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謝長廷:朝野面臨合作共生或零和抉擇(二)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月27日報導】(中央社台北二十七日電)民心望治 時代契機

在過去一年內,經歷了兩次激烈的全國選舉,現在台灣民眾所期待的,無非就是安定。人民要能夠休養生息,要能夠安居樂業,要能夠避開不可預期的風險。用最簡單的話來講,人民所需要的,不過就是「現在能快樂、未來有希望」。

選舉所帶動的族群分裂、政黨對抗,應該要讓它過去。政治人物為了選舉,可以動員民意,來凝聚支援。但是不管選舉期間如何看似勢不兩立,選完之後,台灣兩千三百萬人畢竟是一個命運共同體。

這一陣子以來,政黨合作的可能性,在社會上廣泛地被探討。我觀察到,政黨合作的概念,並沒有被大多數支援泛綠政黨的民眾所強烈抗拒,甚至泛藍政黨的多數支援者也似乎可以接受。即使有些人反對,但他們並不是反對合作,只是不相信合作的誠意,而擔心被利用。

這是一個意涵深遠的現象,所代表的是人民對於政黨對抗的忍受程度,達到了某個臨界點。此時,他們對政治安定的渴求,壓過了對他們所不喜歡的政治人物的排斥感。於是,只要是能夠結束無謂的政黨惡鬥,即便是與他們所反對的政黨合作,人民也覺得可以接受。

台灣主流民意跨過了這個臨界點,在我看來,表示了一個新時代的可能性向我們展現。過去政黨之間的「零和」鬥爭體系,無法解決當前的政治問題。民意現在要求一個「非零」體系的創造,一個「合作共生」模式的誕生。

人民已經走在前面,輕輕地跨越了意識型態與族群對立的鴻溝。新時代的契機出現了。過去所不曾存在的「非零年代」,就此成為可能。從鬥爭到合作,從「零和」到「非零」,台灣社會一旦能夠跨過這一小步,就在文明進化的路途上又邁進了一大步。

道德勇氣 開啟新局

今天,民間期望政治安定的聲音,非常地清楚。各黨派的領導人不可能沒有聽見。前後兩任的國家領導者,陳水扁總統與李登輝前總統,都給予這民間期望安定的聲音,非常正面積極的回應。

但是不可避免地,各黨派的領導者,也會感受到一些來自其陣營內部的反彈壓力,也會接收到一些支援者發出的反對聲音。有些政治人物會抗拒,有些民眾會反彈,完全可以理解。因為在我們的政治生活裡,並沒有「共生」的思維,也很少「合作」的經驗;遇到任何議題,政治人物往往不假思索地發揮鬥爭的本能,連帶影響了民眾隨即採取對抗的反應模式。

在我們的政治領域裡,也缺乏足夠的信賴。因為缺乏信賴,所以政治人物和政黨,凡事都先採取「自存」、「自保」的策略,而不能放開心胸與他人合作。

在這樣缺乏信賴與合作習慣的社會裡,要打破慣性的「零和」鬥爭文化,建立新的「非零」合作思維,確實相當的困難。任何一位政治領導者,想要向前跨過這一關,都會感到舉步維艱,因為他會遭受到部份人的誤解、質疑、攻擊,必須蒙受相當的委屈。但是,這正是考驗政治領導者的誠心與決斷力的時刻。

政治人物都宣稱自己愛台灣、愛中華民國。但我們能不能為台灣的未來,挺住一些壓力,承擔一些委屈?做為政治工作者,我們倘若缺乏智慧,沒有能力看清局勢,錯過了推動社會進步的時機,而讓人民陷入內憂外患,使得台灣政局繼續內耗,甚至導致台海兩岸發生戰爭,將是台灣的罪人。

我們需要更大的政治想像力,以及更高的道德勇氣,來從舊的「零和」機制與缺乏信賴的政治文化裡,創造出新的「非零」的機制。如果台灣的政治人物,能夠發揮政治想像力,承擔起領導者的道德責任,共同創造一個「合作共生」的「非零」新局,打破「零和」賽局的桎梏,台灣的生命力將可以淋漓盡致地盡情發揮,一個新的躍升即將展開。940127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