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鴻:走進中國的英國菜

標籤:

【大紀元6月15日訊】BBC駐北京記者林慕蓮6月15日報導: 英國最經典的一道食品炸魚配薯條,終于在中國的首都北京安家落戶。与喝下午茶相比,炸魚配薯條在英國更受歡迎。盡管炸魚配薯條還不像愛爾蘭酒吧那樣在全球各地得到普及,不過BBC駐北京記者林慕蓮在她的來信中說,如果這道英國食品能在北京取得成功,那么也許炸魚配薯條的名聲會徹底改變。

當我的老板安排我去北京工作的時候,他們可能沒有意識到,他們的決定還讓英國的食品在世界的另一個角落安了家。從表面上看,在中國開一家英國餐館似乎不是一個好主意。談到吃的,中國人似乎有點沙文主義,他們相信自己擁有世界上最优秀的烹飪技藝。他們對英國食品的態度可以概括為不屑一顧,還有對靠吃白土豆泥過日子的英國人的一絲可怜。而在英國生活過一段時間的中國人也樂于談論他們對英國食品的恐懼,那种感覺就像到中國的英國旅游者描述中國人吃的雞爪子和動物內臟一樣。

我的丈夫峰來自中國南方。客气地說,他也不是英國食品的愛好者。當得知我們要到北京工作生活的時候,他有些惊喜若狂,大聲喊著,“我再也不會餓肚子了。” 

峰老想著在北京開一家英國餐館。結果,他和朋友杰的想法不謀而合。杰正好也有一位英國妻子。杰說,和妻子結婚十二年,他唯一能夠容忍的英國食品就是炸魚配薯條,而這道食品正是北京缺乏的。

起家之初

于是他們兩人又找到第三位能夠提供資金的合作伙伴,這個人覺得炸魚配薯條的想法可行。主意打定,他們的第一個挑戰就是找到一個适于開店的地址。北京城現在到處在大興土木,找一塊開店的地方可并不容易。經過几個禮拜的調查,他們終于找到一個理想的地方。但難題又隨之而來,這里的電源無法支持用于炸魚和薯條的机器。“別急,可以用獨立的發電机,”對方說。可是一万多美元的發電机顯然是不可能的。

第二個開店的地址似乎更好,但是隱藏的問題又出現了。這座剛剛建成的建筑屬于非法建筑,正等著拆除。在“無事不成”的中國,這個問題未必就能攪了這樁生意。就在大家開始就租店合同展開談判時,產權方在店鋪被列為拆遷項目后拒絕退款的立場讓一切又回到了起點。

就在絕望中,我丈夫和他的朋友意外發現了第三個地方。這里以前是一家酒吧,但是經營一直不太成功。不過,酒吧就在一家頗受歡迎的夜總會旁邊,對于晚上消遣的人來說,這里可以是個出來吃飯的好地方。就這樣,合同簽了,裝修工程開始了,下一步就是招工。

北京可不缺少找工作的人,于是這些未來的老板們也就變得挑三揀四。太笨、太丑、個頭太矮都可以成為拒絕申請者的理由。我試圖說明,在一家炸魚配薯條店里工作并不是什么有身份的工作,但是在北京也許情況恰恰如此。外國人開的餐館仍然有某种吸引人的地方,所以有些申請職位的人甚至有大學文憑。

招工結束后,下一步就是制作菜單了。到這,我得承認自己的失敗。我一直極力推荐豌豆泥和咖喱醬。然而無論如何,豌豆泥也無法讓人覺得這是一种非常吸引人的食品。不過總的來說,這家店做得還不錯。薯條是地道的英國薯條,粗粗的、油油的,然后搭配著鱈魚。另外還有點當地的特色菜,比如蝦仁、炸菠蘿片等。

嘗新鮮与思鄉飯

開店的最后一道關就是和媒體打交道。這方面,這幫男人天生的誠實成了一個問題。當一位記者問他們吃炸魚配薯條的感受時,杰笑著說,“我在英國的時候,天天都吃這東西。開始的時候,還挺喜歡,可過不了多久,想起炸魚配薯條,我就想吐。”到這里,我赶快把這位合作伙伴拉到一旁,給他講了一通公關的重要性。

最后,餐館終于開業了。在開始的几天,生意還相當不錯。每天都有追求時髦的當地客人和思鄉的英國人。誰知道呢?或許炸魚配薯條會成為今年夏天北京最熱門的小吃。

還有,我猜想,要是哪天做記者做煩了,說不定我還能在炸鍋的后面找到新的事業。(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布朗森駕水翼船 橫越英吉利海峽 改寫紀錄
漢城世界經濟論壇圓桌會議閉幕
英國製藥公司研發治療古柯鹼毒癮的藥
歐議會選舉重挫多國執政黨 領導人低調以對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