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杜正胜与教育部系列报导之三

人气: 2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月17日报导】

杜正胜规划推动台湾主体的海洋国家教育(中央社记者翁翠萍台北十七日电)台湾是被海洋环绕的海岛国家,但在过去中国传统陆权思想的影响下,海岛国被称为“小格”局,教育部长杜正胜认为,这样的形容非常可笑,因为,从海洋思想来看,海洋是开阔浩瀚且气象万千,不论谁主政,海洋国家教育都是台湾教育未来应走的方向。

虽然行政院刚宣布二00五年是台湾海洋年,教育部却早就在教育施政主轴中,把确立“海洋台湾的推动体系”纳入未来四年的重要子计划,即使面临内阁改组、部长去留未定的敏感时刻,杜正胜今天仍坚持台湾的教育哲学思维不应只有陆权,一定要有海洋,才可呼应台湾主体的下一代需求。

杜正胜指出,历来统治台湾的中国大陆虽有很长的海岸线,但最主要的敌人来自亚洲内陆,要防卫国家安全,所见都往内陆看,政治哲学因此是陆权思想,即使战国秦汉以来,广东、南中国海地区早有海上活动,后来也出现海上丝路,海上活动与海权概念仍属民间而非官方,海岛被看成边陲海隅,台湾从有历史记录以来,一直是大航海国家的活动范围,两岸海面往来不断,却难免有时遭海禁,也是陆权思想作祟。

他说,统治主流的陆权思想影响台湾的教育哲学,不论清代民初,甚至国民政府迁台以来仍一样,整个教育、文学作品都很少见与海洋有关,从小学到高中的国文文选没有歌诵海洋的,艺术作品教材、画家画作也很少海洋,正是反映整个中国大陆的陆权思想。

杜正胜引述“庄子秋水”的故事说,黄河河神“河伯”在秋天下大雨,水涨到看不到黄河对岸时,顺着黄河水走到出海口,没想到一出河口到海面上更一望无际,碰到海神,海神说“宇宙天地有多么宽广、多么大啊”,河伯才发现在黄河里看的天地好像井底之蛙所见。

他认为庄子讲这个神话,寓意看过海的人才了解海洋真正的宽阔无限,但中国古典文学与哲学像“秋水”讲海洋的实在少之又少,台湾被海洋环绕,教育主旨核心就要让孩子知道天地的无限,才是海洋精神,海洋国家更应了解可“以海为田”,海洋产业更具潜力,海面就是国家的通路,当乘坐北回铁路或花东滨海公路,看到东北角、龟山岛、太平洋,都是辽阔而不闭锁。

杜正胜曾巡视过屏东小琉球国中小学教育,他说,沿海居民当船员的很多,从小就应学会游泳,水上活动也应多元而频繁,因此,教育施政主轴定下学生会游泳的比例,到二00七年应达百分之五十为努力的目标,即使在政府财源拮据下仍有变通做法,例如几校共用游泳池或与社区游泳池合用或租用,就像岗山农工职校建了全国第一所委托民间建筑经营的BOT游泳池,屋顶还可掀开,足够当地中小学生使用。

教育部还规划未来四年要推动海洋运动,包括潜水、划船、帆船等各类水域运动人才,培养国民的海洋冒险犯难精神,还将强化海洋台湾课程及教材内涵,研编台湾海洋、历史、文学、艺术、地理、自然生态补充教材,以培养包容博大、创新求变的海洋国民意识,加强海洋生态多样性的教育种子师资培育,强化海洋研究及海事人才培育,结合社教机构办理台湾海洋文化活动及展演,让大众发现台湾海洋之美,并以BOT方式规划设立南岛文化园区保存台湾海洋文化。

杜正胜感叹说,学术界研究的历史尚未构成海洋历史体系,中研院一百多位历史学家,做海洋史的没几人,必须等到做的差不多时,才可改变较通俗的观念,现在教育部能做的只是海洋国家教育的范围,还得忙着找教材、搜集留传的海洋神话,有待国人共同努力的空间真的还很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