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掌故——交通工具

賢溢 整理

人氣 259
標籤:

十九世紀的時候,香港主要的交通工具有轎子、馬、馬車和獨輪手推車。港島的馬路極少,多是窄街陡巷。

1841年,英國佔領香港時,香港島的人口為5,650 人;到1861年正式接收九龍時,香港人口正在擴展;那時50至60年代,正值中國發生太平天國運動,先是官員、商民逃港;後來,失敗的起義軍民也避難到香港或通過香港移民海外。這個階段,香港人口迅猛增長,約有110,000 人。 到1898年租借新界,香港邊界從九龍向北推進至深圳河岸、東至大鵬灣、西至后海灣,面積擴大了十倍,人口已超過250,000 人,而華人佔23萬。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滿清政府後,中國長期出現政局不安,導致很多人逃難至香港。到1941年,人口普查有近1,640,000人。 1948至1949年間的國共內戰,令難民大量湧入香港,導致五十年代中期人口激增,達至約220萬人。

以上粗略地介紹了香港人口發展的背景。總的來說,香港民生在那時代是:英國人以香港為進軍中國及東南亞的橋頭堡,中國人也以香港為出發地,遠遊及移民到東南亞、南北美洲等地。自1842年割讓給英國,其後的百多年,香港漸漸地成為東亞地區一個重要的金融、交通中心。現在就看看香港早期的交通發展情況吧!

同其他殖民地一樣,英國人早期在香港建立了英國人與歐美白種人特權的社會。在香港有自己的劃分的居住區──「半山區」,而華人都住在沿岸低窪地區。二十世紀初期,華人人口增長迅速,開始滲入半山區,歐人就退居「山頂區」。在1904年,由立法局通過《山頂區保護條例》,將山頂區劃為清一色歐人住宅區,華人不得入住。

香港既然是中國的地方,早期的交通工具方面,陸上便有傳統的山兜、轎子、馬、馬車和獨輪手推車,然後到1860年代有從日本傳入的人力車、1888年的纜車、1901年的汽車、1904年從西方傳入的電車、及1911年的火車及巴士等。海上交通方面,除了傳統的舢板及帆船外,1898年才有蒸汽渡輪等等。我們回顧一下這些交通工具的發展及其花絮。

(1) 轎子與「山兜」﹙開埠1841──1912年代﹚:

轎子舊稱「肩輿」,俗稱「山兜」,又稱「小轎」,是我國古代傳統的代步工具,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仍以轎子作短途道路客運工具。


使用轎子有嚴格規定,其中主要有官轎、客轎、醫轎、和喪轎等數種。早年外國人和華人富商多居於「半山區」和「山頂區」,環境雖然境幽美,但當沒有人力車,汽車,纜車出現時,出入都很不方便 。港島斜而企的路特多,最顯著的莫如「馬己仙峽道」,「鴨巴甸街」,「奧卑利街」及「伊利近街」等 。 於是有人從廣州運來一批轎子(俗稱「山兜」﹚,用作當時主要的一種交通工具。

昔日之「炮台里」,(即今日之「雪廠街」的政府西座門前),這裏便是上山的起點。擺街的「客轎」列車待僱,由二人肩抬。其他客轎站都散佈在中西區繁盛的大街,如雲咸街 (近今日之「聖保羅堂」),及皇后大道中( 近昔日「南華西報館」都有轎夫房;威靈頓街,水坑口街,正街等,都有轎夫停轎在那裏等候光顧 。在未有出現汽車之前,轎子是登上半山區的交通工具。

本港的轎子都髹上草綠顏色,並且編上編號,轎夫通常戴著草帽以遮陰,穿著對襟衫及薄底鞋,從事此行業的以四邑人居多。

當然,「客轎」也是民間商業應酬、造訪親友、急事趕時的代步工具。「醫轎」為醫生出診所用,較為輕便,式樣與一般客轎大致相同。官員,醫生,大班的專用轎有4人抬的,稱為「私家轎」或「長班轎」。

「大紅花轎」可說已絕跡多時,只因擠塞交通,抬著走在街道上甚為不便。但從前婚嫁,一頂花轎作出閣之用是不可或缺的。抬花轎起碼需要六名轎夫,用四人抬著,另兩人則作為後備。花轎的出租是論等級去計價的,全轎鑲著小燈泡的最昂貴,其次是只鑲嵌著金漆花大紅底轎身的,尚有一種僅以大紅布披掛著的,則只在較荒僻的鄉下才會使用,通常花轎是連整隊儀仗一起租賃的 。

「肩輿」轎與「山兜」其實是有分別的。「肩輿」是較封密式的,一般三面嵌玻璃為窗,前覆垂著轎簾,有踏板踏腳,由兩人或 四人扛抬。「山兜」就像今天上黃山旅途中所見的,只是以一張籐椅,兩旁穿著桿子,由兩人抬著,開放式的。其實,坐轎子不一定舒適,就以「大紅花轎」來說,坐進去的新娘並不好過,裏面空氣侷促,上下顫晃搖盪的走著,令人頭暈目眩。

抬轎雖然辛苦,但在當時尚算是入息穩定的行業。 隨著商業繁榮,轎子也一度興盛。1860 年香港當局施行「牌照稅」,全港典當業、轎夫、艇戶也歸納管制範圍內,全港轎夫也響應罷工,堅持三個月,後來香港當局修正「牌照稅」條例,事件才告平息。

1911年辛亥革命後,除民間婚喪用轎外,「肩輿」「山兜」趨於衰落。19世紀70年代後,馬車、人力車相繼興起,肩輿客運受到很大影響,作用不斷減弱,到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基本上轎子,山兜已而逐漸消失了。

(香港大紀元)(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香港掌故——街道名稱的由來(一)
香港掌故:街道名稱的由來(二)
香港掌故——街道名稱的由來(三)
香港掌故——街道名稱的由來(四)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