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談節錄:鮑彤談趙紫陽

人氣 5
標籤:

【大紀元1月21日訊】(美國之音記者中文部報導) 曾經擔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政治秘書的鮑彤,由於工作關係,跟剛剛去世的前中共總書記趙紫陽有過大量接觸。鮑彤幾年前在接受美國之音記者專訪時詳細介紹了趙紫陽為中國經濟和政治改革做出的重大貢獻,以及他的領導風格和人品。以下我們重新刊登那此的部份採訪內容。

*力挽狂瀾創造寬鬆政治環境*

鮑彤在1989年天安門民主運動之前,擔任中共中央政治體制改革辦公室主任,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政治秘書。鮑彤說,1987年1月,趙紫陽接替胡耀邦擔任中共中央代總書記後只做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力爭創造和維持一個言者無罪的環境。他力挽狂瀾,把反資產階級自由化的風波壓了下來。

鮑彤說:“我想任何一位關心這段歷史的人都可以去查歷史的記錄,看看中國在這個期間,在這個兩年半當中,有沒有增加一個政治犯,有沒有封閉一家報紙,有沒有取締一本雜誌,關閉一個出版社,有沒有宣布哪一部電影禁演,哪一部文藝作品非法。我覺得紫陽同志沒有這方面的記錄。”

*發展經濟建設民主貢獻重大*

中共13大提出了發展市場經濟、建設民主政治的改革目標。鮑彤表示,這兩個目標都是趙紫陽提出來的,是趙紫陽對中國曆史的重大貢獻。

鮑彤說:“經濟方面確定了一個目標。當時經濟因為不准講資產階級經濟,因此講了個商品經濟。政治方面確定了一個目標,建設民主政治。發展市場經濟,建設民主政治,經濟改革和政治改革這兩個大目標都是通過紫陽同志的建議,為全黨所認同的。”

*深思熟慮提出政體改革*

13大結束以後,新選出的中共中央常委會的委員們舉行記者會,接受數百名記者的提問。趙紫陽走到記者中間,他的輕鬆自如、實事求是、誠懇可親和開放自由的態度令所有看到這場記者會的人感到震撼。當時一位記者問趙紫陽:“您現在考慮的第一件事情是什麼?”。趙紫陽回答說,政治體制改革。鮑彤表示,這句話是趙紫陽深思熟慮的結果。

鮑彤說:“那次記者招待會我們所有的工作人員誰也沒有給紫陽做任何準備,都是紫陽自己回答的。完全反映了紫陽自己的心情,反映了他的風格。當時他脫口而出‘改革,政治改革’,由此可以看出來,政治體制改革在紫陽心目中的地位。

*黨政分家身體力行*

13大提出了黨政分開的問題。鮑彤表示,作為黨的總書記,趙紫陽堅決執行這一決定,並明確規定出哪些是中央全會、政治局、常委會應該討論的問題,哪些是人民代表大會、人大常委會應該討論的問題,哪些是政協應該討論的問題,哪些是國務院應該討論的問題。

鮑彤說:“如果不是總書記提出這些問題,別人是無法做的,因為大家都知道原來是黨的一元化,如果黨的總書記不提出大家應該按照各自的職能工作的話,整個黨政分開的工作就無法進行。我覺得當時趙紫陽提出的最關鍵的問題是,企業黨組織無論如何不要干預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盡管有一部分人不同意這個做法,但是因為趙紫陽在中瓦自執行了這一條,作為總書記,站在黨的崗位上,把黨和議會、政府以及黨派的工作分開,這對底下就有很大的作用。”

但是鮑彤指出,趙紫陽並不是在一切工作中都這樣順利。趙紫陽曾經在中央委員會全體會議上建議改造黨的思想政治工作,但是遇到很大的阻力,沒有得到通過。

*春風和煦平易近人*

至於趙紫陽的個人風格,鮑彤表示,趙紫陽是位很好接觸、像春風一樣溫和、並可以成為朋友的領導人。

鮑彤說:“你可以跟他談心,可以像朋友一樣跟他談心,你在他的面前有什麼想法都可以跟他談,可以跟他交流,不會有什麼顧慮。但是你也覺得他有一種人格上的感召力。我跟他可以有很激烈的不同意見,他如果說服了我,我就同意他的意見,如果他說服不了我,他允許我保留我的意見。”

鮑彤說,趙紫陽和胡耀邦一樣很愛看書,閱讀量極大。趙紫陽一天起碼看一尺高的文件,除此之外,還看各種各樣有關西方政治和經濟方面的書籍。

鮑彤說:“在跟他談話的時候,在國務會議上,在中央常委會談話的時候,他往往引用大量的書,而且對這些書的要點非常清楚,能隨口說出書裡的內容,能夠在恰當的時候,舉出恰當的例子來說明他的某一個觀點。”

*雙手放開惹惱鄧小平*

1989年“6.4事件”之後,趙紫陽被免去黨內外一切職務,遭到軟禁。鄧小平批評趙紫陽是一手硬、一手軟。鮑彤認為,趙紫陽創造的寬鬆的政治環境惹惱了鄧小平,這是導致趙紫陽最終命運的關鍵所在。

鮑彤說:“他(趙紫陽)的基本方針,根據我的體會,不是兩手硬,而是兩手放。政治上放開,經濟上也放開。在他主管經濟的時候他主要著重的就是經濟放,把企業放開,把經營者放開,把勞動者放開,把經濟放活,把加在經濟上面的那些黨和政府的干預解除,讓所有的企業都能在市場經濟的海洋裡游泳。 他在政治上也放開,打破禁區,言者無罪,保障公民在法治的軌道上來做自己一切合法的事情。”

*寬鬆政治為89民運創造條件*

鮑彤說,這種寬鬆的政治氣氛為“89民運”創造了條件。

鮑彤說:“當時這種寬鬆的環境,當時這種言者無罪的環境,依法辦事,如果不犯法,都是合法的這樣一個環境。如果沒有這樣一個環境,那麼請問,當時能夠有幾十萬學生上街嗎?能夠有這麼高的政治參與的決心嗎?

鮑彤說,13大以後,中共中央多次討論反腐敗問題,反腐敗成為趙紫陽關心的焦點。趙紫陽希望通過反腐敗,在中國建立起民主與法治。”

鮑彤說:“趙紫陽很有這樣一個理想,就是在反腐敗的過程當中把整個國家的民主制度建立起來。在學潮高潮的時候,趙紫陽講過,他主張在民主和法治的軌道上解決問題。這句話不時隨便說的。趙紫陽本來的意圖是,既然全國人民都如此關注反腐敗問題,那我們實現民主就有了動力,我們就可以把人民代表大會、各民主黨派、學聯、學生會、工會、報紙新聞界,大家都集中在反腐敗和民主和法治問題上,大家都來搞民主,在民主和法治的軌道上解決問題。在實踐當中,逐步把一些制度建立起來。”

鮑彤說,但是可惜的是,中國政治體制的改革進程由於趙紫陽的下台而中止。

相關新聞
趙紫陽生前最後的話
香港「支聯會」:今晚照計畫辦悼趙紫陽燭光晚會
公安加強趙紫陽居所管制
港民主派議員為趙默哀 董建華視若無睹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