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月中國有24家上市公司吃黃牌

標籤:

【大紀元7月31日報導】(中央社台北1日電)中國最新統計顯示,6、7月四十四個證券交易日中,上海、深圳兩地上市公司中受證監會立案調查和證交所公開譴責的次數高達二十六次,平均每兩天就有一家上市公司收到監管層出示的「黃牌」。

香港文匯報報導,6、7月間,中國有二十四家上市公司「吃黃牌」。僅在7月,就先後有江蘇瓊花、托普軟件、伊利股份、深大通等四家公司被中國證監會立案調查,創出今年單月立案數量之最。連帶影響,使得上海證券交易所綜合指數由6月1日的1562.25點,下跌到7月三10日的1386.20點,跌幅超過一成。

受到中國監管層警告的上市公司大多未披露其違反證券法律法規的行為,包括延遲公佈預虧、違規對外擔保、大股東佔用資金等情況,都被蓄意隱瞞。

其中,涉及違規對外擔保的公司有十二家之多,例如華冠科技股份公司去年4月為湘火炬汽車集團提供一筆期限兩年的兩億元人民幣貸款連帶責任擔保,但這筆重大關聯交易行為既沒有履行關聯交易的決策程序,也沒有按規定披露相應的信息。

而大股東佔用資金的極端例子非托普軟件莫屬,去年10月至今年4月間,托普軟件累計向關聯方提供資金共計十三億九千六百萬元,佔二零零二年末審計淨資產的百分之一百點五六。換言之,整個公司都被掏空。

報導指出,中國上市公司之所以敢於違規,違規後還披露信息,根本原因在於違規成本太低。證券專家認為,要提高公開譴責和立案調查的實際作用,就必須透過限制上市公司增發、配股等再融資能力提高違規成本,同時要加強中介機構責任,讓保薦人對上市公司的違規也承擔相應責任。

相關新聞
所羅門美邦建議賣出特許、台積電與聯電股票
外資不愛 晶圓雙雄淚眼相對
博達案加速台灣證交法及會計師法翻修
美股三大指數創兩個月以來收盤新低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