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茉莉:小談「言必稱希臘」

茉莉

人氣 26
標籤:

【大紀元8月15日訊】近來奧林匹克運動會在希臘雅典正式開幕,這是世界的一個盛大歡騰的節日,各國媒體幾乎「言必稱希臘」。美倫美奐、富有創意的開幕式,重現了希臘光輝燦爛的文明史,把全世界的視線吸引到蔚藍的愛琴海畔。

我因此想起毛澤東在一九四一年發表的《改造我們的學習》一文中,指責一些共產黨員不懂運用馬列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解決中國革命的實際問題,而是信而好古,鑽到故紙堆裡出不來,因此稱他們是「言必稱希臘」。

「言必稱希臘」這句話,是毛澤東根據《孟子》「言必稱堯舜」一語仿造的。西學學養不夠的毛澤東,倒是精通中國歷史,能夠將孔孟老祖宗的話信手化用,賦予新意。然而,打著馬列旗號的毛澤東不知道,他的兩位西洋導師--馬克思和恩格斯,一談起哲學和文化,也是「言必稱希臘」的。

馬克思主義的奠基人說,「在希臘哲學的多種多樣形式中,幾乎可以發現以後的所有觀點的胚胎、萌芽」,希臘藝術和史詩「仍然能夠給我們以藝術享受,而且從某些方面說還是一種規範和高不可及的範本」。筆者在歐洲讀歐洲史,體會歐洲文化,常常感到古希臘的影響無處不在,可以說,古希臘文化是「西方文明之酒」的一種「酵母」。

為甚麼希臘文化的影響如此經久不衰?這不但因為希臘文化本身的「高精尖」--詩性和理性的永恆魅力,同時也由於,它在現代獲得了新的闡釋。自十九世紀以來,人類從戰亂和廢墟中,產生了迫切的精神需要,既需要認識世界,認識他人,認識自我,也需要尋求精神的家園。基於這種需要,現代人尋回希臘文化。

希臘文化現代闡釋的最重要的代表之一,是現代奧運會的倡導者--法國人科伯廷(De Coubertin)。1896年,現代奧運會聖火第一次在雅典點燃時,我們看到古老文明被刷新的現代面孔。從那時開始,和平就是奧林匹克最高希望和理念。

「神聖休戰」就是古希臘的遺風。當時倡導休戰的用意,是為了確保運動員和其他相關人員能安全通行並參賽。去年,希臘在聯合國提案,提議恢復這一停戰傳統。所以我們今天看到,包括英國首相布萊爾在內的二十國元首、政府領袖和王室成員,在希臘雅典簽署了奧運停戰協定,以象徵性地表示,在奧運期間暫停武裝衝突。

奧林匹克體育精神象徵著古希臘的世俗主義,那裏,神從山上走下來,與人一起生活。同時,古希臘精神中,有著很強烈的人文主義色彩,尤其雅典城邦的民主制度,給現代人提供了一個值得借鑒的社會模式。

因此,曾深入研究過希臘城邦制度的中國「竊火者」顧准,他的文集幾乎言必稱希臘。談希臘是為了中國,顧准希望借異質性的文明,打破中國封建傳統結構,讓中國與進步人類溝通。

那麼,今天的中國人也要如毛澤東所說「改造我們的學習」,與其學馬列,不如去學更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更為人文主義的古希臘。(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專欄】茉莉:談達賴喇嘛的普世責任觀
溫布頓女單決賽 小威廉絲將與夏拉波娃爭冠
茉莉絲摩打進溫布頓女單四強  迎戰小威廉絲
夏拉波娃闖進溫布頓決賽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