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媒體看中國(131)境外賭場 GDP增長高昂代价

標籤:

【大紀元1月31日訊】

連接收聽
中國的境外賭場旅游

(希望之聲記者迎風報道)攜帶公款到鄰國豪賭成了中國腐敗干部的新嗜好。這是一樁無本万利的生意:贏了歸己,輸了反正是國家的錢,巧立一個名目就可以全部報銷。德國法蘭克福匯報在“賭場旅游”的標題下寫道:

“鄰近中國的越南、緬甸、老撾和朝鮮的賭場大多用中國的資金、依靠中國職員開辦,甚至水電也往往由中國供應。經營的項目還有銀行業務和電信設備,這清楚地表明,邊境兩方的地方政府都參与了這些活動。

以旅行團形式組織起來的中國人走進金正日的工農國家、社會主義朝鮮的賭場。一名香港企業家在朝鮮一個邊境城市經營的賭場完全面向中國游客,据說去年有五万人光顧。首都平壤一家涉外酒店中也有一個小賭場,工作人員和賭徒都是中國人。在前葡萄牙殖民地澳門,中國的干部們在世界著名的賭台前相聚,這里近一半的賭徒來自中國,因為干部們前往澳門十分方便。

一些干部把貪污的政府公款或國營企業經費輸得精光的事件現已傳了出來,但這不過是冰山一角而已。前沈陽副市長馬向東到澳門豪賭三十次,輸了四千万元人民幣,前廈門副市長在澳門一天就輸了三百五十万元。延邊一名干部把盜竊的七百万元輸完后,潛入地下,銷聲匿跡。這樣的干部,正式月薪約為二千元。”

中國高速經濟增長代价高昂

BBC本月二十五日報道:

据官方最新統計數据顯示,中國經濟在過去的一年里繼續高速增長。据中國統計局數字,2004年中國的國民生產總值增長了9.5%。

分析人士指出,數字如果可靠,其實表明中國經濟稍有降溫。

2004年,中國經濟繼續向一輛開足馬力的火車頭。

种种跡象表明,在經濟繼續高速發展的中國,由于制度不公平而造成的很多社會問題也在急速增加。

對于世界絕大多數國家的領導人和他們手下的經濟智囊來說,中國經濟的增長勢頭簡直“不可思議”

很多人想知道中國在世界性經濟疲軟期繼續保持高增長勢頭,到底因為什么?

不過,即使是在中國,單單因為GDP高速增長而歡呼的日子早已成為過去。
此前國家統計局有官員表示,2004年GDP統計仍未引入“綠色GDP”的概念。
越來越多的中國人意識到維持過高經濟增長率也是要付出高昂代价的。

高速的增長使人們手中的錢多了、買房子、買車的人多了。与之俱來的是更加堵塞的交通和更多的污染。高速增長也導致各類原材料和能源變得極度緊缺、社會上貧富差距進一步擴大、各類社會問題激增。

盡管北京決策層已經多次拿出政策緊縮銀根、嚴控信貸、“冷卻”水泥、鋼材等行業,但看來政策收效有限。

專家們指出,中國在經濟體制上還需要進一步的“松綁”。也就是說,中國經濟體制中政府性行為仍然過多,還未能真正像一個自由市場經濟一樣,允許市場的力量自然舒解“經濟瓶口症”。

經濟學家們指出,造成中國目前經濟繼續高速增長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過度投資。過度投資与民間消費疲軟結合在一起,使得中國經濟發展極為不平衡。

這個星期,中國社會科學院剛剛公布了以分最新社會調查報告;結果顯示,民間人數眾多的低收入階層,不滿情緒越來越高。

風俗民情不斷變化的中國社會

為援助海嘯地區災民,中國民間積極捐款,總額已達一億五千万元。新德意志報報道:“中國社會一直面向家庭。直到今天,人們在家庭范圍內,廣義上也包括朋友在內,都在經濟上互相幫助,尤其幫人擺脫困境簡直成了義務。一旦出了家庭的圈子,助人為樂的精神就嘎然而止。在中央集權的中國,博愛、善舉和見義勇為很少見。”

西風東漸,中國的年輕一代對中國傳統節日感到厭倦,對西方節日卻十分鐘情。法蘭克福匯報駐華記者以中秋節為例說,中秋月餅成了行賄物品的外包裝,月餅內不僅有高級手表等物品,甚至有金條,受賄者當然是有權有勢的党政干部,文章接著寫道:“新年時,這一切就變得更公開、更貪婪了,大量的金錢在此期間易主。但年輕人缺錢,正如科學院心理研究所一份調查報告所說,年輕人剛開始自己的職業之途,處于巨大的壓力之下。過去人們以為,中年人負擔最重。但調查報告得出的結論是,二十至三十歲的人最辛苦,他們在家庭的溫暖巢穴中長大,現在一下子落入冰冷的水中,要找好工作、漂亮的女朋友,還要自己買房子。節日的時候,他們想休息一番、安靜地舔舐自己的傷口,或者与愛人一起度過一段美好的時間。

但中國的節日并不能給他們提供這一切,中國節日講究吃好的、講究饋贈貴重禮品和煩人的串門走訪。而西方節日則使年輕人感到擺脫了家庭和傳統的累贅。他們寫賀卡、互致問候,不過寫的是“恭喜發財”!”

中國的交響樂團在走向世界,歐洲的樂團也前往北京、上海和廣州等地演出。法蘭克福匯報在報道了中國樂壇的興旺景象后不禁問道,為什么今天的中國人比德國人更為重視貝多芬、布拉姆斯等古典音樂家?該報這樣分析了其中的原因:“中國富有活力的年輕一代顯然特別喜愛毛澤東當年憎惡的東西。在擁有名牌服裝和自己的汽車后,文化排到了第三位。其中既有祖先的封建主義藝術形式,也有西方資本主義的東西。”

与西方古典音樂相反,作為中國傳統藝術的京劇在中國卻日薄西山。新蘇黎世報說:“今天,京劇整個給人以悲哀和破落的印象,逐代相傳的知識有可能滅絕。現代思潮也威脅著京劇,只要問問熟悉的年輕人,他們最后一次看京劇是什么時候,他們就會感到惊詫,并回答說,他們活到現在還從來沒有看過京劇。他們說,京劇是老陳貨,是給老年人看的。再說他們反正听不懂舞台上的古代使用的詞句。花錢看京劇,還不如買現代音樂的音碟,否則頂多買一些折子戲听听。只有退休人員才有時間看整部頭的京劇。外國游客看的傳統京劇也經過剪裁,以便在時間長度上達到游客能接受的程度。”(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西方媒體看中國 "反分裂國家法"引起的爭議
西方媒體看中國(123)整容 拆遷 網絡監控
西方媒體看中國(124) 中國經濟現狀和對西藏文化的衝擊 
西方媒體對中國的批評一針見血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