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嘯經濟損害遠不及SARS

標籤:

【大紀元1月14日訊】(大紀元記者陳艾編譯)在超級地震加巨大海嘯這兩種大自然最強力量的聯手之下,南亞遭受了有史以來罕見的災難,死傷無數,處處都是斷垣殘瓦﹐人們陷入愁雲慘霧。然而﹐美聯社記者威廉.福爾曼在1月8日的報導中指出﹐這次的海嘯給當地所帶來的經濟損害,遠不如2003年一個神祕小病毒所引發的SARS全球性大暴發而來的嚴重。

許多經濟學者在海嘯襲擊過後立刻展開對各地經濟損失的估計,希望對海嘯影響當地經濟的情況與SARS做一比較。到目前為止,在自然界向人們展示如此令人戒慎恐懼的原始力量之後,一切證據顯示,經濟並非如預期般的被嚇阻了。即使是在死亡人數即將進入數十萬的現實之下,似乎仍不足以震攝市場經濟,或造成嚴重下滑。美商摩根大通銀行(JP Morgan Chase Bank)新加坡分行的瑞吉夫.麥黎克(Rajeev Malik)說﹕「除了嚴重的餘震之外,這次災害對於各地旅遊業及GDP成長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國內生產毛額)所帶來的影響遠不如在2003年第一季所暴發的SARS。」

對整體經濟來說,災難的襲擊過程及其危害何處更為關鍵。麥黎克預測這次海嘯災難將成為一次獨立事件,遊客們會很快淡忘。而許多玩家又將繼續造訪受災地區中未被海嘯破壞的景點。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英國)投資公司香港分公司(Credit Suisse First Boston in Hong Kong)的經濟學者喬瑟夫.劉(Joseph Lau)提到,海嘯並不像SARS一般動搖了各受災地區的經濟核心。被襲擊的沿岸地區大都是鄉村,而主要經濟中心及人口密集地帶未受破壞。他說﹕「災害影響範圍在地理位置上分布很廣,但是災情卻相對集中且局部。」相比之下﹐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對經濟的損害卻更為嚴重且持久。

眾所周知﹐SARS是亞洲多國的一次極為嚴重的危機,它衝擊了許多當地最大的城市,金融、貿易及旅遊中心,諸如北京、台北、香港和新加坡。而且﹐它是一次未知﹑不知何時才能結束的事件。在其拖延的數月之中,死亡人數數以百計。其所引起的恐懼及憂慮蹂躪著市場經濟,影響並擴及亞洲許多工業﹐造成停工。麥黎克說:「整個亞洲地區都帶上了同樣的色彩。」SARS疫情的暴發,擊潰了許多當地最強而有力的金融經濟之成長率,香港這一金融動力中心在SARS肆虐期間,也於國際金融貿易中悄悄衰退。

直到SARS終於在2003年7月受到控制,全世界約8,100人受到感染,近800人死亡,其死亡人數比起這次海嘯,不啻鳳毛麟角。但SARS震撼了旅遊業,特別是在疫情最慘重的2003年3月,各地旅遊業業績急劇下滑,中國大陸下滑70.5%;香港86.8%;新加坡70.7%。全球至亞洲的造訪人數,在2003年前5個月下降了六百六十萬人次。

無可置疑,旅遊業在這次海嘯襲擊區,諸如馬爾地夫及斯里蘭卡也是倍受摧殘,但許多經濟學者認為,這不會持續太久。根據Goldman Sachs的研究報告指出,泰國的龐大旅遊業將會受到立即性重大損失,但投資者說泰國人已經快速控制公眾健康的威脅,而旅遊業將會在此之後快速的回升。報告說「我們並不預期這次災害對泰國觀光業的影響會大於2004年第一季的禽流感。」

SARS的徘徊不去與不確定因素正是其與這次海嘯的最大不同。在疫情暴發的第一個星期,科學家都不能確定人們的致病因素究竟為何,並且也不知道這個接觸性傳染的病毒究竟是在哪兒、又如何的散播開來的。中國大陸被指控其掩蓋在北京暴發的疫情。摩根大通銀行香港地區策略執行長亞德里恩.墨華特(Adrian Mowat)說﹕「SARS的問題在於,你無法真正的確定其影響的範圍」。「這在亞洲是非常大的一塊區域。人們都不情願為商務而去,更何況旅遊的人。」

南亞海嘯之後﹐全世界都組織起來了,救援活動持續不斷。而在SARS暴發期間,人們缺乏明確的目標與任務。墨華特說:「站在一個人的立場來說,在那樣的狀態之下真是人力難以回天。」(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海嘯經濟損失約136億美元
大陸相聲名演員牛群辭掉縣長重回舞台受歡迎
星國副總理:海嘯救災要確保沒有安全真空期
史汀在曼谷開唱 為海嘯災民募得五萬美元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