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藝術

戲曲漫談:昆劇

昆劇是中國的古老劇種,又稱昆山腔或昆曲,產生於明代嘉靖、隆慶年間(1552-1572)的江蘇昆山一帶,迄今己有四百多年曆史。明、清之際,它成為全國最大劇種,主宰劇壇二百餘年。中國現存歷史較長的地方劇種,幾乎無不受過昆劇藝術的影響,有「中國戲曲之母」的雅稱。

嘉靖年間,戲曲音樂家魏良輔吸取海鹽腔、戈陽腔的長處,對昆腔加以改革,創造聞名的「水磨腔」,使昆劇音樂獲得很大的發展。昆劇有一套完整的表演體系和獨特聲腔系統。它的劇目豐富,曲調清新婉轉,表演優美動人。樂隊以笛子主奏,兼用管(蕭)、笙、琵琶等樂器。它的音樂曲牌、表演舞蹈對其他劇種影響很大。

昆劇有南昆北昆之分,流行於北方地區稱為北昆,流行於江浙一帶者稱為南昆。北昆主要流行於北京和河北省各地,約有一百餘年曆史。它與南昆同源而異流,是昆劇在北京的支派之一。

清代中葉,昆劇在北京衰落後,部份流落到冀中地區的昆弋班演員和當地弋腔(高腔)班社相結合,在演出過程中,逐漸形成了北方昆曲的藝術特點,北昆的唱、白基本上用北方語音,由於長期在鄉鎮與弋腔同台演出,形成了開朗、豪邁、粗獷的藝術風格。過去藝人多為河北高陽、安新一帶人,故又稱「高陽昆腔」。1917年,由王益友,韓世昌、侯益隆、陶顯庭等組成「榮慶社」到北京演出,效果極佳。

昆劇的著名演員有:余振飛、韓世昌、李淑君、洪雪飛、王傅淞等。

──轉自《世華網》(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