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經院長吳榮義談中國經濟

中國經濟宏觀調控、人民幣升值法、反分裂法對全球經濟的影響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1月23日訊】1月17日新唐人電視台記者至台灣經濟研究院專訪吳榮義院長,吳院長針對中國經濟宏觀調控、人民幣升值、反分裂法等對全球經濟的影響議題,提出精闢的分析與看法。

吳榮義現任:台灣經濟研究院院長、總統府國策顧問、國立台北大學經濟研究所兼任教授、經濟部產業發展諮詢員會副主任委員兼秘書長。為比利時魯汶大學經濟學博士,對於台灣的經濟現狀有精深的研究。

當記者問「中國最大的危機在哪裡?」,吳榮義表示,因為共產黨要掌權,當然繼續維持資訊、新聞的控制。這種一邊是經濟的自由開放,一邊是政治維持專制獨裁,像腳踏車一輪走得很快,一輪走得很慢,這個大概會不穩定,有一天總是要崩潰的,這是個最大的問題,而且其中最大的問題在於有政治權力的人可以利用這個權力來賺取利潤。以下為專訪的全部內容。

問:影響2005年全球經濟的主要觀察重點和變數是哪些?

答:全球經濟的預測,2005年有高也有低,最新的預測大概是百分之四左右,比較去年這樣的成長率不是特別的高,百分之三到百分之四。有些人把今年比較低的成長率認為景氣不是那麼好,其實景氣一直都是蠻不錯的,因為去年全球的景氣可以說是二十年來最好的一年,但是今年還是繼續成長,只是說成長率沒有去年那麼高,這一點是很重要的。

影響今年景氣的幾個重要的變數,最主要的當然是美國,美國是全球經濟的龍頭。其次,日本去年的成長率也是非常好,今年稍微差一點,但也是繼續成長,大概是百分之二左右。再來是歐盟,大概也是百分之二左右,所以全世界就是變成百分之三到四。

影響今年經濟成長的一個主要的因素是美國雙赤字的問題,美國雙赤字到底怎麼解決要等布希總統就職以後,看他新的內閣怎麼來處理這一個一年四千億的貿易赤字,還有財政赤字。此外,很多人很擔心利率的上漲,美國到現在已經有五次的往上調,但是每一次都調得很低,大概是零點二五,百分點大概一碼。不過,這也是希望維持景氣不要過熱,不要有通貨膨脹的威脅。還有油價也是要因,油價雖然現在有一點回穩,不過基本上還是在蠻高的水準。

還有就是中國的人民幣到底會怎麼變化?很多人都說今年應該升值,但是中國的經濟跟一般的市場經濟不一樣,在政治上專制獨裁,就是由政治來決定經濟,所以雖然美國還有很多G7或者是G8國家一直在要求人民幣升值,但是中國人民幣不動如山。這就變成一個不確定性,如果到時候逼得它必須調整它還是要調整,否則很多的熱錢都跑到中國,就會有通貨膨脹的壓力。

另外還有一點,中國去年貿易出超也是很高,這兩點加起來會讓人民幣有升值的壓力,這些都是比較大的不確定因素。不過基本上來講,這些應該還不至於對世界經濟的基本面有什麼大的衝擊,所以對於今年全球的經濟,我還是抱著比較樂觀的態度,應該是繼續穩定,只是成長率比去年稍微低一點而已。

問:全世界的熱錢不斷的往中國流竄,您觀察人民幣升值的可能性有多高?幅度大概會多少?如果人民幣堅持不動,中國的經濟是不是可以承受這種壓力?

答:他現在當然盡量撐,不過有一天會撐不住的。因為畢竟中國的金融制度或者外匯的市場不是開放的,所以現在很多都是投機的或者用非法的方式進去,因為有這樣的管制所以量不是很多,這第一點。

第二點,去年中國的貿易有相當大的出超,當然也會造成中國外匯存底的大幅增加,現在已經達到四千多億美元,僅次於日本,而且還在持續增加。每一元美金的外匯存底增加都會帶來等值的八元人民幣的增加,所以外匯存底的增加等於貨幣供給的增加。不過中國不是一個自由經濟,所以我們不能用一般市場經濟來思考,但還是會有通貨膨脹的壓力,這一點是我們必須去瞭解的。

另外,中國的經濟問題很多,中共會說,如果人民幣升值,可能會影響出口,他希望透過現在人民幣低估的情形來鼓勵出口,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同時可以吸引更多的外國人投資。但是包括美國,他們已經飽受中國產品傾銷的壓力,所以我想美國工會和國會也有很多意見,但是中國就是不理。在全球市場運作的經濟下,我想這種做法是不受歡迎的。

我們當然無法確定什麼時候會升值或者要升多少,因為這完全是黑箱作業。不過也因為這樣就會創造不確定性,代表在中國的投資還是有很大的風險,要做投機生意的人還是要非常小心。中國最近幾個月來宏觀調控的效果怎麼樣,其實外面也不知道,但至少我們看到很多原料還是供應不足,還有最近對台商限電,代表景氣其實還是蠻熱的。在這樣情況下,如果經濟繼續維持下去,很可能會「硬著陸」,對整個經濟影響還是蠻大的。

在很多不確定因素下,我認為中國的經濟風險還是蠻大的,而且包括石油問題,還有最近很多社會抗議、示威、遊行等等問題都會讓中國當局搞得焦頭爛額。所以基本上我認為,中國的經濟至少現在跟未來幾年還是蠻危險的。

問:您對於那些想要進大陸的外資有什麼樣的忠告?

答:過去有很多的著作,對於中國的經濟、政治有很多的描述分析,當然有人是比較樂觀的,認為中國是一個非常有前景的國家,甚至未來可能很快的會超過日本,跟美國並駕齊驅。當然也有一些比較悲觀的想法,像章家敦《中國即將崩潰》。中國太大了,其實我們很難從外面去看到詳細情形。

另外,中國一方面在經濟上顯示非常開放進步,但政治上、社會上又有很多問題。我們也看到,中國根本就不照原來的承諾,很多的企業當然就撤退。但還是有很多人願意冒這個險,因為據說,全世界主要大的多國籍公司,如果不派一部分人去的話,會覺得就像一家旅館沒有總統套房而不成為五星級的一樣,不像是一個多國籍的公司,因為中國的市場看起來很大。

在那邊投資虧本的話在整個亞太地區的帳裡面,可能看起來其實是不大的,所以還是有人願意在那邊投資,而且常常是大型公司跟高層總理、省長等等都有關係,也許認為可以得到保護。但是很多中小型企業,像台灣去的就不一樣了,他們以個人的力量去那邊,也不太瞭解整個情況,當然也可以透過種種的賄賂等等,但是當人事改變的時候,可能就沒辦法獲得保護了,這種例子太多了。其實也有的人沒去大陸投資,在台灣轉型很成功。

就整個中國經濟來講,我覺得風險還是蠻高的,我聽一些台商朋友說,那邊為了把你拉攏去,甚至給你免費的土地,可是一段時間以後,說政策改變了,要收回來了,這種例子實在太多了。基本上我還是覺得能夠不去盡量不要去,或者一定要去的話還是小心為妙,或者規模小一點。

問:在經濟或社會各方面,您覺得中國最大的危機在哪裡?

答:我想中國最大的危機,在經濟方面,為了養活十三億人口必須維持經濟的成長,否則政權根本就沒有辦法維持,所以必須加入WTO,歡迎外資,特別是外國人來投資創造很多就業機會。這些外資當然也有他的考量,不過很多人看到這樣的機會就來試試看,所以中國的經濟基本上是隨著世界潮流,可是我想美國還有WTO會給一些條件要他更改。

從西方的觀點,大概也希望透過中國市場的開放來影響中國,一方面也幫中國解決問題,若中國真的發生大亂,對世界恐怕也不好。像法國、德國這些國家為了要賣產品,甚至於不惜要取消歐盟對中國武器的禁運,這都是見利忘義,不管中國違反人權等等。

在政治方面,整個還是極權的情況,因為共產黨要掌權,當然繼續維持資訊、新聞的控制。這種一邊是經濟的自由開放,一邊是政治維持專制獨裁,像腳踏車一輪走得很快,一輪走得很慢,這個大概會不穩定,有一天總是要崩潰的,這是個最大的問題,而且其中最大的問題在於有政治權力的人可以利用這個權力來賺取利潤。中國異議份子何清漣的一本書特別分析這種情況。

為什麼中國的貪污流行?就是因為一方面獨裁,黨的這些人可以利用權力去弄很多的經濟利益,這樣的情況當然沒有效率!而且給外國人好處,比如土地便宜免費或者獨占的權力,這當然是以全國的經濟為代價。最近新加坡CAO航空油品進口公司為什麼會產生五億五千萬美金的損失投資,就是因為這種情況下所產生的。

這有一天會像前蘇聯一樣崩潰,章家敦認為中國即將崩潰就是這個道理。

問:最近中共又制定「反分裂法」,您覺得這個部分對兩岸的經貿有何影響?
答:「反分裂法」的內容是什麼?到現在一直沒有公佈,甚至美國國會議員剛從北京過來,也說沒有這個內容,所以那可能就是一個空的名稱,可能用來嚇唬台灣主張台獨的人。目前看起來對若干比較敏感的人多少會有影響,對台灣內部的政治的影響也多少會有。

其實,中共要打台灣根本不必立法,隨時要打就打。第二點,中國的法律有什麼用?他要通過什麼就有什麼,一言堂嘛。對很多有知識的人來講,這個沒有什麼意義,中國政治本身的爭議用自己訂立一個法律來解決,是很可笑的事情,但對若干人可能還是有作用。

但在經濟上,如果台灣人到中國去投資,有一天會被當做台獨抓起來,從這個觀點看,對台商投資恐怕還是有不利的影響。

問:2005年好像全球都在談區域經濟整合,有人說這樣台灣可能會被孤立,您認為台灣未來要怎麼樣走向經濟發展?在世界經濟舞台上,應該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答:先談經濟整合,基本上這在近幾年才開始熱門起來,全球大概有兩百多個案子。亞洲最近非常熱門,原因主要是中國開出一些比較優惠的條件,說東南亞國家有一些產品從中國先進口可以降低稅率,另外還有談到東協包括中國、日本還有韓國,想法好像蠻積極的,但事實上都要十年以後才能實現。不過,這樣也有一些影響,比如說日本就很緊張。

本來東協要跟日本合作比跟中國合作要早,目的是希望日本給他協助。日本比較有錢,二次大戰很多東協國家對日本有意見,本來日本也有ODA給東協國家,也想利用對所謂大東亞經濟共同圈的援助來改善。可是,日本的農業是很有影響力,日本擔心這樣的區域整合可能會影響他的農業,所以就反應比較慢。可是中國的反應就很快,朱鎔基馬上簽約,日本就緊張起來。

在去年,日本跟所有東協國家的領袖在東京開會,就已經很清楚的提出要跟他們個別簽合作協定。所以這是中國在東協加一或者加三以後的計劃,連美國也是一樣,美國也是開始對東協提議,希望加強合作。因為他們都看到中國利用東協加一東協加三來做區域霸權的想法,所以日本、美國就有反應。

其實就經濟來講,這個影響是很久以後的事情;可是政治的影響馬上就看出來了,其實背後最主要的就是對付台灣,中國要加強跟東協國家的關係。因為台灣跟東協的經濟關係老早就很密切,比如台灣在越南的投資是第一的,在菲律賓也是在前頭,在印尼、在馬來西亞也都有很多投資,雖然沒有外交關係,但都有很密切的的經貿關係。

中國在經濟上當然不能跟台灣比,根據非正式的估計,台灣在中國的投資可能有上千億到一千五百億美金,中國本身沒有能力,雖然中共最近鼓勵一些國民企業到海外投資,但是基本上他的經濟不能跟台灣比。所以他想利用這樣的機會來孤立台灣,最主要的是政治目的,也的確有效果。在台灣很多人擔心台灣會不會被邊緣化,因此台灣也要加強跟美國簽FTA,雖然美國還沒有正式同意,但台灣是一歩一歩朝那個方向去努力。台灣跟日本,跟菲律賓、新加坡也都在談,只是因為中共警告這些國家說,如果跟台灣談,要負一切後果。這些國家不夠強,當然不敢公然跟中共打對台。

中共是非常無理的,因為台灣跟中國都是2001年底和2002年初加入WTO,WTO規定得清楚,只要是WTO的會員國就可以洽簽區域貿易協定,但中共用外交力量逼他們不要跟台灣簽約。現在日本也知道,我們就提一個東亞的經濟區或者東亞的自由貿易協定,所謂東亞就包括東協、中國、韓國、日本、台灣、香港,這樣就不能把台灣排除,這就有點像APEC一樣,APEC就包括台灣。

還有,基本上台灣經濟比中國水準高了很多,也比較自由,也有很多優點。而WTO已經規範了全球自由貿易的基本標準,每年都在設法改善、降低貿易的障礙,追求貿易自由化,所以對以貿易為主的台灣來講,其實這樣的交流已經是可以達到某個程度。但是這個FTA要看不同的對象,有些不只有貿易還包括技術合作,還有包括其他的文化、社會合作等等,這個範圍是可以廣一點,等於對兩國的合作會比WTO更密切。

不過國跟國之間,像日本跟中共彼此猜忌很多,東協又怕中共怕得很厲害,東協的政策是維持對等距離,不要哪個國家獨占東協的經貿關係,所以他跟中共要維持,跟日本、美國、歐盟、印度都要簽FTA,所以不是獨獨有利於中國,這個是第一點。

第二點,東協如果真的十年以後完全開放市場,也對中國開放市場,中國也開放東協去,我想東協的國內市場一定被中國佔得差不多。此外,就全球的市場,東協也不能跟中國競爭,因為中國有台商、港商、韓商在那邊投資,基本上來講,中國的產品比東協來得好。在這樣的情況下,東協為什麼還要跟中國簽自由貿易協定?我想大家都有一點利用外交,彼此互相利用,而不是真正想做一個貿易協定。

這個經濟貿易是很實際的,如果能夠從台灣得到好處,他一定不會把台灣排除在外的,台灣只是用不同的方式來經營經貿關係。所以基本上,現在的這種發展對台灣至少短期的經貿利益不會有什麼大的影響,但是長期就要看台灣的經濟往哪個方向走?如果台灣的經濟能夠繼續往上提升,增加競爭力,這應該都不是很大的問題,說有什麼大的負面影響,還是要看台灣自己經濟的發展。

基本上台灣過去五十年的發展,大家都有目共睹,特別是1985年,新台幣從40台幣比一美金一直升到28台幣,在兩三年內,28台幣比一美金。因為新台幣升值、工資上漲、土地也很貴,當然台灣很多傳統勞力密集產業就不能夠在國際上有競爭力,因此很多就搬到東南亞,一直到1990、91年台灣政府容許他們投資中國,很多台商就跑到中國去。從85、86以後到現在,中國的台商投資可能到一千五百億美金以上。

可是台灣的就業失業率其實影響也是很有限, 2001年景氣不好失業率才有明顯的上升,否則大概維持百分之二、百分之三的失業率。很多人擔心這個問題,因為這一些勞力密集的產業移出去以後,就釋放很多的勞動,而這些勞動常常是傳統的、技術水準比較低的工人,我們就必須為他們創造其他的就業機會,所以才能維持現在至少百分之四點幾的失業率,代表其他的服務業就業機會也是一直增加。

再者,台灣的出口一直成長,從來沒有減少過,甚至於去年的成長率就達到百分之二十、三十以上,這代表台灣的企業本身也一直在成長,並沒有因為大量的海外投資就降低,所以就業機會也一直增加,經濟也一直成長。2001年全球不景氣以外,我們還是正的成長。換句話說,台灣本身產業結構的轉變也一直在進行,政府也一直採取釋放政策,鼓勵研究發展。

比如說台灣在全球的科技競爭力,以專利為指標,四年以來都是全世界第四的。美國第一,其次是日本,再來是德國。美國是專利的最大市場,所有的專利都一定要到美國去登記,以美國專利商標局登記的專利數多少,來衡量國家的科技競爭力。

台灣在科技的發展的確在十年來有明顯的增加,這包括業者、大學、政府的努力結果。當然專利數增加不能完全代表競爭力,不過事實上台灣的IT產品在全球市場的佔有率,如果照產值是第四,順序是美國、中國、日本、台灣。但是中國的IT產品產值六成是台灣的,如果把他歸到台灣,台灣是佔第二位,也就是說台灣的高科技產品在全球是有地位的。

921地震的時候,紐約的股票市場也是下跌,很多台灣製造的PC產品零件價格上漲,這代表台灣的影響力是全球性的。所以台灣也一直在往上,希望未來朝比較創新導向的工業產品發展,也希望再促進服務業。不過有一點要特別強調的,台灣的產品還是過份集中在資訊產品,萬一這個產業景氣不好,影響就很大。
(整理自新唐人專訪錄音)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