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O七月套案最後決定階段G10壓力更顯沉重

標籤:

【大紀元7月26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呂志翔日內瓦二十6日專電)世界貿易組織(WTO)會員國針對杜哈回合「7月套案」,在本周將作出最後決定,包括台灣在內的「十國集團 (G10)」在農業談判中承受的壓力也更見沉重,但將作最後衝刺,爭取下一階段實質談判中更大的彈性與空間。

WTO明天起舉行總理事會議,但一般預期主席大島正太郎要在二十8日才可能提出「7月套案」的修正版,總理事會議最快二十9日才能處理套案,在最後關鍵時刻,嚴密的安全措施、密集協商、及眾多來自各國首都的官員,使WTO總部的氣氛異於平常。

在7月套案 (JULY PACKAGE)的議題中,最敏感及困難的仍是農業談判,由「小農經營型態」及農產品「淨進口」國組成的G10集團的處境尤其艱難。

在過去一個月中,G10顯然採取了強勢談判立場,透過舉行農業部長會議、在各項會議發表「直接、強力」聲明,甚至多次記者會,凸顯G10的集體力量。

G10並於上周率先針對農業談判草案提出修正版本,對敏感性產品、關稅設限、強制性擴大關稅配額、境內支持個別產品設限等議題,明確提出G10的反對主張。

但面對美國、歐盟、出口國組成的「凱恩斯集團」、及開發中國家的二十國集團,G10顯然處於相對弱勢,加上大島與秘書長蘇帕猜已明確表示,草案內容不可能作大幅度修正,因此,G10提出的立場不太可能被完全接納。

據了解,G10強調,他們的農產品進口佔全球農業貿易的百分之十三,對農業貿易已作出很大貢獻,未來農業貿易開放責任應由出口國及進口國平均負擔。

G10希望農業談判架構中對敏感性產品等重要問題只作原則性、廣泛的規定,細節交由未來談判決定,以預留彈性空間,但是否能達成目標仍是未定之數。

一般認為,由於WTO會員國不願看到杜哈回合談判再度遭逢災難性的結果,因此,本周一定會通過7月套案,但由於WTO採共識決,套案文字及規範很可能被稀釋,以期望被所有會員國接受;而G10的最大考驗將是在這個情況下,能爭取到多大的彈性與空間。

另一方面,經濟部次長陳瑞隆率同國貿局副局長吳興華、科長房文英、及外交部科長薛秀媚等,於昨天晚上抵達日內瓦,今天上午與顏慶章等就談判情勢交換初步意見,明天將出席總理事會議。

相關新聞
台灣在WTO肯定貝里斯經濟發展計畫
新加坡:若WTO談判失敗 全球貿易壁壘恐形成
台澳經濟諮商會議首日達成多項共識
WTO十六日公布七月套案草案會員國屏息以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