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原:從趙紫陽病逝看政治群體的變數

古原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1月30日訊】中國前總理趙紫陽1月17日去世以來,圍繞他身前身後的話題,一直是海外媒體最關注的消息。從趙紫陽治喪活動出現的多個插曲,不難看出中國政治群體出現了新的變數。

圍繞趙紫陽病逝的大致主題有:中共對趙紫陽的生平評價、對趙紫陽葬禮的干預;趙家及其支持者的反彈、國內外人士對趙紫陽的公開追悼;中共對異議分子的打壓,等等。

趙紫陽是15年前公開反對武力鎮壓八九民運的核心人物。由於中共的傳統是槍指揮党,党指揮政,這使得貴爲黨魁的趙紫陽,非但未能阻止六四血腥屠殺事件的發生,反而被冠以“支援動亂,分裂黨中央”的罪名遭罷黜,軟禁致終。總書記不幸成爲中共歷史上的又一位“總輸記”。

15年來,異議人士要求平反六四及恢復趙紫陽人身自由的呼聲此起彼伏,但始終爲仍然掌握實權的六四利益均沾者所打壓,趙紫陽一直成爲中共的禁忌。不過,隨趙紫陽的病逝,這個禁忌似乎被攻破。

其表現一爲,趙紫陽的生前好友及他們的後人,公開表達哀悼之情。他們的舉動,代表著一個潛在的政治傾向,通過一種人道關懷的方式表達出。在中共體制內部,以前同情和支援趙紫陽的人士(遭雙規的蔣彥永醫生除外)並未公開平反六四及親趙態度,外界也無從知道。但這次,他們中的不少人借哀悼之名公開走近趙紫陽。這在殘酷的政治環境中,不可說不是一個勇敢的舉動。據悉,前往趙紫陽靈堂吊唁及送花圈的中共退位高官,除了部分公開署名落款,如田紀雲、前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芮杏文、人民日報前社長胡績偉、前新聞出版署署長杜導正等外,不少高官以家人或屬下名義,前往吊唁或送花圈,如前全國政協副主席葉選平以“劍英後人”敬獻花圈,現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的母親齊心(中共元老習仲勳遺孀)則“率子女”敬獻花圈。

其二爲,體制內支援趙紫陽的人士,公開發表聲明悼念趙紫陽,抨擊六四屠殺事件。這些人雖然沒有實權,但卻有不可低估的影響力。據香港明報1月25日報道,原人民日報社社長胡績偉在趙紫陽去世後寫出《沈痛悼念趙紫陽》的2千字悼念文章,批評中共中央軟禁趙紫陽,違反了黨章、違反憲法、違反人道。胡績偉還表示,趙紫陽去世的第二天就有人來傳達上面的幾句話,即趙紫陽對黨和國家是有功的,趙紫陽在六四時是有錯誤的,黨中央對趙的處理是正確的,以及黨員要和中央保持一致。胡績偉指出,這四點只有第一點是正確的。六四時趙紫陽反對鎮壓群衆,鄧小平調動幾十萬國防軍,用坦克機槍鎮壓手無寸鐵的青年是十分錯誤的。胡績偉還表示,已經做好了“丟票子、丟房子”、甚至“入獄”的打算。

其三是體制外異議人士,他們長期呼籲民主政治、平反六四,他們的聲音雖然在國內遭到遮罩,但傳媒的發達,使得他們的聲音得以在國際上獲得廣泛關注,並“出口轉內銷”,給中國當局莫大的壓力。“天安門母親”、鮑彤、李銳、劉曉波、余杰、張林等等,就是其中的代表。

其四是民間人士,他們雖然在壓制下沒能發出太大的聲音,但只要有時機,他們對現實的強烈不滿,就會變成爲一股巨大的政治洪流。這也是中共最不願意看到的、無力控制的局面。大陸嚴密封鎖著趙紫陽身後事的消息,但趙家的靈堂還是吸引了不少非親非故的百姓前往吊唁,除了出於哀悼外,他們也是在無聲地宣泄著一種對抗情緒。

還有,中共15年前就把趙剔除出權力階層,幽禁深宮,不聞不問,卻在他去世後“關心”起來,這種“關心”,無疑是要趙家化悲痛爲仇恨,成爲更加徹底的對立派。中共不讓百姓自由前往趙家吊唁、限制趙紫陽告別儀式的出席人數和名單、悼詞也不忘批趙在六四“犯錯誤”……這種批判會式的悼詞,在全世界也少見。況且,反對動用軍隊屠殺手無寸鐵的民衆,應是一種義勇之舉,而不是“犯錯誤”。美國給趙紫陽的評價是“具有道德勇氣”,就代表著一種看法。

葬禮只表達對生命的逝去的哀思,並不是做歷史評價的地方。前美國總統尼克松、雷根,他們在任期間犯過真正的錯誤,但在他們的追悼會上,誰會指責尼克松犯了水門案,或雷根跟伊朗的秘密武器交易醜聞?去年雷根去世時,華盛頓還爲雷根舉行了隆重的國葬。再說,歷史評價也不是三言兩語可以說明的。而且,歷史評價也不能只是一家之言。按中共的傳統,中共元老去世時的悼詞都千篇一律,什麽“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爲新中國的解放事業和建設做出卓絕的貢獻”等等,這些誇張籠統地詞句,根本無法讓聽者聯想到死者如何偉大光榮、貢獻卓絕。如果是異己分子,就一切都相反了。據說,這次中共原來擬定給趙紫陽的悼詞,是肯定六四前的功績,否定六四後的表現。但按照不少的評論看來,民間對趙紫陽的評價恰恰相反,六四前被否定,六四後被肯定。中共單方強行給趙紫陽一個並不正確的生平評價,這是不公平的。據說由於趙家堅持悼詞底線,中央擬撤銷悼詞,這倒是不錯的選擇。不過一切都要看明天(1月29日)的趙紫陽告別儀式後才知分曉。

中共這次對趙紫陽的去世,採取了一種務實的態度,在嚴格控制之下允許少部分人對趙子陽進行哀悼,這是中國的從上到下的異議群體,勇於衝破禁忌而爭取到的一點權利——表達哀思的權利。雖然有點可悲,但也是一絲希望。

──轉自《觀察》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不代表大紀元。

相關新聞
古原:Google的悲哀
古原:賑災又成政治秀
古原 :賑災又成政治秀
韋拓:從下滑到坍塌 國足告別世界盃之路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