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仁全:鄧小平製造了中國虛假的經濟神話

曾仁全

人氣 3
標籤:

【大紀元8月28日訊】從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以後,鄧小平幾乎控制了中國政壇的所有最高權力,在將近二十年的時間裏,鄧小平創造了一系列的經濟理論,“摸著石頭過河”、“不管是白貓黑貓,只要抓到老鼠就是好貓,”是所有經濟理論的經典,不可否認的是,他將中國社會從僵化的政治意識形態中解放了出來,從而進行了有限的經濟變革,但是,他在創造了有中國特色的“經濟神話”的同時,也製造了中國經濟可怕的紊亂。

鄧小平時代,是中國進行政治民主變革的最佳契機,他曾親眼目睹了暴君毛澤東政治運動的荒妙與慘絕人寰,他也清楚地知道,中國不進行政治變革、實行多黨制的民主體制就沒有出路,但是,在他這一代人身上,他不希望改革,他不想失去來之不亦的既得利益,他公開地抵毀西方的民主制度,嘲笑西方的三權鼎立,因此,他逐步實施了一手軟——政治建設、一手硬——經濟建設的蹩腳理論,在他的理論下,中國進行了經濟運動的嘗試,在二十多年的運行中,中國天方夜譚似的經濟神話掩蓋了政治的黑暗,虛假的繁榮助導了執政黨的腐敗盛行,鄧小平理論在製造了中國虛假的政治穩定、經濟繁榮的同時,阻攔了中國進行民主進程的契機。鄧小平一方面實施他的異想天開的經濟理論,一方面殘忍地打壓異議,他不僅製造了北京西單民主牆事件,而且親手導演了八九年六、四慘案。

在經濟體制改革中,鄧小平首先提出了讓一部分人“先富”的思想理論,在這一理論的推動下,舉國上下的經濟環境變成了一個冒險家的試驗地,在利益團體相勾結的經濟領域裏弱肉強食,有序的經濟秩序被破壞殆盡,違背價值規律的各項經濟政策不僅以污染環境、破壞生態平衡做為代價,而且使人們的道德觀、倫理觀全面喪失,一部分希望“先富起來”的投機者,是踩著工人、農民工瘦骨嶙峋肩膀、不擇手段地攀著與當地地方官員所給的政策優惠而爬上了紅色富豪的行列,而如今,占全國百分之九十的資源、財富,被全國不到百分之五之內的人所控制,這就是“先富起來”理論的臆想。嚴重的兩極分化就是具有“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的結晶,“先富”理論不僅沒有緩和中國的社會矛盾,而且進一步加大了中國的社會矛盾。

創造沿海經濟特區,實現“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是鄧小平實行經濟變革的又一重要思想理論,深圳、海南、珠海、上海浦東等地是這一理論的試驗地,鄧小平說:“改革開放膽子要放大一些,敢於試驗,不能像女人的小腳,看准了的,就大膽的試,大膽地闖,深圳特區的重要經驗就是敢闖……,” “膽子要大”是鄧小平實施經濟改革的賭徒思想,既然膽量大了,什麽事情也可以做了,所以,在深圳、海南等地的“試驗”田裏,人們的行為準則和思維方式都打上了金錢的烙印,“一切向錢看”是沿海城市創造奇迹的潤滑劑。

首先,政策傾斜拉大了內地與沿海城市的發展距離,當初,沿海地區廉價的土地資源、低稅負和低廉的外用勞力吸引了全國、乃至全世界的冒險家躍躍欲試,瘋狂而至,其次,資本金的大量流入形成了內地與沿海地帶巨大的差距,內地的經濟發展與沿海地帶的經濟發展速度不在同一個起跑線上,地陸地區各省、市官僚機構投入重金到沿海城市,傾其資金到沿海地區辦工商業或實體,聚集全國的財力發展沿海經濟,才有今天沿海地區經濟帶的產生。沿海地區“有錢好辦事”,高樓大廈拔地而起,工商業逢勃發展的後面,使有了“膽子”的官員與商人的胃口愈來愈大,“膽子要大”的鼓動是更多的官員利令智昏的見錢眼開、打著改革開放的旗號大肆斂財,商人不擇手段地鑽政策的空子、拉攏腐蝕地方官僚,用他們手裏的錢,買官僚手裏的權,再去賺更多的黑心錢。與此同時,內陸地區還保持著原有的經濟形態和經濟格局,原地踏步,經濟發展舉步為艱,可以說,這些都是鄧小平“膽子要大一些”、“步子要快一些”創造的奇迹。

“摸著石頭過河”是鄧小平理論的重要思想,在他這一理論的指導下,在將近二十多年的時間裏,中國經濟走了無數個彎路,付出了慘重的代價。“錯了再來”使各級官員可以不負責任的進行各種經濟“嘗試。”既要“膽子大”,又可以不負責任的“錯了再來”,白癡都願意去做,更何況是拿著國家的錢、人民的錢財去嘗試?於是,各地區各部門從制訂政策到實施步驟,從投資開發到經濟領域方方面面的動作,都有極大的盲目性、隨意性,“想到哪做到哪”是官員們執政理念,短短的二十年時間,官員們將國家財政整空了,將人民整窮了,將資源整枯竭了,

沒有監督制約的政治體制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各項經濟政策也好,還是重要的專案投資也好,往往是昨天當政的張三推翻了前天當政者的政策,今天,李四又廢除了張三的政策重來,有限的國家財力在官員們手裏打了一個又一個水漂,交了一次又一次的學費,有限的地方資源被白白浪費。

農村經濟體制改革是鄧小平首先投給農民的甜餅,也是魚餌,當初的農村承包責任制、分田到戶,使一部分農民短暫的時間裏得到了一些實惠,但是,很快的,農民發現被愚弄了。第一,人多田少的局面使農民種田後只能解決溫飽問題,有的連溫飽問題也得不到解決,有限的土地資源使農民只能在貧困線上掙扎;第二,農副產品的價格受政府控制,各地的糧食部門、棉花公司、商貿部門形成一道道關卡,將農民自主經營的權利逐步進行剝奪;第三,苛絹雜稅逐步壓得農民喘不過氣來,龐大的地方官僚體制如狼似虎地對農民進行敲詐勒索,抽筋吸髓,農民與政府組織形成對抗性的矛盾;第四,農民被無形地列為二等公民,不僅利益得不到保障,而且處處受到歧視,可以說,鄧小平的農村經濟政策是毛澤東時代傷害農民的繼續。農民並沒有在他的經濟理論的指導下解放出來,相反,農民群體被推向了孤立無助的境地。

鄧小平說過:“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鄧小平理論在二十多年的實踐證明,正是在他的經濟理論的誘導下,長了一部分貪官污吏的膽子、滅了工人農民的志氣,肥了少數膽子大的投機者、掏空了國家的財富,鄧小平創造的經濟神話的美夢還在延續,在鄧小平誕辰一百周年紀念的日子裏,中國官方大肆宣傳的意義就在於,他們要拼命維持這一政治格局,他們要將鄧小平理論作為撈取政治資本的“護身符”。

不可否認的是,鄧小平的經濟政策幫助了中國政治制度的苟延殘喘,但是,鄧小平的經濟政策造成破壞的後遺症將貽患無窮。他製造經濟改革的“大蛋糕”,是苦澀而難咽的,不幸的中國人民將一代一代地、一點一點地艱難啃噬。

2004年8月22日星期日

--源自《議報》160期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專欄】對台商許文龍說「不」是踐踏規則
曾仁全:做戲無法請個菩薩
【專欄】香港和大陸:公民與臣民的區別
曾仁全:解讀李金華的「審計清單」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