高價門票,山上的吃住仍然又髒又臭又貴,每年均引起眾多投訴,我就親自看到《南方周末報》公開批評黃山上又髒又臭的文章,還是我們廈門市的游客寫的。

所以事實證明,並非收費才能辦好事;相反,在我國目前情況下:有錢更會腐敗墮落浪費!

如鼓浪嶼收費,只能讓一些蛀蟲多有撈錢機會和浪費!

大家拭目以待:鼓浪嶼收門票會賺錢嗎???

我們看著,在這些只想收錢的“管理”下,鼓浪嶼決不會比黃山賺錢!等到鼓浪嶼也虧損的那天,請大家記得,一定要將那些向人民收買路錢的人繩之以法!”

看了以上帖子,我感歎廈門民間真有真知灼見的人才呀!

只是他們位卑言微,引不起當局的重視?我擔心廈門的官吏仍會一意孤行?所以將此事在國際上爆光。

請問北京中央政府,你們是什麼朝代?怎會讓各地的政府如此強行收取過路費?

據廈門網上透露:廈門市的官吏公然說:“鼓浪嶼理應拒絕‘低端游客’進入,使鼓浪嶼成為搖錢樹,才是實現鼓浪嶼的可持續性發展。鼓浪嶼本來就是有品味、有錢人的樂土。”?

難道中國國內的自然風景區均已成為“有品味、有錢人的樂土。”?

一張上島門票80~190元,相當於中國農民2個月的收入總額!相當於中國城市一個職工一個星期的工資!顯然,這是中國廣大農民和職工無法承擔的高價!那麼,中國農民與職工從此與美麗的鼓浪嶼島無緣了?!這不是比國民黨社會更黑暗百倍了?!

請問胡溫:中國大好河山究竟是人民的?或只是有錢人的?難道你們只要錢不要人民了?難道這是以人為本嗎?是三個代表嗎?

《民主通訊》2004.5.12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殷明輝:閬中古城游記
不老的神話三种狀態 成龍今天滿50周歲
H2B增額案國會遇阻 威脅美暑期服務業
愛丁堡復活節裡的中國潮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