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邊論戰》職棒打了15年 玩出什麼

標籤:

【大紀元8月25日訊】(自由時報特派記者徐正揚報導)
若說雅典奧運棒球賽是小聯盟展現實力的最佳舞台,一點也不為過。

自2000年開放職業球員參加奧運後,各國紛紛徵召小聯盟現役球員,甚至具有大聯盟資歷的球員參賽,使奧運棒球項目的生態出現明顯變化,所以,古巴可以慘遭完封、日本「夢幻隊」也會被海扁,各隊實力的差距正快速拉近中。

本屆奧運預賽排名3、4名的加拿大、澳洲2隊,均以小聯盟3A球員為主體,並搭配2A的潛力股,具大聯盟資歷者比比皆是,而排名1、2的日本、古巴2隊,攻守戰力堅強、平均,整體實力絕對在3A以上,就連荷蘭、希臘,在打過大聯盟、現役小聯盟的球員助陣下,便足以令中華隊大半場陷入苦戰。

當然,中華隊不是沒有這種等級的人物,旅美的王建民、曹錦輝、陳金鋒這3位已達3A水準,甚至具大聯盟實力的好手,幾乎是中華隊賴以求勝、或與對手力搏的主軸,澳洲、日本2隊均異口同聲加以稱讚,對中華隊時陷入苦戰,就是因為對上這3位大聯盟級的球員。

即使是1A的陳鏞基,腳程、擊球點掌握、3壘守備功力皆令人眼睛一亮,旅日的張誌家雖沒投出應有實力,卻也使盡全力分攤了2場重要賽事。

如果把這5人抽離,中華隊還剩下什麼﹖除了潘威倫對希臘、荷蘭投了2場好球,林英傑對古巴中繼4局稱職,陳致遠、彭政閔屢有佳作,本土職棒打者在對方3A、2A級的投手壓制下,進攻能力明顯降低。至於業餘投手,扣除林恩宇對資歷平庸的義大利中繼2局外,面對3A、2A級的打者只能任憑宰割。

外國的月亮不見得更圓,許多來台灣職棒討生活的3A、2A球員,被修理得灰頭土臉的不勝枚舉,但是,美國小聯盟的水準,真的那麼「小」嗎﹖

答案很簡單,來台灣的洋將,即使有3A、2A甚至大聯盟資歷,卻幾乎都已過氣,球技、實力隨年齡日增而走下坡,但在奧運,中華隊碰上的3A、2A球員,絕大多數是可能成為明日之星的小聯盟菁英。

在小聯盟的生態裡,能夠升上2A的球員,就表示已經具有上大聯盟的實力,後面就看個人的造化。至於3A,說穿了,等於是大聯盟的「置物櫃」,多了擺著備用,要用就隨時拿出來。

國內職棒發展了15年,球員技術固然逐年進步,但是經過這次奧運,答案清楚地擺在眼前,我國職棒進步的幅度非常有限,放在同一個舞台上,實力的差距更為明顯,若非徵召旅外球員助陣,中華隊的成績只會慘不忍睹。

現今的棒球發展趨勢,不再像1992年中華隊拿到奧運銀牌時那麼單純,有意發展棒球的各國,紛紛向美國取經,例如澳洲、加拿大過去根本不是中華隊的對手,自80年代起,兩國不斷把球員送往美國職棒磨練,技巧、實力大幅提升,這次雙雙打進4強,稱得上是成果豐碩的「收網」。

把有潛力的球員送往美國接受磨練、培訓,似乎是加速提升台灣棒球水準的可行之道,澳洲、加拿大的例子,非常值得台灣棒壇參考,問題是,政府有關單位願不願意放寬,甚至解除兵役限制,業餘棒壇、職棒聯盟有沒有胸襟容許好手出國取經。

中華隊兵敗雅典,該檢討,但不需要謾罵。失望、難過之餘,更要正視,玩了15年的台灣職棒,究竟玩出了什麼名堂﹖如果球團還是一心一意撈錢,千方百計地節省成本,不求長進,4年後,縱使中華隊還有機會參加奧運,結果肯定一樣淒慘。

國內棒壇和職棒主事者應該認真思考自己的職責,勇敢面對「技不如人」的殘酷事實,真心付出,不要只想著發「棒球財」。

另一方面,球迷們也該覺醒,不能再盲目崇拜、溺愛球員,也應該對球員提出合理要求,督促球員進步,如果繼續把球員捧上天,一旦參加高水準的國際賽,只會愈加自暴其短,換來更大的失望。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奧運棒球  一分輸意大利 球迷不捨
組圖:奧運棒球  中華4:5意外落敗
棒球  黃忠義遭三記「球吻」 感想只有「痛」
台義之戰  球迷臉上雨水夾淚水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