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KU人工心臟 「台灣心」蓄勢待發

人氣 4
標籤:

【大紀元1月20日訊】(自由時報記者洪瑞琴台南報導)台灣成大醫學中心進行心室輔助器研究,已研發出三叉歧管、水母人工瓣及微電馬達等項專利,可減少血栓及預防逆流情形,目前豬隻實驗至少存活一週,希望能在二年內進行人體試驗,未來造福心衰竭病患。

成醫心臟血管外科醫師林寶彥表示,目前全世界新研發或已臨床應用的心室輔助器,以雙切口植入方式,如此會破壞心肌肉以銜接主動脈,成醫團隊朝單切口植入方式,特別研發出三叉歧管,建構更順暢流道,避免破壞主動脈。

他表示,團隊研發出的三叉管達到非常滑順不沾灰塵品質,再加上水母人工瓣,可以調控血流方向,不造成逆流情形,並減少血栓發生。

該代號命名「NCKU」的心室輔助器,係全植入式輔助循環器,新利器就是微電馬達,有足夠心輸出量;整套輔助器總長五點五公分,適合東方人體格。

三叉歧管與水母人工瓣技術已在台灣、中國申請專利,歐美國家正申請中,微電馬達技術也正申請中。

林寶彥表示,雖然換心手術成功率高,但在等待換心期間仍須靠全人工心臟或心室輔助器維持生命,在心臟移植困境如捐贈心臟來源不足、異種或複製心臟移植的醫學倫理及受贈者限制問題未徹底解決前,循環輔助器仍是全世界研發主流。

他表示,「NCKU」的馬達驅動設計理念採搏動式,控制系統正朝「主動生理控制」研究方向努力,即馬達轉速能合乎病患生理需求自動調控,隨著情緒起伏或運動量讓心輸出量加大;另一項設計目標是遠距監控與診斷,病人離開醫院後,仍可隨時掌握其運作現況。

林寶彥表示,人工心臟需求市場大,台灣約有二千五百位患者等待換心,美國約有四萬人,而目前最新式全植入式心室輔助器約需二千萬元,半植入式的體外氣動式輔助器也要三百萬元。

成大醫學院結合成大機電相關系所、國家奈米研究實驗室、金屬工業研究中心與民間力量,技術與材質全是國人自己的智慧,期望創造出真正「國產品」,降低成本、造福病患。

相關新聞
最小開「心」娃娃 台大挑戰成功
爬坡可清血脂肪 下坡有助降血糖
稍加注意,就能避免死於心臟病
港報報導趙紫陽病逝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