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前的大屠殺今日仍歷歷在目

標籤:

【大紀元1月31日訊】(大紀元記者王知涵﹐歐陽宇編譯報導)納粹對猶太人的大屠殺雖然六十年前結束了,但今天它仍像一個新的傷口,一個使以色列社會黯淡的可怕悲劇,也是國家整體的一個部份。

今日“大屠殺”到處被引用。它被強硬派和溫和派人士當成宣傳工具來支持其政治論點,它被作為安全防禦探討的一個考量,它也是對文化爭議的一個參考基點。

在國家建立的早期,以色列作為「新猶太人」(New Jews)定位的國家,是堅強、英雄式的戰士,此時將以色列形象視為無助的受害者,其實是一個侮辱,他們從不接受這樣的命運。

許多以色列人原先瞧不起數萬生還者移居這裡,這些生還者無法處理自身的遭遇,只能隱藏他們的創傷。「在這樣的氣氛下,沒有空間可以接受‘大屠殺’的故事」阿亥龍‧阿培菲德(Aharon Appelfeld)表示,他是以色列的小說家,也是大屠殺的生還者。

1970年代情況開始有了改變,當xxx曾在eichmann部門,在這裡因xxx罪名接受審判,被國家廣播報導出來,生還者的證言突然成了整個國家的焦點,引起有關大屠殺研究及記錄片的熱潮。(為了執行規模空前的大屠殺,納粹在國家公安署總部下,設立了一個行政單位,Eichmann部門便設在此單位中,此單位從事設定遣送集中營人數配額、火車及人員的調度、以及跨國界的協調等工作。)

現在每年數萬以色列學生來參觀屠殺猶太人最大的死亡營-奧希維茲(Auschwitz)集中營和其他在波蘭的集中營,從而對六百萬以色列人被納粹謀殺能有自己的親身的體會。來參觀的外國領導人總是被帶去納粹屠殺紀念館(Yad v’Shem),這大屠殺的紀念館成為他們來這裡旅行的一部份。

1980年代,大屠殺的歷史成為以色列高中入學考試的一部份,「Yom Hashoah」-大屠殺的紀念日,每年會有研討會及紀念儀式。

「奧希維茲(Auschwitz)是我們日常生活的一部份,不是我們的過去」前議會發言人,也曾是以色列駐波蘭大使維斯(Shevah Weiss)表示,他是大屠殺的倖存者,「在我們的社會,我們的靈魂,我們的國家精神,每一件事都和奧希維茲黑暗期的記憶有關。」歷史學家、生還者、政治家和藝術家也表示,沒有看過‘大屠殺’的各個層面,不可能了解以色列的國家精神。

對許多以色列人而言,連繫是直接的,估計三分之一的以色列人是大屠殺的倖存者或是倖存者的後代。甚至是有中東血統的以色列人對於大屠殺也有強烈感受。「那是以色列認同的一部份」作家湯姆(Tom Segev)說,他曾寫過關於以色列漫長的、矛盾的歷史,包括大屠殺。

因此對於理查德‧瓦格勒(Richard Wagner)的作品,以色列保持非正式禁令,因為他是希特勒最喜愛的作曲家,就連下個月安排一位德國人在以色列議會演講,也引起民眾抗議以及受到一些立法委員抵制的威脅,他們說即使是聽到德國的語言也會十分痛苦,無法承受。

以色列人對生還者感同身受是在1973年中東戰爭的黑暗期,當許多人開始害怕,儘管他們有英雄式的自我形象,他們仍害怕國家可能被毀,他們可能會像過去歐洲的猶太人被屠殺。

以色列官員經常感受到新的大屠殺恐懼,一些軍隊指揮官被帶去波蘭,讓他們有決心保衛這個國家。

阿培菲德說:「它在空氣中,你可以感覺到它仍然在那裏,我們仍然在哀悼,仍然在經歷,也正試著去處理,創傷是如此深刻,如此痛苦,它仍然在繼續。」

今天﹐生還者是受尊敬的。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九評徵文】從紀念南京大屠殺到退黨光榮
美向大屠殺倖存者賠償「黃金列車」
宏都拉斯公車大屠殺  遇害者增加至二十八人
皇后區社區大學將舉辦南京大屠殺展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