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杜正勝與教育部系列報導之三

人氣: 2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月17日報導】

杜正勝規劃推動台灣主體的海洋國家教育(中央社記者翁翠萍台北十七日電)台灣是被海洋環繞的海島國家,但在過去中國傳統陸權思想的影響下,海島國被稱為「小格」局,教育部長杜正勝認為,這樣的形容非常可笑,因為,從海洋思想來看,海洋是開闊浩瀚且氣象萬千,不論誰主政,海洋國家教育都是台灣教育未來應走的方向。

雖然行政院剛宣佈二00五年是台灣海洋年,教育部卻早就在教育施政主軸中,把確立「海洋台灣的推動體系」納入未來四年的重要子計畫,即使面臨內閣改組、部長去留未定的敏感時刻,杜正勝今天仍堅持台灣的教育哲學思維不應只有陸權,一定要有海洋,才可呼應台灣主體的下一代需求。

杜正勝指出,歷來統治台灣的中國大陸雖有很長的海岸線,但最主要的敵人來自亞洲內陸,要防衛國家安全,所見都往內陸看,政治哲學因此是陸權思想,即使戰國秦漢以來,廣東、南中國海地區早有海上活動,後來也出現海上絲路,海上活動與海權概念仍屬民間而非官方,海島被看成邊陲海隅,台灣從有歷史記錄以來,一直是大航海國家的活動範圍,兩岸海面往來不斷,卻難免有時遭海禁,也是陸權思想作祟。

他說,統治主流的陸權思想影響台灣的教育哲學,不論清代民初,甚至國民政府遷台以來仍一樣,整個教育、文學作品都很少見與海洋有關,從小學到高中的國文文選沒有歌誦海洋的,藝術作品教材、畫家畫作也很少海洋,正是反映整個中國大陸的陸權思想。

杜正勝引述「莊子秋水」的故事說,黃河河神「河伯」在秋天下大雨,水漲到看不到黃河對岸時,順著黃河水走到出海口,沒想到一出河口到海面上更一望無際,碰到海神,海神說「宇宙天地有多麼寬廣、多麼大啊」,河伯才發現在黃河裡看的天地好像井底之蛙所見。

他認為莊子講這個神話,寓意看過海的人才瞭解海洋真正的寬闊無限,但中國古典文學與哲學像「秋水」講海洋的實在少之又少,台灣被海洋環繞,教育主旨核心就要讓孩子知道天地的無限,才是海洋精神,海洋國家更應瞭解可「以海為田」,海洋產業更具潛力,海面就是國家的通路,當乘坐北迴鐵路或花東濱海公路,看到東北角、龜山島、太平洋,都是遼闊而不閉鎖。

杜正勝曾巡視過屏東小琉球國中小學教育,他說,沿海居民當船員的很多,從小就應學會游泳,水上活動也應多元而頻繁,因此,教育施政主軸定下學生會游泳的比例,到二00七年應達百分之五十為努力的目標,即使在政府財源拮据下仍有變通做法,例如幾校共用游泳池或與社區游泳池合用或租用,就像崗山農工職校建了全國第一所委託民間建築經營的BOT游泳池,屋頂還可掀開,足夠當地中小學生使用。

教育部還規劃未來四年要推動海洋運動,包括潛水、划船、帆船等各類水域運動人才,培養國民的海洋冒險犯難精神,還將強化海洋台灣課程及教材內涵,研編台灣海洋、歷史、文學、藝術、地理、自然生態補充教材,以培養包容博大、創新求變的海洋國民意識,加強海洋生態多樣性的教育種子師資培育,強化海洋研究及海事人才培育,結合社教機構辦理台灣海洋文化活動及展演,讓大眾發現台灣海洋之美,並以BOT方式規劃設立南島文化園區保存台灣海洋文化。

杜正勝感嘆說,學術界研究的歷史尚未構成海洋歷史體系,中研院一百多位歷史學家,做海洋史的沒幾人,必須等到做的差不多時,才可改變較通俗的觀念,現在教育部能做的只是海洋國家教育的範圍,還得忙著找教材、蒐集留傳的海洋神話,有待國人共同努力的空間真的還很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