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莉藜:趙燕,您悠著點兒!

楊莉藜

人氣 2
標籤:

【大紀元7月29日訊】一位來自中國的年輕商人趙燕,在美國無辜被毆打,引爆了中國和美國華人社區的抗議聲浪。爲她不平的其實不止是華人,每一個推崇法治,珍視人權的人都會很自然地同情她的遭遇,譴責打人者的暴行。

然而在這聲援受害者的同情、熱誠和關愛中,我們也不難聽到把這樣一個具體個案泛政治化,泛民族化的噪音。更讓人錯愕的是媒體透露出的趙燕本人的一些話語,明明白白地是在爲這些噪音提升分貝。

本月27日中午,趙燕坐著輪椅在紐約皇后區羅斯•雷根律師事務所接受了新華社等媒體的聯合採訪。採訪結束後中新社、新華社、鳳凰電視臺等媒體都相繼發表了報道。下面的一段話錄自中新社,鳳凰電視臺也有類似的報道:

“感謝全國人民、同胞們、我的國家、中國駐美使領館對我的關心,感謝媒體對我的支援和聲援。如果沒有大家的支援,就不會有伸張正義的日子。”

——中新社《趙燕邁出尋求賠償第一步:我很堅強,請大家放心》

如果對這一事件足夠關注,我們不難看出,趙燕的“如果沒有大家的支援,就不會有伸張正義的日子”的說法與事實並不相牟。趙燕的遭遇發生在21日深夜,當夜回到紐約,次日約見律師,第三日,即23日,洛德即被法院起訴。這樣的辦案效率是非常之高的,體現了一個發達的民主國家法律的尊嚴和對人權的尊重。如果單單從趙燕的話語去分析,很容易讓人認爲美國要麽是在拖拖拉拉地延遲辦案,要麽是在馬馬虎虎地敷衍原告,甚至是在遮遮掩掩地銷贓滅迹……這種可怕的暗示力量,足以讓國內的憤青熱血沸騰,夜不能寐。

如果說這段話讓我擔心憤青們血管壁的耐熱指數,下面一段話則讓我懷疑趙燕女士本人是不是也有憤青的思維習慣。依然是中新社的報道:

“我無法向你們解釋傷痛和心靈受到的傷害,你們也無法知道現在我有多痛苦。但我沒有辦法,只能咬牙堅持下去,爲了我自己的尊嚴,爲了我們民族的尊嚴,把這場官司打到底,把打我的兇手繩之以法,嚴懲他們。”

——中新社《趙燕申請紐約州犯罪受害人福利,誓把官司打到底》

我十二分地支援趙燕女士維護自己的尊嚴,把官司打到底。可是,把“我們民族的尊嚴”也扯上去,就有點牽強附會了。因爲你不能證明那個警察具有“專打中國人”的動機,也不能證明美國法院將有“冤枉中國人”的企圖,那麽你個人的遭遇(雖然我非常同情),就和我們民族可能會有的遭遇沒有什麽關係。無限地上綱上線,只會減弱人們對於案情本身的關注。

相比中新社的報道,新華社的報道就老到多了。請看:

“感謝全國人民、同胞們,感謝我的國家和中國駐美使領館對我的關心,感謝媒體對我的支援和聲援。……爲了自己的尊嚴……我一定要將這場官司打到底,把打我的兇手繩之以法,嚴懲他們。請大家放心,我會很堅強的。”

——新華社《趙燕:感謝全國人民支援,要將官司打到底》

新華社的稿子把中新社兩篇新聞裏所引述的趙燕的話合成一段,兩個省略號刪掉的恰恰是趙燕嘴裏最缺乏事實支撐的語句。所以,在這一點上我還是很佩服新華社在文字處理上的老遒和練達的。

當然,在這樣一個言論自由的國家,趙燕當然有權力想到什麽說什麽,但是言論自由的基石是符合事實。趙女士還將面臨著法庭上的質詢,學會講實話,爲自己建立起信譽,是十分重要的。

因此,我誠懇建議趙燕在休養之餘,對比中新社和新華社的兩個文本,學習悠著點兒思考,悠著點兒說話。

其實,需要悠著點思考、悠著點兒說話的還不止是趙燕,某些個人和團體在怒火中燒之際講出的那些話,也有不少讓人聽了摸不著頭腦。比如一個叫做“美國美中自由貿易促進會籌備委員會”的組織,近來不斷有文章和聲明見諸於網際報端,流傳很廣的“美中自由貿易促進會籌備委員會就商人遭打強烈抗議”一文中說:

“美中自由貿易促進會籌備委員會認爲,由於美國政府近年來,就中美貿易的正常糾紛問題政治化,美國政府屈于各方的集團利益,造成美國社會中媒體對中美經貿問題的大量報道給美國人民産生負面的影響較大。因此,造成美國一些執法官員敵視中國,從而導致這次嚴重侵犯中國商人人權的事件。”

這句話無論語法或是邏輯都不能不說很有點佶屈聱牙,所幸大致的意思還能猜得出。那就是說:美國政府造成了執法官員侵犯中國商人人權的事件。美國政府在這樁案子裏的連帶責任有多大,還需要法庭做出最後裁決。但就目前我們能看到的資料來判斷,“美中自由貿易促進會籌備委員會”的論斷大有跛足之嫌:執法警察毆打趙燕時連她是中國人都不知道,遑論是中國商人!那麽所謂“執法官員敵視中國”、所謂“正常糾紛問題政治化”又從何談起呢?

我敬佩所有團體和個人爲幫助趙女士伸張正義而做出的努力,但是那些無理無據,意爲聲援,實若起哄的言語,我看就免了罷。

(7/28/2004)

──轉自《觀察》(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趙燕在美挨打引發中國網民激論
趙燕在美被毆事件及反響
大陸商人美國被毆 美中高層熱線
趙燕在美被毆事件引發網民熱烈討論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