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琪峰 氣媒體罵媒體諷刺媒體

人氣 8
標籤:

【大紀元7月25日訊】  ■自由時報記者曹玉玲╱特稿

■警察張家輝個性衝動火爆,最後卻立下大功。

 杜琪峰的新片「大事件」嘲諷當今媒體是如何容易被當權者或搶匪操弄,甚至電影的英文片名「Breaking News」(突發事件 )根本就是個電視新聞名詞。

 類似題材 好萊塢也有

 「大事件」不是第一部探討媒體在犯罪事件扮演角色的電影。十年前奧立佛史東的「閃靈殺手」,在辛普森殺妻案發生後推出,片中嗜血的媒體(由小勞勃道尼飾演 )一路跟拍一對瘋狂情侶(伍迪哈里遜、茱麗葉露易絲 )的屠殺旅程,甚至兩人已被媒體捧為英雄人物,儘管手法稍嫌誇張,卻是對媒體批判的極端例子。

 三年前由勞勃狄尼洛主演的「千鈞一刻」也探討類似主題,如果「閃靈殺手」是「媒體」對犯罪事件的主動介入、將過程有如「真實電影」般從頭到尾實況報導,那麼「千鈞一刻」的主動權則在於「罪犯」本身。他們將犯罪實錄販賣給媒體,不但因此大賺一筆,還成為全國名人。當飾演警探的勞勃狄尼洛,最後被兩名外籍罪犯捉到,當成千上萬的紐約人擠在時代廣場的大型電子看板前,即將目睹狄尼洛是如何被罪犯凌虐致死的畫面時,媒體的角色、SNG新聞直播的道德命題,又再一次令人徹底反省。

 美國普普藝術家安迪渥荷在六○年代就曾說過:「在未來,人人都可以出名十五分鐘。」「大事件」和上述兩部電影一樣,同樣探討媒體、罪犯、警探三方的角力拉鋸。只不過這次握有主動權的是「警方」,然而自以為聰明的「警方」卻萬萬沒有想到,「罪犯」也不是笨蛋,你怎麼操作媒體,我就怎麼學你。

 批判焦點 集中警察和媒體

 迥異於上述兩部片的是,杜琪峰對警察、媒體的批判,顯然要勝過搶匪,在本片兩夥搶匪既不是十惡不赦、也無意成名,看看任賢齊在網路上故意不露臉、再看看他如何和人質一家人和平共處,就可知道一向擅長拍警匪片的杜琪峰,這回對搶匪有著高度同情,傳媒的無知、被兩造勢力牽著走,才是他真正想探討的。

 宣傳「大事件」時,每回杜琪峰總會被記者問到:「聽說你在片場很兇,常常發脾氣大罵任賢齊和陳慧琳?」杜琪峰總是義正嚴詞地回答說:「那是媒體說的﹗我大聲罵人是習慣。」杜琪峰顯然對於香港傳媒的八卦能力感到無奈,有感而發地說:「我認為傳媒的操守,在香港好像全沒有了,娛樂圈新聞常出現亂講現象。」

 場面及運鏡 讓人歎為觀止

 「大事件」和杜琪峰過去的作品一樣,同樣節奏明快、同樣在商業電影的架構中樹立自己獨特的風格。然而不同的是,本片他更強調「真實性」,電影開場一段七分鐘一刀未剪的警匪追逐鏡頭,無論是場面調度或流暢的攝影機運作都令人歎為觀止,讓觀眾宛若置身案發現場。

 為求真實性,杜琪峰在本片也盡量不用特效,連一張從空中掉下來的報紙都精準地用吊鋼絲來完成。杜琪峰說:「我希望這部電影的真實感強些,但又不是紀錄片風格,又有點像是新聞片,我覺得新聞是突發性的,希望電影能帶出實際的現場感受。」

 電子媒體在台灣,力量之強大絕不輸歐美或香港,前陣子敏督利颱風重創中台灣,電子媒體才發生SNG可笑的錯誤報導。「大事件」只是一部好看、優質的商業電影,它的影響力有多大、能否喚起媒體和觀眾的反省,最終仍不是創作者能決定的。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任賢齊 張家輝 陳慧琳聯手《大事件》 創票房佳績
《哥吉拉與金剛:新帝國》導演不執導續集
新人呂允首次演唱 未宣傳即吸6000人搶票
陳德修開唱倒數備戰 勤健身不想變大隻佬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