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消息

IMF專家﹕中國宜實施彈性匯率政策

【大紀元1月27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林於國香港二十七日電)七大工業國(G7)財長會議將於下週五在倫敦舉行,人民幣匯率問題再次成為議題之一。雖然中國官員已表明調整人民幣匯率的時機尚未成熟,但國際貨幣基金會 (IMF)發表的的報告指中國未增加匯率彈性前,不斷開放資本流通的措施為本末倒置,風險很高。

這份由三位經濟學家發表的政策討論文件提出,中國現採行的固定匯率下逐步開放資本帳,一方面控制資金流入、一方面放寬資金流出「洩洪」,將會增加金融體系風險。報告建議中國,應該趁經濟及人民幣匯率強勁的時機,盡快實行較為彈性的匯率。

研究顯示,放寬資金流出也會吸引更多資金流入,因為國際投資者會因資本流出放寬而更願意把資金投放於這個國家,因此以「洩洪」減輕升值壓力,效果可能適得其反。尤其是近年中國已愈來愈難控制資金流入,透過控制資本帳調控匯率將愈來愈困難。

報告指出,固定匯率制度使國家被迫不斷從經濟體系買入美元,這使銀行資金過多、利息過低,也刺激通貨膨脹上揚。

IMF經濟學家認為,較彈性匯率不代表即時自由浮動,中國也毋須等到資本帳完全開放才推行較彈性匯率。有一段學習應付匯率浮動的緩衝期,反而有助克服政府對浮動匯率的恐懼。雖然中國有能力維持目前的政策不變,但政策帶來的經濟風險和代價也將愈來愈大。

據明報報導,中國社會科學院宏觀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張曙光撰文指出,目前機制使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完全陷於被動,但調整匯率又可能會帶來龐大損失。

他指出,由於匯率低估,大量熱錢流入,升值後有一部分必然流出,如果以去年流入的熱錢五百億美元,今年又流入一千億美元計算,按百分之八十再流出,中國的損失頗大。

他建議,應趁經濟強勁的時機,還有資本帳管制下,主動調整匯率。94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