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單一選區 政黨合併觸媒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8月24日訊】﹝自由時報記者田世昊╱特稿﹞台灣立法院昨天三讀通過國會選舉「單一選區兩票制」,對於台灣政黨版圖的走向,選舉制度的改變,可能也意味政黨合併的開端,有利於形成「兩黨制」的單一選區制度,已提供藍綠兩陣營進行內部整合的環境。

依照昨天修憲條文,立委選舉制度未來將修正為「單一選區比例代表並立制」,就政治理論與國外前例來看,一選區只有一個當選席次的單一選區,較具資源與聲望的大黨候選人容易出頭,獨立候選人的問政空間則遭到擠壓,有助兩黨制形成,容易讓政治局勢趨於穩定。

也由於候選人必須獲得多數選民的認同,才能當選,候選人問政時,必須符合社會的普遍價值,求取選民最大公約數的認同,過去以走偏鋒、譁眾取寵的問政風格,在複數席次取得部分民眾認同即可當選的情況,應可在選制的變革下逐漸改善。
不過,單一選區制度也會讓得票率與席次落差增大,且不同於兩黨「主流意見」的聲音,容易被淹沒,不利小黨生存,修憲條文中「兩票制」的設計,目的就在補強這些缺失,但由於席次減半、「比例代表」席次僅佔總席次的三成,反映少數意見的功能無法有效彰顯。

而過去選舉期間,同黨相伐、專挖自己人牆腳的現象,將可有效獲得解決,選區內不同政黨的競爭將更白熱化,相較之下,選民投票行為由「候選人取向」向「政黨認同」傾斜,政黨對候選人約束力增大,更為凸顯政黨政治的走向。

就選舉文化而言,選區由一個選區選出若干人的中選區制,改為一選區選出一席的單一選區制,選區範圍縮減,理論上,將可縮減候選人的選舉經費,有利於選舉風氣的淨化,但也有立委認為,小選區制度讓賄選成本降低,未來可能造成反效果,讓更多人以身試法。

「單一選區兩票制」的變革,對民眾而言,可能只是由「投一張票」,變成「投兩張票」,但選制變革體現在政治現實上,卻可能對個別政黨出現攸關生存的效果,由於有利兩黨制環境的形成,選民的自然投票行為,可能就會加速中小政黨的消失,造成整體政黨版圖的位移。也難怪即使是未來最可能在國內形成「兩黨制」的民進黨與國民黨內,都有人對選制的改變頗多微詞。

一位國民黨地方派系領袖則憂心未來「選區重劃」的問題,他說,選區重劃一定會朝擁有行政權的人傾斜,權限掌握在縣長手中,這對中南部居於弱勢的藍軍更為不利,「明年縣市長選舉,不只決定縣市長,也會決定立委席次版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